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Palestinian Territory, Occupied 首都:耶路撒冷 國家代碼: ps |
英文:Palestine
希臘文:Παλαιστίνη 阿拉伯文:فلسطين 希伯來文:פלשתינה 係中東的地區,從地中海東岸一直延伸進入亞歐大陸內部。由於該地域隨時間的不同而不斷變化,所以至今還沒有完全確定的邊界。 【面積】 1947年11月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决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阿拉伯國傢,面積為1.15萬平方公裏。但由於當時阿拉伯國傢反對該决議,而未在决議規定的地區建立阿拉伯國。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占領了181號决議規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國領土,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該决議規定的全部阿國領土。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 19次特別會議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自馬德裏和會至今,巴通過與以和談,陸續收回了約2500平方公裏的土地。 【同北京時差】 -6小時 【國際電話碼】 970 【人口】 人口:639萬(1997年,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國傢的巴勒斯坦人)。據巴勒斯坦統計辦公室的調查統計,1996年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和耶路撒冷的人口達到253萬人。其中加沙地帶有近100萬巴勒斯坦人,其餘居住在約旦河西岸。講阿拉伯語。絶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 耶路撒冷(Jerusalem)。 1947年11月聯大第181號决議規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以色列通過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先後占領整個耶路撒冷地區,並於 1980年7月宣佈耶路撒冷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 【國傢元首】 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2005年1月9日當選。 【重要節日】 宣佈建國日:11月15日 【簡況】 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約旦河西岸東鄰約旦,面積為5884平方公裏,加沙地帶西瀕地中海,面積365平方公裏。巴勒斯坦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熱月份為7-8月,氣溫最高達38℃左右。鼕季微冷濕潤多雨,平均氣溫為4-11℃,最冷月份為1月。雨季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羅馬帝國徵服巴勒斯坦後,多次鎮壓猶太人並將大部分幸存者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居民。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即現在所稱的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决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决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佈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傢反對和拒絶該决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嚮以宣戰,結果戰敗,以占領了上述决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裏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裏則為埃及占領。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傢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接受聯合國第181號决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裏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 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製着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裏的土地。 【政治】 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阿拉法特當選為主席。2003年3月,阿拉法特任命阿巴斯為自治政府首任總理。11月,庫賴受命組閣。2004年11月,阿拉法特病逝。阿巴斯接任巴解執委會主席。2005年1月9日,阿巴斯當選新一任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庫賴任總理。 2006年1月,巴舉行第二屆立法委員會選舉。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獲得132個議席中的74席,擊敗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阿巴斯任命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為總理,組成了以哈馬斯為主的政府。 2007年3月17日,哈馬斯、法塔赫等組成民族聯合政府。哈尼亞繼續任總理,立法會法塔赫黨團主席阿紮姆任副總理。內閣設22個部和1名國務部長,哈馬斯占11席,法塔赫占5席,其餘由“第三條道路”等黨團和獨立人士擔任。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巴解(PLO)。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被確認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會議。1976年8月被接納為不結盟運動正式成員,同年9月,被接納為阿拉伯聯盟正式成員。巴解曾以黎巴嫩、約旦為基地在被占領土開展武裝鬥爭。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Palestine National Council)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代表巴境內、外的全體巴勒斯坦人。有委員570人,分別為巴勒斯坦各抵抗組織及其他群衆組織代表,現任主席薩利姆·紮農(Saleem Al-Zanoon)。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PLO)是巴解組織的常設領導機構。本屆執行委員會是於1996年4月經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21次會議選舉産生。1969年以來,執行委員會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擔任。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央委員會(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PLO)是巴全委會與巴執委會之間的一個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執委會執行巴全委會的决議和巴解的方針政策。由全國委員會選舉産生,共有100多名成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委員會指導巴解工作。2004年11月阿拉法特去世後,卡杜米繼任主席。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1994年5月根據巴解組織决議成立,是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權力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加沙、傑裏科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事務以及約旦河西岸的教育、社會福利、旅遊、稅收、衛生等事務。1996年1月,阿拉法特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首任主席。 2005年1月,阿巴斯被推選為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3年3月19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任命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總書記馬哈茂德·阿巴斯為該機構首任總理。9月,阿巴斯辭職。10月,阿拉法特任命立法委員會主席庫賴為總理。2006年1月,巴舉行第二屆立法委員會選舉。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獲勝,庫賴辭職。阿巴斯任命“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為總理,負責組閣。2007年2月,哈尼亞嚮阿巴斯遞交辭呈,阿巴斯授權其組建民族聯合政府。3月17日,以哈尼亞為總理的巴新政府成立。 【巴勒斯坦立法委員】 (The Palestinian Legislative Council)巴立法委員會是根據奧斯陸協議於1996年1月20日選舉産生的。立法委員會下設法律、耶路撒冷、預算與財政事務、經濟、自然資源、領土與定居、難民、內政與安全、教育、政治、監督11個委員會,每年舉行兩次年會。按規定,每屆立法委員會任期4年。但由於2000年起巴以衝突不斷,改選一直未能進行。 2006年1月,巴舉行第二屆立法委員會選舉。哈馬斯獲74席,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派。現任主席為阿齊茲·杜維剋(哈馬斯)。 【行政區劃】 巴勒斯坦分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部分。根據巴計劃與國際合作部1997年10月繪製的地圖。 約旦河西岸分為8個省:傑寧、圖勒凱爾姆、納布盧斯、傑裏科、拉馬臘、耶路撒冷、伯利恆、希伯倫。 加沙地帶分為5個省:北方省、加沙、代爾拜萊赫、漢尤尼斯、拉法省。 【司法機構】 巴勒斯坦司法機構主體是各級法院,目前在巴境內設有最高法院一個,調解法院18個,初級法院8個,上訴法院1個,刑事法院1個,中央法院2個。 巴檢察機構的主體是各級檢察院。檢察院的職責是决定和進行各種起訴,代表執行機關面對司法機關、監管司法紀律和監獄。巴設最高檢察院1個,由總檢察長、數名副檢察長和檢察官組成,下設5個檢察分院和10個總起訴廳。巴現有專職及兼職律師1000多名。 【重要人物】 馬哈茂德?阿巴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1935年生於巴勒斯坦北部薩法德,又名阿布?馬成。1959年協助阿拉法特籌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1980年當選為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委員。1991年馬德裏中東和會召開後,曾任巴以談判巴方首席代表。1993年主持巴以奧斯陸談判,並代表巴方簽署了巴以“奧斯陸協議”。阿拉法特逝世後,巴解組織執委會於2004年11 月11日舉行會議,選舉阿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2005年1月9日,當選新一任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律師,史學家,已婚,有三個孩子。 伊斯梅爾·哈尼亞,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哈馬斯”重要領導人之一。1963年生於加沙。1987年畢業於加沙伊斯蘭大學,獲阿拉伯文學學位。1987年起,哈尼亞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哈馬斯”成立後,哈尼亞加入,並成為“哈馬斯“創始人艾哈邁德·亞辛的助手。1992年,哈尼亞被以色列驅逐,流亡南黎巴嫩,一年後,重返加沙,出任伊斯蘭大學校長。1998年起,擔任亞辛辦公室主任。 2004年以色列“定點清除”亞辛和亞辛的繼任者蘭提西後,哈尼亞成為“哈馬斯”領導人之一。2006年1月,哈尼亞當選巴第二屆立法委員會委員。2月,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任命哈尼亞為總理,負責組閣。2007年3月,哈尼亞繼續任巴民族聯合政府總理。 阿齊茲·薩利姆·杜維剋,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主席。1948年生於希伯倫。曾獲巴勒斯坦納加赫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埃及開羅大學城市規劃和區域規劃碩士學位以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區域建築規劃博士。1980年,在納加赫大學地質係執教,並擔任巴勒斯坦博士碩士協會對外關係負責人。因參加“哈馬斯”,多次被以色列逮捕和監禁。1992年底,被驅逐到南黎巴嫩。1994年返回納加赫大學任地質係主任、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並任“哈馬斯”慈善機構高教委員會主席。2006年1月當選巴立法委員會委員。2月,當選立法委員會主席。曾發表多部著作,其中《巴勒斯坦社會》最為著名。已婚,有三子四女。 齊亞德·阿布·阿穆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外長。1950年生於加沙。畢業於大馬士革大學,獲英語文學和語言學士學位,獲美國喬治頓大學比較政治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華盛頓巴勒斯坦政治研究中心成員、納布盧斯巴勒斯坦研究中心成員、巴外交委員會主席、巴人權組織米夫塔赫副秘書長、巴解中央委員會成員等職。1985年在拉馬拉比爾宰特大學任政治學、文化學及國際教育計劃教授,並在巴林、阿曼和敘利亞任教。1996年作為加沙地區獨立人士當選立法會委員並任立法會政治委員會主席。2003年任巴第9屆政府文化部長。2006年1月,再次當選立法會委員。2007年3月17日任巴民族聯合政府(第11屆政府)外交部長。已婚,有四名子女。 薩利姆·紮農,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主席。1933年生於加沙。1956年至1957年初,領導了加沙地區人民反抗英、法、以侵略的鬥爭。1969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75-1990年任“法塔赫”駐科威特和海灣地區代表。“法塔赫”中央委員會委員,1996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主席至今。 法魯剋·卡杜米,“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1931年生於雅法,巴解組織主流派“法塔赫”創始人之一。1969年至今(1971年除外)一直為巴解執委會委員、巴解政治部主任。1993年任負責巴勒斯坦重建的巴經濟委員會副主席。卡杜米政治觀點較激進,反對“奧斯陸協議”,長期偏居巴解總部原所在地突尼斯,拒絶參加巴自治政府。與俄關係密切。阿拉法特逝世後,“法塔赫”中央委員會於2004年 11月11日舉行會議,選舉卡任“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 【經濟】 以農業為主,其他有建築、加工、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 主要經濟數字(資料來源:經濟季評): 國內生産總值(GDP) 33.3億美元 (2004年)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 5.9% (2004年)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 928美元 (2004年) 通貨膨脹率 2.9% (2005年) 進出口總額 31.09億美元 (2005年) 進口額 27.37億美元 (2005年) 出口額 3.72億美元 (2005年) 由於巴以暴力衝突持續不斷,巴經濟遭受巨大損失,陷於睏境。據巴國傢信息中心統計,2000年至2006年,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160億美元。2005年平均失業率28%,2006年底已超過38%。 【工業】 巴工業水平很低,規模較小。據巴工業部提供的資料:目前巴共有各種工業企業4000傢。巴工業主要是加工業,如製革、塑料、橡膠、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和傢俱等。 【農業】 是巴的經濟支柱,也是外貿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産品的25%。可耕地面積為198萬杜諾畝(1杜諾畝=1.4市畝),牧場為190萬杜諾畝,森林面積為26萬杜諾畝。2000年農業總産值為3.39億美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20%左右。 【旅遊】 巴勒斯坦氣候宜人,有大量的歷史文化古跡,旅遊資源豐富。巴自治區共有旅行社74傢,餐館69傢,旅館106傢,擁有客房4708間,10063張床位。主要旅遊城市有:耶路撒冷、拉馬拉、比拉、伯利恆 、傑裏科、納布盧斯、希伯倫、加沙。 【交通運輸】 (一)公路。巴民族權力機構管轄區內沒有鐵路,一切運輸全靠公路、汽車完成。1998至2000年間,巴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建了163個公路項目,造價1.176億美元 。在加沙地帶建了20個公路項目,造價0.176億美元。 (二)航空。巴於1996年組建民航機構,現有飛機三架,巴民航局長為法伊茲·紮耶丹。加沙國際機場是巴唯一的機場,可起降波音747大型飛機,年進出港旅客設計能力為70萬人次。 【金融】 巴勒斯坦金融機構(PALESTINE MONETARY AUTHORITY)於1994年底成立。該機構作為巴中央銀行預備機構,在確定金融政策、調控和監督各銀行活動方面起着主導作用。根據巴金融機構提供的資料,目前在巴民族權力機構控製區的銀行共有22傢。巴勒斯坦銀行9傢,阿拉伯銀行11傢,其它外國銀行2傢。巴勒斯坦至今沒有自己的貨幣,使用以色列貨幣(謝剋爾)和約旦貨幣(第納爾)。 1美元=4.5新謝剋爾(2005年) 1美元=0.709第納爾(2005年) 【外國對巴經濟援助】 截止到2000年底,各援助國承諾援助款總額約46億美元,實際支付約30.5億美元。2003年,美宣佈將嚮巴提供5000萬美元的額外援助。同年,歐盟分四批嚮巴提供總額約4500萬歐元的援助。2005年2月,美國承諾給予巴4000萬美元的援助。7月,八國集團宣佈將嚮巴提供30億美元的援助。 9月,歐盟宣佈2005年度援巴金額為2.817億歐元。2006年3月,挪威宣佈將援巴1000萬美元,俄羅斯宣佈將援巴1000萬美元。4月,美國宣佈取消對巴4.11億美元經援,同時將通過聯合國嚮巴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增至2.87億美元。卡塔爾宣佈將援巴5000萬美元。5月,挪威、瑞典宣佈將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的援助大幅增加,分別增至2450萬美元和4000萬美元。馬來西亞宣佈將援巴1600萬美元。7月,沙特承諾嚮巴提供2.5億美元。9月,斯德哥爾摩援助巴勒斯坦國際會議承諾嚮巴提供5億美元,其中1.4億用於人道主義援助。世行决定嚮巴提供4660萬美元。10月,阿爾及利亞宣佈將援巴5200萬美元,英國决定援巴300萬英鎊,科威特宣佈將援巴3000萬美元。11月,歐盟宣佈2006年援巴金額為3.39億歐元。12月,日本宣佈將援巴2500萬美元,敘利亞宣佈將援巴1700萬美元,伊朗宣佈嚮巴提供2.5億美元,蘇丹宣佈將援巴1000萬美元。 【教育】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為11.6%。教育體製是:小學6年、中學3 年、高中3年、大學4-5年。1999至2000學年巴共有學校1767所,在校生865540人。教師共有34088。巴共有8所正規大學,1999至 2000年度大學入校學生共有19548,各大學共有教員1869人。 【新聞出版】巴內地有報刊13種,雜志33種,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耶路撒冷報》(AL QUDS)發行量5萬,《日子報》(AL AYYAM)發行量2萬份,《新生活報》(AL HAYAT AL JADIDA)發行量15000份。 巴勒斯坦通訊社(PALESTINE NEWS AGENCY)簡稱“WAFA”。該社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於1971年在貝魯特創建。 巴有11座廣播電臺,“巴勒斯坦之聲”是官方廣播電臺,創辦於1964年,其餘10傢為商業廣播電臺。 “巴勒斯坦電視臺”創辦於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電視臺,目前衹有兩個頻道,其一是衛星頻道,每天播放12小時,覆蓋面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軍事】根據奧斯陸協議,巴自治政府可以建立警察部隊以保證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巴人的公共秩序和內部安全。目前巴自治政府約有警察40000人。 【對外關係】 巴解組織成立後,得到阿拉伯國傢和世界許多國傢的廣泛支持。1974年10月拉巴特阿盟第七屆首腦會議决議承認巴解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大會議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屆不結盟國傢會議接納巴解為正式成員,同年9月阿盟接納其為正式成員。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現已得到137個國傢的正式承認。巴解組織原在90多個國傢派駐辦事處,現多已改為巴勒斯坦國大使館。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1998年7月,聯大通過阿拉伯國傢的提案,提高巴駐聯合國觀察員地位。 2003年4月,以阿巴斯為總理的巴新內閣成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11月,庫賴組建巴新一屆政府後,美、以表示了謹慎的歡迎,並敦促庫加緊打擊恐怖勢力。 2006年初,哈馬斯勝選並組閣後,中東問題“四方”(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要求哈接受“三項條件”:承認以、放棄暴力並接受巴以達成的所有協議,美、以斷絶與巴政府接觸,對其進行經濟封鎖,歐盟暫停嚮其提供直接援助。2007年3月,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國際社會普遍表示歡迎,但仍敦促巴新政府明確接受“三項條件”,繼續對巴封鎖,與哈馬斯閣員保持距離。 【同我國的關係】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恢復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 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享有外交機構待遇的辦事處。1988年11月20日,我國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兩國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駐京辦事處改為巴勒斯坦國駐華大使館,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國駐華大使。1990年7月5日起,中國駐突尼斯大使兼任駐巴勒斯坦國特命全權大使。巴實行自治後,1995年12月我在加沙設立駐巴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2004年5月遷至拉馬拉。 2005年5月,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6月,外交部長李肇星訪問巴勒斯坦。9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傢瑞訪問巴勒斯坦。12月,外交部部領導成員喬宗淮訪問巴勒斯坦。2006年5月,巴外交部長紮哈爾來華出席中阿友好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12月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訪巴。 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主任:楊偉國 巴勒斯坦國駐華大使:迪亞布·奈米爾·穆罕默德·魯赫(H.E. Diab Nemer Mohammed Allouh)。 【同阿拉伯國傢的關係】(一)與埃及的關係: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組織的阿拉伯國傢之一,曾是巴解組織開展政治活動的主要基地。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後,巴解中斷同埃的關係。1987年11月,埃宣佈重新開放巴解組織駐開羅辦事處。海灣戰爭後,由於雙方立場不同,關係冷淡。隨着中東和平進程的推進,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阿拉法特主席去世後,埃在開羅為其舉行隆重葬禮。阿巴斯當選民族權力機構主席以來,多次訪埃。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埃及呼籲哈馬斯承認巴以間達成的協議。哈馬斯領導人馬沙勒、巴總理哈尼亞、外長紮哈爾分別訪埃。埃及多次在巴以換俘、巴內部矛盾等問題上進行斡旋。 (二)與敘利亞的關係:敘曾是巴遊擊隊的重要基地和後方。巴一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大馬士革。哈馬斯領導人馬沙勒目前也在敘定居。1983年以後,因對解决中東問題的政治主張存在分歧,雙方關係惡化。1988年以來,巴敘關係有所緩和。1999年,在敘的鼓勵與支持下,在敘境內的巴反對派組織開始與巴民族權力機構進行對話。2004年12月,阿巴斯繼任巴解執委會主席後訪敘。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敘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主選擇的政府,反對對巴進行封鎖,呼籲國際社會給巴新政府更多的時間。巴外長、總理先後訪敘。2007年1月,阿巴斯訪敘,並與馬沙勒就組建民族聯合政府談判。敘總統巴沙爾鼓勵巴各政治派別通過對話解决分歧。 (三)與約旦的關係:巴、約之間在歷史、地理、血緣等方面有着特殊關係。約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給予巴勒斯坦人國籍的國傢,現巴人占約旦總人口的60%。約曾是巴解組織總部所在地。1970年,約巴關係惡化,巴武裝被迫全部從約撤出。1985年2 月,巴約達成謀求公正和平解决中東問題的聯合行動協議,其中包括建立巴約聯邦。中東和平進程開始後,巴約曾組成聯合代表團出席中東和會。2003年6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腦參加的亞喀巴峰會,宣佈正式啓動中東和平“路綫圖”計劃。2004年,約積極推動“路綫圖”,多次重申反對難民就地安置的設想。阿巴斯當選民族權利機構主席以來,頻繁訪約。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約旦未予明確表態,僅呼籲國際社會繼續嚮巴提供援助。4 月,約旦政府指責哈馬斯嚮約境內偷運武器,並無限期推遲了紮哈爾訪約計劃。阿卜杜拉二世多次呼籲國際社會關註巴以局勢,推動和平進程,並於2007年3月在美國會發表演講,敦促美在中東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四)與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傢關係:沙特、科威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傢曾是巴解的主要財政援助國。 1990年,沙特等海灣國傢對巴解在海灣戰爭中的立場不滿,同巴解關係惡化。原在海灣國傢的50萬巴勒斯坦人大部分離去。1991年3月31日,海灣合作委員會宣佈中斷對巴解的財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馬德裏中東和會後,沙特等海灣國傢與巴解關係開始緩和,官方往來逐漸恢復,沙特還部分恢復了對巴援助。從1993年起,巴解同海灣國傢關係恢復正常。2004年12月,巴解執委會主席阿巴斯訪問沙特和科威特,對巴在海灣戰爭中的錯誤立場表示道歉。巴與海灣國傢關係明顯改善。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其政治領導人馬沙勒曾往訪卡塔爾、巴林、阿聯酋、科威特等海灣國傢。4月,巴外長紮哈爾出訪沙特。12月,巴總理哈尼亞訪問卡塔爾、巴林。2007年2月,沙特斡旋下,哈馬斯與法塔赫,促成雙方就組建民族聯合政府、重組巴解組織等問題達成“麥加協議”。3月,在沙特等國推動下,第19次阿盟首腦會議重申“阿拉伯和平倡議”,並確定相關工作機製。 【同以色列的關係】1993年9月和1994年5月,巴解與以色列簽署了巴自治協議(“奧斯陸協議”)和該協議的執行協議。1995年9月,巴以簽署巴第二階段自治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已將約旦河西岸6座城市的教育、社會福利、旅遊、衛生和稅收等20餘項民事管理權移交巴方。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簽署了關於以軍在希伯倫市重新部署的協議,規定以從希伯倫80%的地區撤出。1998年 10月23日,巴以簽署了以色列第二階段從約旦河西岸撤軍協議,即“懷伊協議”。1998年12月14日,巴全國委員會在加沙召開會議,以舉手錶决方式通過對巴國民憲章的修改,取消其中的滅以條款。1999年5月以色列工黨領袖巴拉剋上臺執政後,中東和平進程出現轉折,巴以和談恢復。巴拉剋與阿拉法特多次公開和秘密會晤。9月5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和以總理巴拉剋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就實施懷伊協議和啓動巴最終地位談判簽署協議。11月8日,巴以正式啓動巴最終地位談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腦在戴維營舉行峰會,但因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主權問題分歧嚴重,會談無果而終。9月,由於以色列右翼反對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竜強行進入阿剋薩清真寺,引發以巴衝突。2001年3月,沙竜就任以色列總理後,對巴采取強硬政策,對巴自治區實行封鎖和軍事打擊,以巴衝突愈演愈烈。 2003年6月,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四方機製”起草的中東和平“路綫圖”計劃啓動,規定在2003年底之前建立有臨時邊界和主權象徵的巴勒斯坦國,繼而在2005年完成最終地位談判,巴正式建國。該計劃至今未得到切實執行。 2005年,阿巴斯上臺後,巴以關係明顯改善。2月8日,在埃及總統穆巴拉剋的倡議和推動下,以、巴、埃、約領導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峰會,就巴以停止長達4年多的暴力衝突達成協議。此後,以暫停了對巴軍事行動,先後釋放了898名在押巴囚,並嚮巴移交了傑裏科和圖勒凱爾姆兩城的安全控製權。8月15日到9月20日,在埃及等方面的推動以及巴方的積極配合下,以完成從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撤離猶太定居點和軍隊的“脫離計劃”。11月15日,在美國斡旋下,以同意開放加沙與埃及交界處的拉法口岸以及加沙南部與以交界處的凱雷姆貨物口岸,同意巴修建加沙港口,並允諾逐步開放加沙地帶農産品嚮以出口的通道等。25日,由巴控製、歐盟觀察員監督的拉法口岸正式開放。 但是,雙方的暴力衝突仍時有發生。7月12日,以海濱城市內坦亞遭巴武裝人員自殺式爆炸襲擊。以隨即宣佈恢復“定點清除”,一度平靜的巴以局勢再度緊張,原定的巴以第三次首腦會晤被迫取消。12月5日,內坦亞再次遭襲,以宣稱將繼續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製止巴武裝人員的襲擊。28日,以啓動“藍天”軍事行動,意圖在加沙北部建立軍事隔離區,阻止巴武裝人員襲擊以城市。 2006年哈馬斯組閣後,以要求其接受“三項條件”,並對巴進行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6月25 日,巴武裝人員襲擊以軍哨所,造成數名以軍傷亡,並綁架了一名以軍士兵。以軍隨後對巴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逮捕60多名巴部長、立法委員。11月,巴以宣佈在加沙停火。12月,以總理奧爾默特與阿巴斯會晤。2007年3月,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以對其采取“不承認、不交往”政策,維持對巴封鎖,但與阿巴斯保持接觸。 【同美國的關係】美國曾長期拒不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88年12月,在巴解宣佈接受安理會242和338號决議並公開譴責恐怖主義之後,巴美開始對話。海灣危機爆發後,巴解一再抨擊美在處理海灣危機問題和巴勒斯坦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要求美以同樣的標準執行聯合國和安理會關於解决巴勒斯坦問題的决議。美則指責巴支持伊拉剋。海灣戰爭結束後,美推行中東和談計劃,巴解對此采取積極立場,巴、美關係漸趨緩和。1993年9月,經美撮合,巴以簽署華盛頓原則宣言,實現相互承認,美隨後宣佈承認巴解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4年6月24 日,美將巴勒斯坦駐美辦事處升格為官方使團,並利用美駐耶路撒冷總領館與巴進行聯繫。1998年12月,剋林頓總統訪問巴勒斯坦,這是美總統第一次訪問巴自治區。阿拉法特執政後期,美巴關係緊張,美拒絶同阿接觸。2005年阿巴斯上臺後,美巴關係改善。 2006年哈馬斯勝選並組閣後,美反應強烈,重申哈馬斯是“恐怖組織”,表示不會與巴政府進行接觸,要求國際社會孤立哈馬斯,直至其改變立場、接受“三項條件”,並停止了對巴直接援助。2006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務卿賴斯多次訪問巴以。10月,阿巴斯訪美,會見美總統布什。布什稱阿巴斯是有遠見且愛好和平的領導人。2007年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美表示將密切關註巴政府實際行動,並與新任巴財長接觸。4月,美國會批準嚮阿巴斯領導的安全部隊提供5900萬美元資金。 【同歐盟國傢的關係】巴解組織重視發展與歐盟國傢的關係,在10多個歐盟國傢派駐代表。歐盟國傢認為巴未確定邊界,且無政府,故在法律上未承認巴國。但不少國傢一直與巴解保持着各種形式的聯繫,並不斷嚮被占區巴人提供物質援助。海灣危機發生後,歐盟國傢指責巴解在海灣危機中支持伊拉剋。1991年2月6日,歐共體12國外長宣佈凍結與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觸。海灣戰爭結束後,歐盟國傢與巴解關係逐漸恢復。巴以簽署巴自治協議後,歐盟國傢開始在巴自治區設代表處或通過駐耶路撒冷總領館與巴自治政府進行聯繫,並嚮巴自治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2005年 10月,歐盟委員會嚮歐洲議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提出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全面中期戰略,主要內容包括:支持巴勒斯坦選舉、司法制度和法製建設;支持巴民族權力機構改革;改善巴貿易和投資條件;重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基礎設施等。 歐盟對哈馬斯執政表示擔憂,要求其接受“三項條件”,並將之與援助挂鈎。2006年11月,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就結束巴以衝突提出和平倡議。2007年3月,歐盟對巴民族聯合政府表示謹慎歡迎,决定與巴政府中溫和派人士交往。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剋爾、瑞典、比利時外交大臣等訪巴,巴外長、新聞部長訪問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 【同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傢的關係】巴解組織與前蘇聯關係密切。阿拉法特曾多次訪蘇。蘇聯解體後,巴解重視與獨聯體國傢發展關係,宣佈承認前蘇聯15個共和國獨立。2000年,包括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內的多個東歐國傢領導人在伯利恆慶祝東正教的聖誕節。同年阿拉法特三次訪俄。2003年中東和平計劃啓動後,俄積極推動。2005年阿巴斯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後訪俄。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巴。8月巴外長基德瓦訪俄。10月,普京緻信阿巴斯,呼籲巴繼續就中東和平進程問題與以色列進行談判並表示俄將繼續推動巴以和談。2006年1月哈馬斯上臺後,俄羅斯雖是“四方”之一,但其對哈馬斯的態度有別於其他三方,反對孤立哈馬斯,主張進行交往,引導其嚮溫和、務實方向轉變。哈馬斯領導人馬沙勒於2006年 3月和2007年2月往訪。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俄表示歡迎,俄外長嚮巴新任總理和外長致電祝賀。 As a geographical term, Palestine can also refer to 'ancient Palestine,' an area that includes contemporary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as well as part of Jordan, and some of both Lebanon and Syria. In classical or contemporary terms, it can refer to the area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what was once British Mandate Palestine (1920–1948), an area which included Transjordan. The term Land of Israel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same geographic region, both narrowly or broadly defined, by Israelis, Jews, and Christian Zionists, among others. Other terms for the same area include Canaan, and the Holy La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