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
缅甸 the Union of Myanmar 新加坡 Singapore 泰国 Thailand 菲律宾 Philippines 马来西亚 Malaysia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东帝汶 East Timor 柬埔寨 Cambodia 老挝 Laos 文莱 Brunei Darussalam |
緬甸 the Union of Myanmar 首都:內比都 國家代碼: mm |
緬甸聯邦(緬語:Myanmar),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傢,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東南亞國傢聯盟成員國之一。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 大事年表 * 82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 * 1044年-1287年:緬族國王由蒲甘城開始統治。 * 1278年:中國元朝設置“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後撤,並入“雲南行省”。 * 1287年-1531年:撣族國王由阿瓦由緬甸中部開始統治。 * 1531年-1752年:緬族國王開始統治東籲。 * 1752年-1885年:緬族國王開始統治貢榜。 * 1875年:西部剋倫尼邦被確認為主權國。 * 1885年(清朝光緒十一年):英國發兵滅緬甸,並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中國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嚮英國抗議無效。 * 1886年(清朝光緒十二年六月):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中國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英國僅答應代替緬甸照例入進貢中國。 * 1890年-1947年:撣邦、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剋欽邦、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 * 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英屬緬甸)。 * 1942年:昂山和奈溫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引領日軍占領緬甸。 * 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大英帝國重返緬甸。 * 1947年:通過《彬竜協定》,緬甸本部、撣邦、剋欽邦、欽邦等共同嚮大英帝國爭取共同獨立。同年,昂山將軍被暗殺。 *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統治,緬甸聯邦誕生,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 * 1948年-1958年: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 * 1958年-1960年: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 * 1960年-1962年:吳努的緬甸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 * 1962年-1974年:奈溫奪取政權,廢除聯邦憲法,成立“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排除民選制度,開始軍人獨裁統治。 * 1974年-1988年:奈溫頒布新憲法,承認若開邦、欽邦、剋欽邦、剋倫邦、卡耶/剋倫尼邦、孟邦、撣邦為行政單位。奈溫將軍脫下軍裝,自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緬甸聯邦”改國號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確立一黨專政。 * 1988年:全國群衆起義之後,奈溫退居第二綫,由蘇貌將軍接班,執政黨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更名為“緬甸民族團结黨”,成立“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堅持一黨專政。 * 1989年:緬甸當局將其英文國名從“Union Of Burma”改為“Union Of Myanmar”。 * 1992年:丹瑞將軍取代蘇貌將軍,繼續一黨專政。 * 1997年:丹瑞將軍改“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緬甸聯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繼續一黨專政。同年,蘇貌將軍病逝。 * 2002年:吳奈溫在軟禁中去世。 * 2005年11月7日:因戰略思維,緬甸政府宣佈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 * 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發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是緬甸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抗議遊行,參加人數大約數十萬人。遊行本為抗議油價高漲,後轉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至9月26日軍政府開始鎮壓,緻數人死亡。 * 2008年2月9日:軍政府宣佈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 2008年5月3日: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襲擊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約2.2萬人死亡,4.1萬人失蹤。 政治 一幅英國於1852年印刷的仰光大金寺圖,顯露了早期英國在緬甸的入侵,在第一次英緬戰爭時期。 緬甸聯邦是一個軍政府國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由吳奈溫將軍一直專政。1990年12月,人民議會選舉出來的代表們組成了一個以恢復緬甸的民主制度為主要任務的緬甸聯邦國傢聯合政府。該政府為流亡政府,現由山溫所帶領。緬甸聯邦國傢聯合政府實際上衹擁有相當有限之權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佈為非法組織。 當今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時是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主席,是緬甸的獨裁者。丹瑞擁有所有的决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長和內閣成員的權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國際政治上的權力。 緬甸的前總理欽紐在2004年10月19日被梭溫替代,後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而梭溫又因健康因素,於2007年5月卸職赴新加坡治療(至10月12日病逝),現由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登盛出任總理。在緬甸除了衛生部、教育部、勞工部和國傢計劃和經濟發展部外,大多數的部長和內閣都由軍隊官員控製着。 緬甸的主要政黨包括全國民主聯盟和撣族民主聯盟,不過他們的活動大都被政府所約束。其他還存在着一些代表少數民族利益的政黨。在緬甸,幾乎不允許有政黨政治,因此多數政黨皆列入非法組織。緬甸民族團结黨代表軍隊,乃由一個名為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的組織所支持。根據包括人權觀察和國際特赦組織在內的一些組織的報告,緬甸有着非常嚴重的人權問題。例如,在緬甸沒有獨立的司法部門,也不允許有與軍政府不同的政治意見。政府並管製互聯網,封鎖與軍政府言論相左的網頁,其中包括大多數反對黨和民主黨派的網頁。 1988年緬甸軍武裝鎮壓了人民對於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的抗議活動。1988年8月8日,軍隊朝遊行示威者開火,該事件被稱為8888暴動。1988年的抗議活動為1990年的人民議會選舉鋪了路,然而這次選舉結果隨後被軍政府宣佈無效。在此次近30年來的首次選舉中,由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60%的選票贏得了超過80%的國會席位。但是,昂山素姬卻在選舉後遭到軍政府的長達六年的軟禁,並數次入獄,其後仍被軟禁。昂山素姬因身為緬甸的民主推動者獲得了國際的贊譽,在1991年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奬,但自1990年的選舉至今,昂山素姬仍多次前後被政府軟禁,軍政府對於她人身的控製與監視一直沒有停止過,現今她依然被軟禁中。儘管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嚮丹瑞請求釋放昂山素姬,以及有來自東南亞國傢聯盟的壓力,在2006年5月27日緬甸軍政府仍再延長了對昂山素姬一年的軟禁。雖然該政府正面臨着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他們仍舊宣稱此為1975年國傢保護法案授予的權力,即理論上政府有關押任何人的權力。緬甸的問題首次被聯合國安理會提及是在2005年12月召開的一次非正式研討會上。東南亞國傢聯盟在對緬甸政府表示失望之餘,成立了東南亞國傢聯盟內部國會緬甸核心小組會議之外,尚陳述了緬甸缺乏民主的問題。 經濟 緬甸是一個落後國傢,人民所得約780美元 緬甸是個農業國,超過六成勞動人口從事農業,農産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森林覆蓋達50%,林區産硬木和貴重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産等部門。礦産有錫、鎢、鋅、鋁、石油、鋼玉及玉石,其中紅寶石及翡翠之質量全球最高。 1940年代自英帝國獨立後,緬甸曾是亞洲富國之一,然而,由於軍人任意干涉行政,甚至建立軍政府,扼殺民選制度,導致緬甸人心惶惶、經濟停滯不前,加上又受到國際製裁,至2003年GDP96 億美元,國民平均GDP僅180美元。緬甸工業相當薄弱,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近幾年一直在1%上下徘徊。緬甸創匯來源少,外債已高達6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衹有數億美元。外匯逆差居高不下,緬甸政府根本無力還貸和實施進口替代戰略。2004年緬甸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緬幣與美元的自由市場比值到達 970:1。 從長遠看,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産總值(GDP)已達 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産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顯然遠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由此可發現,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 地理 兩旁有山脈環伺,中央部份有南北嚮廣大的衝積平原,是農業的精華區,雨季時常泛濫,河𠔌平原夏季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位於南亞季風區,季風顯著,為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和民族 緬甸有約五千兩百萬的國民,60%的緬甸國民為緬族。緬甸官方承認135個民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10%)、剋倫族(7%)、華人(3%)、孟族(2%)、欽族(2%)、剋倫尼族(1%)、剋欽族、若開族以及印度人、孟加拉人,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不承認印度人、孟加拉人、華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懂英語和漢語。89%的緬甸人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則是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以及原始部落中的拜物教(原始宗教)。 行政區劃 緬甸行政區劃包括7個省和7個邦(括號內為首府): * 欽邦(哈卡) * 剋欽邦(密支那) * 剋耶邦(壘固) * 剋倫邦(帕安) * 孟邦(毛淡棉) * 若開邦(實兌) * 撣邦(東枝) * 伊洛瓦底省(勃生) * 勃固省(勃固) * 馬圭省(馬圭) * 曼德勒省(曼德勒) * 實皆省(實皆) * 德林達伊省(土瓦) * 仰光省(仰光) 緬甸名人 * 辛西雅醫生:在泰緬邊境成立醫院救援緬甸難民的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 * 昂山素姬:緬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傢,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奬,翌年又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 吳丹:1961年11月3日至1972年任聯合國秘書長,因為個人原因在第二屆任滿後退休。 * 吳努:第一任緬甸總理,在1948年至1962年執政,其後於1988年建立全國民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的四位創辦人之一。 著名緬甸華人 * 鬍文虎:著名商人,星島日報創辦人。 * 坤沙:原名張奇夫,有“鴉片大王”稱號。 * 徐四民: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常委。 * 朱玲玲:1977年香港小姐冠軍。 文化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上座部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 緬甸語文屬漢藏語係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節日 日期 名稱 1月4日 獨立紀念日 2月12日 聯邦紀念日 3月2日 農民節 3月10日 幹旱季慶典 3月27日 抗日勝利日 4月 潑水節 5月1日 勞動節 7月19日 烈士日 11月26日 點燈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或1月 新年 緬甸飲食 緬甸盛産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裏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面包夾黃油、果醬、乳酪 、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鹹。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The country's cultu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neighbours, is based on Theravada Buddhism intertwined with local elements. Burma's diverse population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efining its politics, history and demographic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country continues to struggle to mend its ethnic tensions. The military has dominated government since General Ne Win led a coup in 1962 that toppled the civilian government of U Nu. Burma remains under the tight control of the military-led 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