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培训 无须讳言的职场生存法则:公司名利场   》 第1节: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1)      Yu Lei

混迹于职场十多年,做过员工,做过领导,也做过老板们的幕后师爷,多重角色让作者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既大又小的空间:以史为鉴,“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探究“崇祯式的领导危机”;以人为本,分析“畜牲公司和最佳雇主的差异”,调侃虚有其表的CEO;由表及里,看透“年会:一场名利的夜宴”…… 行文或风趣调侃,或深刻解析,从管理的角度探究人性,从人性的角度思考管理的方向。让职场现出它的本质,让管理更有的放矢,让我们一起感受乐趣与苦闷同在的公司名利场上的是是非非。
第1节: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1) 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 对"名利"二字太史公早有过精确的描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出来工作,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生活过得好了,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这一点,马斯洛早就说得很明白了。 我在听一些老板给新进员工训话的时候,他们讲的那些发展的大道理(我姑且不说他们是"画大饼"吧),总是让我暗觉好笑。这些员工的确也会被这些大道理说得一时热血沸腾,但转念想想,口袋还是瘪的,别说是理想,恐怕想活得更舒服一点都难。大学生现在的初就业薪水据说已经降到了1 500元,别说要在大城市生活,恐怕在一般的城市,租房、水电、交通、吃饭之后,几乎也就是一个城市贫民了。你怪他们跳槽又有什么用?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利。 当然,只说大学刚毕业的新人也不是我的本意,这本书不是就业指南。但马斯洛认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人所追求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名利"二字。事实上私利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话题,也正是对私利的追求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私利,很多商业规则是无法达成的。 《镜花缘》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君子国的一个买东西的人和一个卖东西的人发生了争吵,原因居然是买的人嫌便宜,卖的人嫌贵。来自唐朝这个商品经济发达的朝代的人,对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叹为观止,认为是和谐社会典范,但这样的例子也只能发生在《镜花缘》中,现实中这种没有任何私利作为底线的讨价还价,是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方案的。私利看似可恶,但却是商业社会之所以存在的一个基础。 我们现今的管理,几乎也有着这种"镜花缘"的影子。这种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假话、空话连篇,官僚化严重,好端端的一个企业,刚刚做到一定的规模,看起来倒更像个衙门。 这种情况的出现,那些伪善的管理"思想"的推波助澜可谓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团购订单,也为了迎合雇主单方面的一相情愿,一大堆的伪管理书籍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与公司共命运》……这些书无一不单纯宣扬雇主单方面的利益,利用文字来给单纯的员工洗脑。但遗憾的是,雇佣行为本身就是商业社会交易的一部分,不顾他人利益的最终结果便是交易的解除。这些蒙人的东西,注定是管理的倒退和庸俗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Source】中信出版社
第1节: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1)第2节: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2)第3节:职场:缩小的名利场(1)
第4节:职场:缩小的名利场(2)第5节:称谓的暗喻(1)第6节:称谓的暗喻(2)
第7节:称谓的暗喻(3)第8节:年终奖面面观(1)第9节:年终奖面面观(2)
第10节:年会:名利的夜宴(1)第11节:年会:名利的夜宴(2)第12节:年会:名利的夜宴(3)
第13节:走近公司政治(1)第14节:走近公司政治(2)第15节:30岁的踯躅 (1)
第16节:30岁的踯躅 (2)第17节:30岁的踯躅 (3)第18节:来电惊魂话猎头(1)
第19节:来电惊魂话猎头(2)第20节:来电惊魂话猎头(3)第21节:利益管(1)
第22节:利益管(2)第23节:"畜生公司"和"最佳雇主"的差异(1)第24节:"畜生公司"和"最佳雇主"的差异(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