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zuò rén zuò shì huì yòng rénwēi miào de yòng rén shù   》 1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1)      liǔ míng Liu Ming

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的本领往往比个人的才智更加关键。本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用人法则,将用人要诀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将微妙的用人艺术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用人方法。聪明的管理者能够花费更多的心思,动用更多的手段,去经营好周围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成为他最宝贵的生存资源,为他出人头地、走向事业的颠峰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第1节: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1) 前言 一个人想生存,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是不可能的。实力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不过,假如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仅靠个人的才智则远远不够。一个领导者,用人的本领往往比个人的才智更加关键。 俗话说得好,纵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如果领导者刚愎自用、不懂用人,必然会疲于奔命,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反之,假如他能放心大胆地使用人才,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个甩手掌柜,让成功自己送上门来。敢不敢用人,敢不敢放权,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魄力。 单单重视用人还不行,因为人才有优劣之分,也有合适与否。好的下属不仅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能成为一个好参谋,不仅能让领导者的计划顺利实施,更能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不过,如果你不幸用错了人,那他很可能会把一个完美的计划搞得一团糟,让你追悔莫及。会不会用人,善不善用人,则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智慧。 用人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因为人的性格、禀赋、能力各有不同,现代人又常常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小心地隐藏起来。这就更增加了用人的难度。既要大胆向下放权,又要小心被下属蒙蔽;既要让下属对自己忠心耿耿,又要善于激励下属;既要平衡下属之间的关系,又要做到知人善任。总之,好的领导者能够看透人心,洞悉人性,将性格、能力各异的人才牢牢控制于股掌之间,让他们各尽其才,形成合力。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领导艺术和用人技巧,是你必须补上的一课。 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这本书,便荟萃了古今中外的用人法则。它能带给你宝贵的用人经验,启迪你的用人智慧,激发你的用人潜力。本书结合生动的实例,将用人要诀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将微妙的用人艺术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用人方法,把你塑造成为一个用人高手,一个充满智慧的领导者。到那时,你距离真正的成功就不远了。 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 试想一下,使用别人,又怀疑他、对他不放心,是一种什么局面;试想一下,在你的公司里,如果下属得不到你起码的信任,其精神状态、工作干劲会怎样。假如你的公司职员情绪欠佳、精神沉郁、怨懑丛生,上下级关系怎么能融洽? □ 欲用人,先学会容人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这是导致失败的根源,它表现人的器量窄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的最要紧处就是要忍得住,所以忍就是要有一种宽大的胸襟与器量。它以退为进,并以此预示后来的成败,这也就成了弱者与强者的一种区别了。所以忍绝不意味着只咽气不吐出来。所谓吐出来,如越王勾践等那样,是一种吐法。当然平常人们忍一时之气,则常常是要时间和事实来作回答,这也是一种吐法。 总之,要做到忍得下,看得透,就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以讲讲曹操对祢衡的态度,这故事叫"击鼓骂曹"。祢衡骂曹操,以及他所有对曹操的做法,乃至对东汉末年各地军阀的看法,有他的道理,其人品、才能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但曹操面对祢衡放肆的羞辱,为了顾全大局,把所有气都咽下去了,也确实表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 当时的情景,两人较劲的起因其实很简单。曹操请祢衡,实际想让他做个军务秘书长,动机挺好。但请人家来不请人家坐,就伤害了祢衡。接着祢衡就挖苦曹操手下无能人,并自夸才能。曹操大权在握,就要祢衡给他击鼓,以此羞辱祢衡,祢衡也不拒绝。击鼓应换新衣,按规定仪式进行,可祢衡只穿随身衣服。尽管这样,祢衡到底是才子,他击了一曲,让在座的人都感动得掉泪。曹操手下人则坚持要祢衡换衣,祢衡却干脆裸体击鼓,以此辱骂曹操是国贼。 此时一片喊杀声,但曹操却很冷静,他容忍了祢衡。他不能因杀一个手无寸铁的祢衡,背上忌才害贤的罪名,使天下人才对他望而却步。如果说这时曹操明智,倒不如说他度量大。他给祢衡派了一个差使,去劝说荆州刘表前来投降,并派他手下重要谋士给祢衡送行。这一系列的事情曹操都做得很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 nán rén mín chū bǎn shè
1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1) 2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2)
3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3) 4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4)
5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5) 6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6)
7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7) 8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8)
9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9) 10 jié zhāng yòng rén zhě zuò rén de tài hěn zhòng yào (10)
11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1) 12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2)
13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3) 14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4)
15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5) 16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6)
17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7) 18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8)
19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9) 20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10)
21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11) 22 jié 'èr zhāng shí rén yòu fāngyòng rén (12)
23 jié sān zhāng chéng wéi xià shǔ de zhī (1) 24 jié sān zhāng chéng wéi xià shǔ de zhī (2)
dì   I   [II]   [III]   [IV]   [V]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