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商企 解讀熱點經濟問題:經濟學大師如是說   》 第1節:前言      唐華山 Tang Huashan

鑒古知今,透過經典可以很好地認清當前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本書按照年代順序,收錄了西方經濟學歷史上36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學大師的精彩語錄、主要理論和生平,是一本瞭解經濟學領域重要理論和人物的入門手册。全書選取的36位經濟學家中,既有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里程碑式的歷史人物,也有諾依曼、科斯等經濟學重要分支領域的創始人,並由專業人士對這些經濟學大師及其經典理論加以解讀,說明其對於我們現在的經濟生活所産生的影響和意義。本書適合對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具有較好的經濟學知識普及價值。
第1節:前言 前言 經濟學是人們對“自然秩序”研究的一個成果,它介於科學和藝術之間,能夠很好地把依據於證據的理性和來自於心靈的感受緊密結合起來,是一門非常有用又有趣的學問,一嚮被認為是社會科學的皇后。 經濟學的重要性毋須贅言,經濟學家的重要經濟理論對社會的貢獻也無需多說,正是他們的思想,讓我們的社會進步更快,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可以說,他們的學術思想是滋養我們心智的甘露,是當代經濟理論的根基。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卻感覺不到這些,認為經濟學家的思想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怎樣讓經濟學大師的經濟理念和思想精髓走入“尋常百姓傢”,進入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怎樣讓人們利用大師理念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並從中受益?這正是本書所要解答的問題。 本書尤其註重實用性,盡量將大師們的學術思想和經濟理論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讀者學以致用,用這些名垂青史的大師的經濟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 與市面上諸多經濟學著作所不同的是,本書以靈活多樣的新穎體例和生動有趣的語言,對人類經濟思想發展中出現的著名經濟學家的重要理論思想和觀點進行了係統的介紹和論述。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力圖用最簡潔的文字,將這些經濟學大傢的思想全方位、立體地展現給讀者。這些板塊分別是:精彩語錄——該板塊輯錄了經濟學大師流傳甚廣的經典言論。經典理論——該板塊相對詳細地介紹該經濟學大師的重要學術思想,並附帶簡介該大師的成長歷程、成就、榮譽和主要著作等情況。書外人語——該板塊以旁觀者的身份,或簡略點評該大師的學術地位和思想;或側重學以致用,告訴讀者某個理論的現實應用方法;或深化大師思想,拓展應用範圍,結合當今時代,啓迪讀者思維。 本書所輯錄的經濟學家,都是世界公認的大師級人物,是經濟學歷史上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如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宏觀經濟學奠基人凱恩斯、福利經濟學之父庇古、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創新主義經濟學之父熊彼特、博弈論之父諾依曼、美國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凡勃倫,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選的經濟學家有相當一部分都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奬,這些人包括經濟計量學之父丁伯根、現代管理經濟學大師西蒙、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之父索洛、國民經濟統計之父斯通、現代公司金融理論大師米勒、新古典綜合體係創立人薩繆爾森、歐元之父蒙代爾等。這些經濟學大師的思想,不僅影響甚至决定着他們那個時代的經濟走勢,而且還在影響和决定着現在乃至未來的全球經濟形勢。他們的思想,是一座座豐富的寶藏,藴藏着無窮無盡的智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鄭月輝、位守梅、孫立慶、李桂花、邱二芹、孟紅娜、王波、李秀連、魏光雲、朱改方、冉慶凱、張志彬、王小東、趙震鳳、張志水、李孝玲、張懷香、鄭燦同、單文元、張志於、劉丙海、鄭燦玉、唐榮銀、王元良、趙明紅、馬樹法、王小蕭、張正軍、魏樹翠、魏光勝等人的大力幫助,沒有他們的艱辛努力,本書很難這麽快面市,在此嚮他們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偏頗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1)
第3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2)第4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3)
第5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4)第6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5)
第7節:經濟應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6)第8節:幹預經濟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1)
第9節:幹預經濟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2)第10節:幹預經濟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3)
第11節:財富的生産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1)第12節:財富的生産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2)
第13節:財富的生産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3)第14節:財富的生産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4)
第15節:博採衆傢之長,一切為我所用(1)第16節:博採衆傢之長,一切為我所用(2)
第17節:博採衆傢之長,一切為我所用(3)第18節:以最小的痛苦換得最大的幸福是經濟學的宗旨(1)
第19節:以最小的痛苦換得最大的幸福是經濟學的宗旨(2)第20節:以最小的痛苦換得最大的幸福是經濟學的宗旨(3)
第21節:以史為鏡,洞悉歷史有助於把握未來古斯塔夫·馮·施穆勒(1)第22節:以史為鏡,洞悉歷史有助於把握未來古斯塔夫·馮·施穆勒(2)
第23節:以史為鏡,洞悉歷史有助於把握未來古斯塔夫·馮·施穆勒(3)第24節:以史為鏡,洞悉歷史有助於把握未來古斯塔夫·馮·施穆勒(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