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áo huí   》 chū bǎn      'áo Li Ao

作者:李敖 横睨一世、卓尔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传奇。 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倨傲,纵笔所至不检束的文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坦然面对、顽强对抗。 本书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更是一部关于现代知识分子觉醒与幻灭的悲歌。 出版序 自序 01 哈尔滨(1935—1937 1到2岁) 02 北京、太原(1937—1948 2到13岁) 03 上海(1948—1949 13到14岁) 04 台中(1949—1954 14到19岁) 05 台大(1954—1959 19到24岁) 06 军队(1959—1961 24到26岁) 07 山居(1961—1962 26到27岁) 08 文献会(1962—1963 27到28岁) 09 《文星》(1962—1966 27到31岁) 10 星沉(1966—1970 31到35岁) 11 软禁(1970—1971 35到36岁) 12 监狱(1971—1976 36到41岁) 13 隐居(1976—1979 41到44岁) 14 复出(1979—1981 44到46岁) 15 “二进宫”(1981—1982 46岁) 16 笔伐(1982—1992 47到57岁) 17 口诛(1993— 58岁至今) 18 前程(1997— 62岁以后)
出版序 如果台湾没有李敖…… 何飞鹏 十几岁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认识李敖,只能偷偷地读他写的《传统下的独白》,感觉李敖似乎颠覆了所有学校中所受的教育。 那时候所知的李敖,是个一袭长袍、特立独行的台大学生,学问足以与大师胡适往来、论战,无疑是个梦中的未来英雄。 这个未来英雄,并没有按照我年轻时的想像,成为体制内认同的当代大师、思想家、文豪或者史学家(年轻的我,对体制有高度敬畏,当然李敖是体制外的英雄毋庸置疑),接下来只有断断续续的印象:与《文星》纠缠不断的官司,退出江湖卖牛肉面去,成为思想犯坐牢,出狱后复出江湖,与名女人胡茵梦结婚、离婚,继续放言高论,与当权者斗争,办《求是报》,以一人之力办报,其文字的产量,最令身为记者的我由衷佩服。 这些远观(无缘认识前)的片断,串成了对李敖的想像——-个当代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博览群籍,巨笔如椽;指责当道,不惜坐牢;挑战禁忌,不屑媚俗;朋友多,敌人多,女朋友更多。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当代奇人的人生绝对是彩色的,一生中充满曲折变化。高潮起伏。快意恩仇的故事。 在偶然中,我由记者变成出版人,也在偶然中,我成为李敖著作的出版商,从《蒋介石评传》、《你不知道的彭明敏》、《你不知道的司法黑暗》,连续几本书的出版,让我对李敖的印象,从远观的片断,逐渐鲜活起来。 而这几年,恰好也是台湾变化最大的阶段:从后蒋经国时代,步入李登辉独揽大权,从国民党一党独大,到三党鼎立,从社会富裕稳定,到变乱。危机四伏,这一阶段的李敖,其实著作已不多(相较其之前的数量),但却用另一种形态冲击台湾社会,对抗当权者。 电视节目《李敖笑傲江湖》,使李敖的舞台由平面而立体,由学术政治圈而及于社会大众,当然一些片断的新闻,诸如代朋友打赢两亿多的保险理赔案,举办李敖收藏古董拍卖会,不时臭骂总统李登辉以及各阶层、领域的名人等,李敖仍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年虽逾耳顺,仍扮演着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角色! 平心而论,新的电子媒体创造了全新的李敖,让认同李敖的人,每天可以充分接触李敖。可惜的是,不论是思想家李敖、史学家李敖或者“最伟大的白话文作家”李敖,现代年轻的读者们,如非特别有心,相信都无缘认识李敖这些传统的一面。 不论是新的李敖或传统的李敖,不变的是:与整个台湾社会纠缠不清、无役不与的李敖。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政治人物蒋氏父子、李登辉之流,用他们无所不在的权力搅动台湾社会,但也仅限在位之时。而李敖过去数十年,却凭他一己之力,与政权对抗、与历史互动,搅动社会,参与改变! 想想看,如果台湾社会没有李敖,政治言论是不是充斥谎言与教条?如果没有李敖,1960年之后的台湾产生引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的期待,是否就此绝望了呢?如果没有李敖,台湾民众对司法体系的痛恨与怨气,将完全找不到纾解!(李敖为自己打赢官司,当然也宣泄了民众对司法黑暗的不满。)如果没有李敖,台湾无耻的政客们,是不是更为所欲为呢?如果没有李敖,台湾社会肯定无趣许多,李敖已是台湾社会重要的一部分! 李敖还有更多特立独行的小地方,值得社会大众一窥究竟:李敖藏书之丰,媲美台湾图书馆;李敖不用电脑整理资料,建立档案,但资料之完整,让他评论任何事,都可以事事举证,接近无懈可击;李敖骂遍天下名人,却安然无恙,自有其一套骂人哲学;李敖从不离开台湾,因为他是真正爱台湾的人;李敖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凡此种种皆引人入胜! “不管你喜不喜欢李敖、认不认同他的言论,李敖一生的变化起伏,绝对值得台湾人探究。”这是我从远观李敖,到结缘李敖,到出版李敖所得到的不变的结论。 因此,从几年前,就一直希望李敖能将一生回忆,整理成书,现在终于在李敖先生六十二岁前夕,得以如愿,期待与所有想了解李敖的人,共享他一生的传奇故事! 毕竟自以为了解李敖的人,都只摸了四条象腿,但谁又能真正了解这位宣称“人生八十才开始”的李敖其一生的恩怨情仇。 出书前夕,李敖因病住院开刀,躺在病床上仍努力写稿,以如此投入的心力,肯定李敖以此书为其倾力代表作。 李敖出书从不邀人写序,现得其厚爱命作序一篇,我为自己捏把冷汗,但想到李敖的朋友和敌人,以及广大的读者翘首企盼此书,我责无旁贷,只有硬着头皮草就此文以为序,并盼不要因为此文的不当成为李敖的被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chū bǎn
1  'ěr bīn( 1935 héng 1937  dào 'èr suì2  běi jīngtài yuán( 1937 héng 1948  èr dào shí sān suì
3  shàng hǎi( 1948 héng 1949  shí sān dào shí suì4  tái zhōng( 1949 héng 1954  shí dào shí jiǔ suì
5  tái ( 1954 héng 1959  shí jiǔ dào 'èr shí suì6  jūn duì( 1959 héng 1961  èr shí dào 'èr shí liù suì
7  shān ( 1961 héng 1962  èr shí liù dào 'èr shí suì8  wén xiàn huì( 1962 héng 1963  èr shí dào 'èr shí suì
9 《 wén xīng》( 1962 héng 1966  èr shí dào sān shí suì10  xīng chén( 1966 héng 1970  sān shí dào sān shí suì
11  ruǎn jìn( 1970 héng 1971  sān shí dào sān shí liù suì12  jiān ( 1971 héng 1976  sān shí liù dào shí suì
13  yǐn ( 1976 héng 1979  shí dào shí suì14  chū( 1979 héng 1981  shí dào shí liù suì
15  èr jìn gōng ( 1981 héng 1982  shí liù suì16  ( 1982 héng 1992  shí dào shí suì
17  kǒu zhū( 1993 héng  shí suì zhì jīn18  qián chéng( 1997 héng  liù shí 'èr suì hòu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