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百态 》 mù sī lín de zàng lǐ 》
mù sī lín zàng lǐ shàng de zhù cí
huò dá Huo Da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穆斯林的葬礼》-内容介绍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 “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穆斯林的葬礼》-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 日,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穆斯林的葬礼》-荣誉影响
1987年冬至1988年春发表于《长篇小说》季刊总第17、18 期,1987年第6期《中国作家》选载,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书,1989年和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小说连播》栏目两度全文播出本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许多地方电台又曾多次转播。自1991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1992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93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被誉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本书自出版以来,不断重印,畅销不衰,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北京市青少年1994- 1997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作家及其作品,部分章节选人高中和大学语文教材。据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7月号报道,在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名列第五位。
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本书于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穆斯林的葬礼》-人物形象
韩子奇
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汉族穆斯林。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玉,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品,集五千年华夏之精华。那一丝丝,一缕缕精华融合的“神物”,经历史沧桑,国变家迁,其 “姿容”仍不减当年,更甚至增添了些许厚重感,岁月的厚重感,历史的厚重感,情感寄予的厚重感。一块玉,该是怎样雕琢?镂空,浮雕,镌刻,那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该是怎样刻出来的?不能焊,不能接,所有的工序要恰如其分,多伸出去的一刀,都可能会毁了整个作品。玉,中国;中国,玉,岁月造就的精华。
梁君璧
梁君璧,忠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真正的穆斯林。没有文化,霸道,强势,心中只有信仰与家庭。——信仰,它的信条是: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思想“单纯”,所以认为爱情是恶心的东西。她为人“耿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以至恶毒,对亲人也不例外。拥有信仰的人不是宽厚仁爱的吗?她好像不是。她阻止女儿的爱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可是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韩子奇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梁冰玉
梁冰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女性。上过大学,思想不像姐姐梁君璧那样陈腐。向往纯真的爱情,也因爱情伤过心,经历的两段感情,使她畏惧,所以最后才将自己的心交给姐夫韩子奇,只有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真,最切的。
韩新月
韩新月,纯真,善良,美丽。命运没有眷顾她,十九岁的女孩子的生命慢慢的在消逝,但她全然不知,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的生命最后一次的温暖,细水常流的情感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念想,那才是爱情!
楚雁潮
楚雁潮,“背景”不好的教师。却始终执着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氛围不公了他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够了。毕竟,那个大背景在那个时代一时是转变不过来的。
书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匠心独具,将时空错隔,玉与月,父亲与女儿,他们的命运被铺陈开来,所有找不到答案的,变换时空,哦,原来是这样。人物的命运,是真神安拉的安排,还是自身的演绎。不管是什么,爱永远在人的心中流转。两颗同样爱着第三个人的心聚到了一起,真心希望那第三个沉睡中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快乐。此时,有无信仰已经不再重要。爱,也是一种信仰,不是吗?
《穆斯林的葬礼》-鉴赏
主题
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注意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深入人心、约束人们心理世界的教规等方面入手。 “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以前还很少有作品表现出这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如新月之死,如韩子奇临死还不胜惶恐,认为有罪,因为他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最忠实按教规办事的韩太太,实际上是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见给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某些消极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去否定什么、批判什么,而是通过生活的现象与真实,显示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诚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这就把这种历史的悲剧性的矛盾揭示得更深刻了,更加激起人们的思考。”
内容结构
(图)《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做得也很成功,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穆斯林葬礼上的铸辞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mù sī lín zàng lǐ shàng de zhù cí | xù qū yuè mèng | dì yī zhāng yù mó -1 | dì yī zhāng yù mó -2 | dì 'èr zhāng yuè lěng -1 | dì 'èr zhāng yuè lěng -2 | dì sān zhāng yù shāng -1 | dì sān zhāng yù shāng -2 | dì sān zhāng yù shāng -3 | dì sì zhāng yuè qīng -1 | dì sì zhāng yuè qīng -2 | dì sì zhāng yuè qīng -3 | dì wǔ zhāng yù yuán -1 | dì wǔ zhāng yù yuán -2 | dì wǔ zhāng yù yuán -3 | dì liù zhāng yuè míng -1 | dì liù zhāng yuè míng -2 | dì liù zhāng yuè míng -3 | dì liù zhāng yuè míng -4 | dì liù zhāng yuè míng -5 | dì qī zhāng yù wáng -1 | dì qī zhāng yù wáng -2 | dì bā zhāng yuè huì -1 | dì bā zhāng yuè huì -2 | |
| dì I [II] [III] 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