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译张爱玲的情感密码: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 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1)      闫红 Yan Gong

张爱玲所以能成为张爱玲,才华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她有那样一个沧桑堆积的家族背景。她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曾外祖父是更有名的李鸿章,父亲是旧式才子,母亲是新潮淑女,还有孤僻的姑姑,软弱的弟弟……她一生爱过两个男人,胡兰成和赖雅,一个是处处留情自命不凡的汉奸文人,一个是江郎才尽寄人篱下的美国共产党员,不管张爱玲本人是否情愿,她的名字已经永远和这些人连在一起,要了解张爱玲,了解张爱玲的作品,这些人就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安徽才女作家闫红,一向以敏锐独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洒脱的文风赢得众多网友的追捧,在这本新作中,她将隐藏在张爱玲背影中的那些人一一请到幕前,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借由对他们的性格、际遇的观察走入他们的人生,通过他们与张爱玲的情感联系探求张爱玲独特的心灵世界,用闫红的话说,是“通过她的亲人,还原一个张爱玲的前世今生”。
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1) 今年春天的某个上午,一如往常被“囚禁”在电脑前,突然接到区号是石家庄的电话,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说,你好,我是张爱玲的堂弟。 我首先是惊奇一下,当然也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可以想象,几个月来一直在《燕赵都市报》上开专栏,讲述张爱玲的亲人们的人生,张家祖籍正是河北,那么,招来一个“张爱玲的堂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是,张爱玲的堂弟找我干吗呢?虽自认为下笔谨慎且充满善意,但既有的经验告诉我,被写体的感觉,和局外人的感觉,往往差了十万八千里,局外人觉得无伤大雅的轶闻,在当事人心中,没准就是讳莫如深的阴影,难不成,这位也是“寻仇”来了? 我还在细细揣度,便听见那边热情的声音,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十一叔说了句公道话,我看过的关于十一叔的文字里,没有谁提到他是爱张爱玲的,谢谢你看出这一点。 “十一叔”这称呼,让我想起《胭脂扣》里的十三少,那年头大约都是按照族中排序来称呼,如今想来,一个交际场合要接触到那么多数目字,一定让人晕头转向。不过,这位“十一叔”倒是指向明确,一定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我曾写到他和张爱玲之间那千疮百孔千转百合的爱,彼此默契的恩怨。 果然,这位来电者,张允傥先生,正是和张爱玲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弟,张志沂是他的堂叔,他幼年也在上海,6岁那年,和家门里另外两位兄弟去张志沂家拜年,每人得了100块银元的压岁钱,在当时,这是一个不菲的数额。 那是1942年,张爱玲早已搬走,他只见到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大家都喊他“tan先生”,他始终没闹清楚那个“tan”应该是哪个字,隐约感到是个诨号,好像是在嘲弄张子静的斯文孱弱。 他的印象中,张志沂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而堂婶孙用蕃也不像张爱玲书中描画得那么刁恶,是一个温柔的知书达理的女人,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这都无所谓,但没有人看出张志沂对女儿的那份情感,让他觉得很遗憾。 他说,张爱玲离去之后,她的房子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摆设,谁也不许进去,连对孙用蕃都是禁区,只有张志沂没事时就会进去坐坐,发上一会儿愣。 张爱玲的文章中曾说,孙用蕃把她的东西都送了人,叫嚣着就当她死了,但对于七十二岁老人张允傥先生提供的这个细节,我还是决定采信,他没有必要对我撒这个谎,而张志沂对女儿的心情确实如此矛盾,他很有可能一方面任由妻子将张爱玲的东西送人,另一方面,又独留一隅,独自品味。 1951年,张先生最后一次来到十一叔家,却在巷口看见十一婶正在卖古董,见到他就说,别去看了,你十一叔现在太惨了!那时,张志沂已经家徒四壁,极度落魄,之后不久,张允傥就搬离了上海。 关于十一叔的往事,张先生就留下这么些柔和而又恍惚的记忆,他似乎有些抱歉,觉得不能为我提供更多,说族中还有一位张辅合先生,现居鞍山,对张家往事特别知情,还曾编过一部家谱,他告诉了我张辅合先生的电话号码。 我迟迟没打那个号码,主动跟陌生人联络,我总有些心理压力,不知道对方性情如何,手边是否忙碌,是否愿意跟我交流,直拖到初秋,某个早晨,对自己说,好吧,今天一定要打这个电话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1)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2)精彩书评:这么可怜身是眼中人
精彩书评:破译张爱玲的感情密码精彩书评:真实的张爱玲在这里精彩书评:原来张爱玲可以这样读
张佩纶的光辉岁月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1)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2)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1)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2)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3)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4)就这样老去(1)就这样老去(2)
就这样老去(3)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1)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2)
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1)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