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生活 》 中國式離婚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1)
王海鴒 Wang Hailing
《中國式離婚》是一次對中國人婚姻狀態的深度探訪,講述的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婚姻問題。三對夫妻的情感和他們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揭示了在婚姻契約下的夫妻之間的三種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過一個普通家庭走嚮離婚的發展軌跡,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諧、不寬容、不理性所帶來的傷害與疼痛,從而引發人們對婚姻的容忍、信任與責任的思考。在妻子小學教師林小楓眼裏,丈夫肝膽外科醫生宋建平是一個平凡的好人。“好人”固然好,平凡就不太好了。
就是因為宋建平的平凡,她和兒子當當衹能過着普通人的生活,被排除在現代大都市的生活之外。林小楓覺得很失落,以致於將對宋建平的失望和瞧不起公開化,兩人幾乎離婚。正在這節骨眼兒上,兒子當當差點走失,兩人才發現他們有着共同的關註,因此初次離婚擱淺。也是因為兒子——沒錢衹能就近上一傢“鬍同小學”,平凡的宋建平終於决定接受林小楓規勸,辭去了國營醫院的職務,去了一傢外資醫院。
面對宋建平的果斷和行動,林小楓表示包下全部傢務,要讓他無後顧之憂,以求夫貴妻榮。在林小楓的無私奉獻中,宋建平拼搏成功,而林小楓自己卻屢屢因為傢中瑣事耽誤了工作而下崗。兩人的反差開始拉大。這種反差,加之女人比男人老得快等原因,林小楓開始對宋建平警惕,為害怕失去而監督,為監督而采取種種極端的措施,林小楓的橫蠻無禮甚至將雙方的矛盾鬧到了宋建平的醫院,宋建平終於忍無可忍,夫妻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矛盾加深……
《中國式離婚》-幕後介紹
由於陳道明、蔣雯麗等大牌演員的加盟,劇情所反映的問題又是社會普遍關註的焦點,22集電視劇《中國式離婚》今年“十一”前後在全國數十傢電視臺播放,掀起了一股收視狂潮。昨日記者在采訪時得到一組數據,足見《中國式離婚》之熱中國式離婚》在各地創下收視奇跡,成都地區開播僅3天最高收視率便達到10%,遠遠高出該地區3個百分點的平均水平。本來因為奧運會期間的收視熱影響,成都地區的熒屏市場已呈現疲軟之態,收視率能夠達到3%的電視劇就已經相當難得了,但《中國式離婚》的收視率公佈後,立刻引起了各地電視臺的重視,記者發現很多電視臺因此調整了播出策略,由徐帆領銜的情感大劇《有淚盡情流》目前也擠進播出檔期。
很多電視媒體和平面媒體,就《中國式離婚》這部電視劇進行了社會調查,討論這部電視劇的網上論壇中的發言更是多達數十萬條。記者在隨機采訪幾傢音像店時發現,該劇的DVD是最近最熱門的劇集,有些店面已經脫銷。作為一部家庭倫理劇,《中國式離婚》吸引的多是圍城內的已婚觀衆,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未婚青年男女也對這部作品投入了很大的熱情,昨日部分圍城外的觀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聲稱,要通過這部作品受一次“婚前教育”,免得結婚後重蹈劇中男女主人公的覆轍。而《中國式離婚》剛剛在瀋陽電視臺播出4天,精確的收視結果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據總編室負責人透露,突破5個百分點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這段時間以來最好的收視數據……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1)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1)
林小楓騎車下班,陣風吹來,將路人的談話送進了她的耳朵:"……我要是上了三十歲,我就不活了……"
林小楓禁不住扭臉看去。
路人是孿生兄弟般的兩個小,高個兒寬肩細腰,細腰上緊束的製式皮帶令胸脯飽滿
鼓脹,透出一股子驕氣衝人的狂傲。林小楓笑了笑,帶着點過來人的寬容和譏誚。她毫不懷疑說話人的真誠;她同樣毫不懷疑的是,除非天災人禍,這個人上了三十歲後會依然活着。
林小楓三十五歲了。
到這個歲數就會懂得,年齡的意義是相對的。拿一個二十歲的文盲去同三十歲的IT精英比,那年齡的優勢還能算優勢嗎?
孔子說,三十而立。卻沒有說,怎麽纔算是"立"。"立"與"立"又有不同。
林小楓是中學的語文教師,丈夫宋建平是一傢大醫院的外科大夫,兩個人月收入加起來六千左右,有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雙方父母都有退休金無須他們負擔,一傢三口隔三差五下個小館兒打個車不成問題。按說,按過去的標準說,按哪怕十年前的標準說,這都得算是一個富足的家庭了。當年小平同志南巡時所說"奔小康"的小康,大約也不過如此。但是,誰能料到中國會發展得這樣快呢?新生的"知本傢"如雨後春筍,住Townhouse,開寶馬奔馳,穿國際名牌,吃粗茶淡飯。這些還不是主要的,僅僅是這些物質上的富有,還不足以服衆。改革開放剛開始時那些無甚文化的暴發戶,不就常常被人譏諷為"窮得衹剩下錢了"嗎?但是,一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上了軌,走上了正軌的時候,暴發戶立刻為知本傢取代,那纔是真正令人眼熱心跳的一群:有知識有文化有頭腦有能力,在為中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迅速地富有了自己。富得有理,富得全面,富得讓你吃不着葡萄,也不敢說酸,衹能仰望着那高高在上的葡萄架子,徒然興嘆。
林小楓本科畢業,宋建平碩士畢業。就是說,都具有着成為知本傢的基本要素。但不知為什麽,他們的進步水準,永遠比時下的高水準要慢着兩拍。就那麽兩拍,不會更多,但似乎永遠也難以趕上。那狀況很像網上所調侃的:到他們可以吃豬肉的時候,人傢開始吃生猛海鮮;到他們可以吃生猛海鮮的時候,人傢開始吃糠咽菜。要是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可能成為那優秀一群中的一員,倒也罷了,像街邊的清潔工、像鄉下的老農民,他們肯定會安之若素心如止水;但當他們"有"而"不能"時,就不能不感到痛苦:你看人傢那Townhouse,睡的地方、吃的地方、休閑的地方、會客的地方,各是各的區域,各有各的功能,甚至還有着什麽日光浴桑拿室健身房家庭網吧。相比之下,他們那傢仿佛是一個歷史的遺跡:兩間房兒,兒子睡小間,兩口子睡大間;廳小得衹能當過道,餐桌衹好也進駐大間,會客不用說,也在大間,三合一;一傢三口三輛車,兒子一輛三輪兒童車,大人一人一輛自行車。平時倒也罷了,放眼全中國還是騎自行車的多。但是,如果因某種需要必須西裝革履的時候,你怎麽辦?還騎自行車嗎?上大街看看,再也找不出比穿西裝紮領帶騎着自行車更傻的人了——打車都寒磣。
林小楓把這一切都歸到了宋建平的頭上。她對他非常的失望,越來越失望。他不是沒有能力,在學校時他的成績就非常好,到醫院後業務水平也是一流,英語尤其的出色,讀外文醫學雜志的速度不亞於中文,曾有好幾傢外資私立醫院想把他聘了去。但是他沒有膽量。沒有膽量邁出那一步去:辭去公職,為了妻兒,背水一戰,放手一搏。他屬於IQ高而 EQ低的那種。而據各種資料報道,一個人要想成功,EQ比IQ更重要。
到傢時宋建平還沒有回來,普外科有急診手術。安排好兒子看動畫片,林小楓拿上飯卡去了食堂。他們傢在醫院的宿舍大院,院兒裏食堂、小賣部、幼兒園一應俱全。食堂今天有鴨架賣,一塊五一個,比外面便宜許多。鴨架燉湯,燉成奶白色後放點????、雞精,撒上點切得細細的香菜,味道好極了。賣鴨架的櫥窗前排出了一條蜿蜒的隊,排在林小楓前面的是一個很老的老頭兒,老得皮膚像一張薄薄的皺紙,皺紙上布滿了淺褐的斑,卻依然排隊買鴨架,喝鴨架湯,有滋有味地活着。老頭兒曾是這所醫院的院長,哪一任的記不清了,衹記得姓趙。那年,那天,林小楓和宋建平結婚住進這個大院兒時遇到了他,宋建平嚮她介紹:趙院長。等老頭兒走過去後補充介紹:退了。片刻後又補充說,差一點就當上工程院院士了。口氣裏不無遺憾,也是惺惺相惜。
輪到老院長了。櫥窗裏那個臉蛋兒紅噴噴的小姑娘麻利地夾起一隻鴨架放塑料袋裏遞出,"一塊五!"
老院長一手接鴨架一手去刷卡,半路上又把刷卡的手收了回來,"不論大小都一塊五?……這恐怕不合理吧。"
林小楓不由看了一眼老院長袋裏的鴨架,是小得多了點兒;當然小姑娘不是故意,她趕上哪個是哪個,見老頭不肯刷卡,就有點煩。"那您說怎麽纔叫合理?"
"用秤稱。"
"總共一塊五的東西——"
"就是一毛五的東西,也應該物有所值。"
"得了!不就是嫌給您的小了嗎?要是給您一個大個兒的,您保準不說這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1)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2)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3)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4)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5) | 中國式離婚 第一章(6) | 中國式離婚 第二章(1) | 中國式離婚 第二章(2) | 中國式離婚 第二章(3) | 中國式離婚 第二章(4) | 中國式離婚 第二章(5)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1)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2)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3)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4)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5) | 中國式離婚 第三章(6)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1)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2)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3)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4)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5)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6) | 中國式離婚 第四章(7)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