诗人 人物列表
巴尔蒙特 Balmont梅烈日柯夫斯基 Dimitrij Sergeevic Mereskovskij安·别雷 An Bely
库兹明 Kuzmin伊戈尔·谢维里亚宁 伊戈尔谢维里亚 Ning马雅可夫斯基 Vladimir Mayakovsky
吉皮乌斯 Gippius蒲宁 Ivan Bunin霍达谢维奇 Khodasevich
波普拉夫斯基 Poplavski阿赫玛托娃 Anna Akhmatova茨维塔耶娃 Marina Tsvetaeva
曼德尔施塔姆 Osip Mandelstam帕斯捷尔纳克 Boris Pasternak
马雅可夫斯基 Vladimir Mayakovsky
诗人  (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
Vladimir Vladimirovich Mayakovsky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

阅读马雅可夫斯基 Vladimir Mayakovsky在诗海的作品!!!
马雅可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俄语: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著名诗人。
著名的俄国诗人,出生在格鲁吉亚山区的巴格达吉村的一个林务官的家庭。他童年时代就喜欢文学。1906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不久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并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具有未来派的色彩。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是-部爱情诗,但其基调是批判资本主义。

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他写出了短诗《我们的进行曲》(1917)、《革命颂》(1918)和《向左进行曲》(1918), 以及剧本《宗教滑稽剧》(1918)和长诗《一亿五千万》(1921)等许多歌颂革命的作品。1919年至1922年期间,马雅可夫斯基为俄罗斯电讯社的"罗斯塔之窗"工作,他作的诗画题材广泛,简洁鲜明,颇受群众欢迎。他的讽刺诗《开会迷》(1922)辛辣地讽刺了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

1924年以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先后发表了长诗《列宁》(1925)和《好!》 (1927),长诗序曲《放开喉咙歌唱》(1930),讽刺喜剧《臭虫》(1928)和《澡堂》(1929),以及美国组诗和特写《我发现了美洲》等。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

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Vladimir Vladimirovich Mayakovsky (/ˌmɑːjəˈkɔːfski, -ˈkɒf-/; Russian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 19 July [O.S. 7 July] 1893 – 14 April 1930) was a Soviet poetplaywright, artist, and actor.

During his early, pre-Revolution period leading into 1917, Mayakovsky became renowned as a prominent figure of the Russian Futurist movement, being among the signers of the Futurist manifesto, A Slap in the Face of Public Taste (1913), and writing such poems as "A Cloud in Trousers" (1915) and "Backbone Flute" (1916). Mayakovsky produced a large and diverse body of work during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he wrote poems, wrote and directed plays, appeared in films, edited the art journal LEF, and created agitprop posters in suppor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the Russian Civil War. Though Mayakovsky's work regularly demonstrated ideological and patriotic support for the ideolo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a strong admiration of Vladimir Lenin, Mayakovsky'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viet state was always complex and often tumultuous. Mayakovsky often found himself engaged in confront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of the Soviet State in cultural censor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doctrine of Socialist realism. Works that contained criticism or satire of aspects of the Soviet system, such as the poem "Talking With the Taxman About Poetry" (1926), and the plays The Bedbug (1929) and The Bathhouse (1929), were met with scorn by the Soviet state and literary establishment.

In 1930 Mayakovsky committed suicide. Even after death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viet state remained unsteady. Though Mayakovsky had previously been harshly criticized by Soviet governmental bodies such as the Russian Association of Proletarian Writers (RAPP), Premier Joseph Stalin described Mayakovsky after his death as "the best and the most talented poet of our Soviet epoch."


    

评论 (1)

hepingdao 写到 (2008-06-20 20:05:55):

  长期以来,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身亡被视作百年不
  解的谜团,各种猜度和臆断绘纭迭出,令人莫衷一是。他为什么
  要自杀?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自杀这条骇世惊俗之绝路呢?人们
  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这当中的详细过程只有诗人生前最热恋的女
  友,同时也是他的死亡见证人女演员娜拉-波隆斯卡娅最最清楚,
  她回忆了自己和诗人的恋爱过程以及她所了解的诗人的情况。
  他们的最初相识是在1929年5月。在苏联最大的城市莫斯科,
  他们偶然地相遇了,并且很快互相就熟悉了,接着就相约,就共
  同去散步,两人时常在一起,彼此间增进了友谊,也互相有了深
  入的了解。
  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着。马雅可夫斯基开始邀女
  友波隆斯卡娅去他家作客。她很高兴同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在
  他家,马雅可夫斯基把自己出版的书拿给她看,把自己写的诗朗
  诵给她听。他的嗓音低沉浑厚,他非常激动,真的动了感情,那
  诗从他的嘴里朗读出来,有着感人的魅力,他富于激情而又幽默
  风趣,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天才演员。波隆斯卡
  娅被眼前的这个男人征服了,她的心开始和他贴近了,和他产生
  共鸣,她被马雅可夫斯基的才华和热情深深地吸引住了。
  波隆斯卡娅开始天天去诗人在鲁比亚卡的家,他们相爱了。
  在一天晚上,波隆斯卡娅和马雅可夫斯基一同去漫步,他们并肩
  走在鲁比亚大街上。当走到广场时,突然,当着过往行人的面,
  马雅可夫斯基跳起了马祖卡舞,他兴奋极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那本来高大笨拙的身体,此时却显得那么轻盈、滑稽、动人。
  和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波隆斯卡娅觉得既有欢乐也有痛苦
  和忧伤。马雅可夫斯基是个极不安分的人,他从没有过安详、平
  静的时刻,有时候,波隆斯卡娅正处在欢乐之颠时,他却不知为
  什么忧郁起来,要么连续几小时一言不发,要么神不守舍,像是
  为某件事发愁,这使得波隆斯卡娅的情绪也随之而一落千丈。像
  这样大煞风景的事是常有的,可是马雅可夫斯基有时候又神采奕
  奕,莫名其妙地兴奋,每到这时候,他便反复朗读几行诗,吟咏
  着他自己即兴而作的曲调。
  有一段时间,马雅可夫斯基的情绪处于“最低波谷”,他常
  棠一个人独自坐着发愁,缄默不语。这使波隆斯卡娅很着急,便
  关心地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他总是吱吱唔唔搪塞过去。他开始
  吃起波隆斯卡娅丈夫雅辛的醋来。有好几次,为这事他的波隆斯
  卡娅发生龈龉。30年代初,他向波隆斯卡娅提出要她与雅辛离
  婚,退出戏剧界,做他的妻子的要求。波隆斯卡娅没有答应。这
  一段时期,又是诗人最“倒霉”的时候,他的创作开始受到评论
  界的冷遇,这使得他心情苦闷,无所适从。
  沉默和孤寂压得诗人透不过气来,诗人的身体也愈来愈糟。
  回想当年自己曾写出轰动一时的辉煌长诗《列宁》和《好!》,
  因为这他被公认为一切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代言人。而今天,
  他已力不从心,他的作品逐渐不被重视,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跫
  跫足音,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了,他于此虽不甘心,却也无奈。
  波隆斯卡娅的排演越来越忙,她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她对
  自己扮演的角色总不满意,成天想着如何演好。为此,她和马雅
  可夫斯基的会面明显减少了,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乃至半个月不
  见上一面。这很使马雅可夫斯基多心,他开始为波隆斯卡娅同他
  和疏远而忧心忡仲,他再次要波隆斯卡娅放弃演戏,和雅辛离
  婚,这使得波隆斯卡娅很为难。她开始被激怒了,随之而来的是
  两人无休止的争吵、埋怨。波隆斯卡娅开始有意避开和他见面
  了,他们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天,波隆斯卡娅幕间休息时,接到了马雅可夫斯基打来的
  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孤单,很痛苦,只有心爱的波隆
  斯卡娅能拯救他。波隆斯卡娅听了很感动,安慰他说:她同样不
  能没有马雅可夫斯基,她很想见他一面;一俟戏演完,她马上就
  去他那儿。波隆斯卡娅听到报幕的铃声,想挂断电话急着上场,
  就听到话筒里马雅可夫斯基又说话了:“娜拉,我亲爱的,我现
  在信中向政府提出,把你看作是我家成员之一,你不会反对
  吧?”波隆斯卡娅听不懂他说这话的意思,也从没想到过他要自
  杀,她只是在电话里委婉地说:“我的上帝,我什么都不明白,
  你到底想说什么!”说完,挂断电话,就去演出了。
  演出结束之后,波隆斯卡娅马上去了马雅可夫斯基那儿,她
  请求他不要因为她而过分担忧,要保重身体,她迟早会做他的妻
  子的,这她已铁了心。只是,她想慎重、周全地考虑如何做得更
  策略些。她担心他的神经出了问题,要他去找医生看一看。她说
  完这些,又同他呆了一会儿,便告辞而去。
  时隔一天,在波隆斯卡娅重又见到马雅可夫斯基后,马雅可
  夫斯基已开枪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