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戰爭由1846年一直打到1848年,戰爭原因是因為得剋薩斯(現德州)獨立和美國擴張主義的關係,美國以利益吸收得剋薩斯共和國為第28個州,並且對墨西哥遙遠的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進攻,戰後墨西哥喪失了其原國土三分之一的面積,導致墨西哥人現在還是會仇恨美國人,也創立了一個新的政治傢,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
美墨戰爭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於從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
背景
美墨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墨西哥與得剋薩斯共和國之間未解决的邊境問題以及美國的擴張主義。1836年得剋薩斯革命後新建立的得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有爭議。墨西哥不承認得剋薩斯的獨立,宣佈要將得剋薩斯重新並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得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場,並強調格蘭德河是其邊境。英國試圖調停這場爭議但沒有成功,因為墨西哥不肯承認得剋薩斯。1845年美國宣佈假如得剋薩斯共和國願意加入美國的話,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境。同年得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美國總統詹姆斯·諾剋斯·波爾剋認識到假如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爆發戰爭的話墨西哥無法防禦其遙遠的北部省份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而這正好符合美國民主黨的擴張美國疆域的昭昭天命。與此相反的美國輝格黨強烈反對美國的疆域擴張和強烈反對對墨西哥作戰。
宣戰
對墨西哥來說得剋薩斯加入美國首先是美國介入墨西哥內政,因為美國以此來支持一個反叛的省份,其次美國非法地占據了既非是得剋薩斯又非是美國的領土。墨西哥多年以來一直在以戰爭威脅。英國始終試圖防止墨西哥嚮比它強大的美國宣戰,但是1844年英國本身也與美國有一些嚴重的爭執。
兩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衝突後波爾剋下令紮卡裏·泰勒帶兵進入得剋薩斯。泰勒渡過紐埃西斯河,不顧墨西哥嚮他提出的撤軍要求,一直進軍到格蘭德河畔並開始在那裏建築布朗堡。
1846年4月24日戰爭正式爆發。墨西哥騎兵進攻並俘虜了一支美國在格蘭德河附近的部隊。衝突爆發後波爾剋要求宣戰,他宣稱墨西哥“入侵了我們的邊界,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以此來鼓動美國的民情。5月13日美國國會嚮墨西哥宣戰。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場戰爭,而南部和民主黨則贊成這場戰爭。5月23日墨西哥嚮美國宣戰。
即使在美國宣戰後許多輝格黨人依然不相信波爾剋所說的“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他們相信美國軍隊渡過了格蘭德河進行蓄意挑恤。當時剛剛被選入美國衆議院的輝格黨新手亞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係列决議要求波爾剋給出美國人的血撒到的具體地點。但由於美國士兵被殺,因此這些反對沒有受到多少註意。
過程
宣戰後美國從多個戰綫入侵墨西哥領土。在太平洋美國海軍派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占領加利福尼亞並將它規入美國領土,因為美國怕英國會試圖占領該地區。斯洛特獲得加利福尼亞北部盎格魯殖民者的支持,這些殖民者此前就宣稱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在他們的支持下斯洛特占據了一些重要城市。同時斯蒂芬·瓦特·科爾尼帶領的美軍攻占了聖大非。科爾尼然後嚮加利福尼亞進軍。在一些小挫折後他與羅伯特·斯朵剋頓的海軍增援聯合占據了聖地牙哥和洛杉磯。但此後科爾尼與斯朵剋頓之間爆發了對加利福尼亞管理的衝突。原因是華盛頓發表的命令在這一點上不明確。斯朵剋頓任命弗萊蒙(John C. Fremont)為加利福尼亞總督,而科爾尼則稱自己為總督。最後科爾尼占了上手,弗萊蒙被捕和被處罰。
泰勒領導的主力軍跨過格蘭德河,1846年9月在蒙特雷戰役中獲勝。墨西哥總統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親自帶兵北上,但是於1847年2月22日戰敗。同時波爾剋派遣了另一支美軍在溫福德·斯哥特的帶領下從韋拉剋魯斯登岸並開始入侵墨西哥中心地區。斯哥特攻剋韋拉剋魯斯並進軍墨西哥城,最後攻占墨西哥首都。
1847年1月13日美國與墨西哥簽署條約在加利福尼亞停戰。1848年2月2日簽署的瓜達盧佩·伊達戈爾條約最終停戰,美國獲取對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作為補償美國嚮墨西哥支付1825萬美元(相當於2000年中627,482,629美元)。
士兵
在整個戰爭中約1.3萬美國士兵死亡,其中衹有1700人直接陣亡,其他死於疾病或者戰時不衛生的條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數不明,估計達2.5萬。
戰爭中有一個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的團(聖派翠剋大隊,Saint Patrick's Battalion)叛變美國投奔墨西哥。有人說他們叛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美軍中因其宗教信仰受到其他士兵的侮辱,因此叛變到天主教的墨西哥。這些士兵中的大多數在戰爭中陣亡,部分人在被俘虜後絞死。有些歷史學家說這些人實際上是墨西哥戰俘,被迫在墨西哥方作戰,其他人則稱他們是叛徒。至今為止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紀念他們的紀念碑。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最後一名參戰的美國士兵於1929年9月3日高齡98歲逝世。
政治意義
墨西哥在戰爭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此後在墨西哥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這場戰爭也使得墨西哥國內形成了它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傢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裔美國人。
1889年美國與墨西哥組成國際邊界及水利委員會來解决其它未解决的邊境爭議。
在美國戰爭勝利導致了一場愛國浪潮,美國在西部和南部獲得了新的領土。泰勒成為戰爭英雄並於1848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但是這個愛國浪潮並沒有持續很久。美國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反對態度,南方州持支持態度,而這個意見不同的原因在於對於奴隸制度的看法的不同以及對於戰爭和領土擴張對奴隸制度將要帶來的影響的期待。當時得剋薩斯承認奴隸製,而墨西哥禁止奴隸製。許多北方反奴隸製的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南方奴隸主試圖擴張奴隸製和加強他們對聯邦政府的影響。亨利·戴維·梭羅寫了《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拒絶交稅來支援這場戰爭。
反奴隸製人士最關心的是奴隸製進入聯邦領域。1820年的《密蘇裏和約》規定北緯36°30'以北的聯邦領域中禁止奴隸製,但這個和約沒有闡明未來的新的州是否允許奴隸製。假如這些州允許奴隸製的話,那麽參議院裏的權力平衡就會被破壞。因此許多南方人支持戰爭來擴大他們的勢力。當時有人建議將得剋薩斯分為多個州(其領土是當時美國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支持。
戰爭首年衆議員戴維·韋莫特提出了一個立法草案在任何從墨西哥新占領的領土上禁止奴隸製。這個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對。對南方來說北方顯然要打破參議院裏的平衡。這個法案通過了衆議院但是沒有通過參議院。在兩院裏投票的結果都顯然體現出了南北之間的矛盾。
1848年民主黨建議每個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决定該州是否允許奴隸製。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令將這個建議立為美國法律。反對奴隸製的人在同年組織了美國共和黨。
泰勒作為戰爭英雄雖然於1848年11月贏得了總統選舉,但他本人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根本無法解决這個南北之爭。1850年他死後輝格黨人選舉米勒德·菲爾莫爾為總統。菲爾莫爾决定來解决這個問題,最後他提出了《1850年妥協》。但是這個建議導致了更多的爭議,輝格黨內部分裂,停止成為一個國傢級的黨派。輝格黨最後還試圖推薦另一位戰爭英雄斯格特作為總統候選人來剋服黨內的分歧,但是沒有成功。
在斯格特手下服役的尤裏西斯·格蘭特後來將美墨戰爭描寫為擴張奴隸製的徵服戰爭,因此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前奏。後來南北戰爭中的許多將軍,包括格蘭特曾參加美墨戰爭:喬治·麥剋勞倫、安布羅斯·伯恩塞特、斯通威爾·傑剋遜、喬治·米德、羅伯特·李和後來的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
Many presidents, dictators, etc. came and went during a long period of instability which lasted most of the 19th century. One of the dominant figures of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at century was the dictator Antonio López de Santa Anna.
Santa Anna was Mexico's leader during the conflict with Texas, which declared itself independent from Mexico in 1836 and ensured that independence by defeating the Mexican army and Santa Anna. Santa Anna was in and out of power again during the U.S.-Mexican War (1846-48). After accepting Texas's application for statehood in 1846, the US government sent troops to Texas in order to secure the territory, subsequently ignoring Mexico's demands for US withdrawal. Mexico saw this as a US intervention in their internal affairs by supporting a rebel province.
Disagreements about boundaries made the conflict inevitable. Mexican troops then attacked and killed several American soldiers and captured a small American detachment between the Rio Grande (which the Republic of Texas, and subsequently the U.S., claimed as the southern border) and the Nueces River (which had been considered the historic southern border of the Mexican department of Tejas). As a result, President James K. Polk requested a declaration of war, and the US Congress voted in favor on May 13, 1846. Mexico formally declared war on 23 May. This resulted in the Mexican–American War, which lasted from 1846 to 1848. Mexico was defeated by United States forces, which occupied Mexico City and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war was terminated with the Treaty of Guadalupe Hildalgo which stipulated that,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Mexico was obligated to sell the mostly vacant northern territor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US$15 million. Over the next few decades, Americans settled these territories and petitioned for statehood, forming the states of California, Wyoming, Idaho, Oklahoma, Nevada, Utah, Arizona, New Mexico, and Colorado. Baja California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U.S. purchases or in the Treaty of Guadalupe Hildalgo despite being occupied by U.S. troops at the end of the war.
The primary reason for Mexico's defeat was its problematic internal situation, which led to a lack of unity and organization for a successful defense. One of the very few commemorated groups of Mexicans in the U.S. invasion of 1847 was a group of very young Military College cadets (now considered by some as Mexican national heroes). These cadets fought to the death defending their college against a detachment of American soldiers during the Battle of Chapultepec (September 13, 1847). Another group of combatants revered by Mexicans was the Batallón de San Patricio, a unit composed of hundreds of mostly Irish-born American deserters who fought under Mexican command until their overwhelming defeat at the Battle of Churubusco (August 20, 1847). Most of the "San Patricios" were killed and a few captured. Many of the captured men were court-martialled by the U.S. Army as deserters and traitors, and were subsequently executed at Chapultepec.
In 1853, mostly vacant desert territory containing parts of present-day Arizona and New Mexico were sol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Gadsden Purchase. This land was sold by President Santa Anna in order to gain personal profit and to pay off his army. The Americans had not realized when they were negotiating the Treaty of Hidalgo (when they accepted the Gila River as the southern U.S. boundary) that a much easier railroad route to California lay slightly south of the Gila River. The Southern Pacific Railroad, the second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to California, was built through this purchased land in 1881. As a bonus, the city of Tucson (Arizona) and its few hundred inhabitants was add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erritory of New Mex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