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原始的悸动和思考:若有所思   》 第1节:若有所思(1)      何怀宏 He Huaihong

思乃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若有所思》里的随感,大部分是从何怀宏教授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是他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若有所思》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教授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
第1节:若有所思(1) 自 序 这些随感大部分是从我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而只有小部分是后来作势要弄一本小书时写下的,因此,可把这书看成是我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虽然我觉得它是真诚的,但也清楚地知道这真诚的性质,知道这真诚毕竟是一种当时的真诚,历史的真诚。一位诗人在对一位女性说他要终生爱她时是真诚的,后来对她喊:“我讨厌你,给我走开!”时也是真诚的。我不是诗人,但这本书里同样可能有前后抵牾之处。十年来,我自觉虽然有一些大的东西没有变,但毕竟有些想法还是改变了。不过,我基本上仍然不动它们,甚至在修辞、风格上也不动。我想,让思想保留着──正如克尔凯戈尔所谓的“原始的脐带”、原始的悸动,可能更有意义。 至于取“若有所思”为书名则有两层意义,首先,“若有所思”可以指一种神态,即“似乎在想什么”,也可以指一种结果,即“似乎想到了什么”。本书作为一种成品,自然是指后者,但却又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的想到了什么值得拿来发表的东西,因此,就在“所思”前加上“若有”二字,以抽去一些肯定,增添一些怀疑,给“所思”裹上一层仿仿佛佛的色彩,玩弄的手法有点类似于以姓氏“吴”使后面的名字“德”转为反面,“贾”使后面的“宝玉”失去价值,而“何”则给后面的无论什么都打上问号。但说实话,我私心也是颇有点喜欢这种不敢肯定的态度的。 第二层意思则跟我对“思”字的偏爱有关,我倒不觉得爱思就会成为一个思想家,爱智就是一名智者或哲学家。何况现在玩弄思想也可以赚钱,一本书有时不仅可以给作者饭吃,而且给许多人饭吃。因为思想有时可以贬低到这一地步,以致使一些真正的思者宁愿使自己俗化,而把头衔奉献给另一些人,于是象跟人说“写作这门手艺”、“音乐这个活儿”、“绘画这个行当”一样,说“哲学这个饭碗”,或者说“我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哲学家”。但思毕竟是值得尝试的,在我的词典里:“思,丝也。”思乃我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长安出版社
第1节:若有所思(1)第2节:若有所思(2)第3节:若有所思(3)第4节:若有所思(4)
第5节:若有所思(5)第6节:若有所思(6)第7节:若有所思(7)第8节:若有所思(8)
第9节:若有所思(9)第10节:若有所思(10)第11节:若有所思(11)第12节:若有所思(12)
第13节:若有所思(13)第14节:若有所思(14)第15节:若有所思(15)第16节:若有所思(16)
第17节:若有所思(17)第18节:若有所思(18)第19节:若有所思(19)第20节:若有所思(20)
第21节:若有所思(21)第22节:若有所思(22)第23节:若有所思(23)第24节:若有所思(2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