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养生健康 》  你應該知道的2000個健康細節     》
第1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1)
    
郭增華 Guo Zenghua 
 一本關於健康的全方位實用指導讀本,貼近廣大人民群衆的生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書中內容涵蓋了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具體分為了飲食與健康、睡眠與健康、運動與健康、保健與健廉、心理與健康、美容與健康、服飾與健康、疾病與健康、衛生與健康、兩性與健康、用藥與健康、急救與健康、傢電與健康、環境與健康、旅遊與健康等十五大章節,分類清晰簡明,一目瞭然。每則健康細節的敘述都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將健康細節的要點牢記在心。
 第1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1)
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
早餐宜"熱食"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一早就喝蔬果汁,理由是攝取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然而此法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問題,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衹有當身體溫暖的時候,人體的微循環纔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纔會得到正常的運送。從中醫角度來看,吃早餐時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緑豆沙、冰牛奶的。因為,這樣一來,也許您在短時間內不會感到身體有什麽不舒服,而事實上卻會使你的身體日漸衰弱。吃早餐宜"熱食",以免傷胃傷身。
早晨飲涼開水有益
清晨飲用2杯涼開水,有潤喉、醒腦、防止口臭和便秘等作用。
早晨空腹飲下新鮮涼開水後,由於水在胃中停留時間很短,便可迅速進入腸道,被腸黏膜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將血液稀釋,從而對體內各器官組織産生一種絶妙的"內洗滌"作用,因而增強了肝髒解毒能力和腎髒的排泄能力,促進了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
有些醫學家證明說,經常飲用25℃~30℃的新鮮涼開水,可防治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膚病。
早餐不可忽略
一日三餐中,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很多人卻恰恰省略了早餐。
延年益壽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每天堅持用早餐。在生活方式上應把早餐放到重要位置。
如不吃早餐,易造成精神不振。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其次靠脂肪的分解氧化。早飯與頭一天晚飯間隔時間多在10個小時以上,胃處於空虛狀態,不吃早餐會使人體血糖下降,造成思維混亂、反應遲鈍、精神不振。其二是易緻身體發胖。因衹吃兩餐,肚子饑餓,在晚餐時必然會吃下過多的食物,飯後不久就睡眠,極易造成體內的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其三是易患膽結石。人在早晨空腹時,體內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吃早餐有利於膽囊中膽汁的排出;反之,容易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析出而産生結石。
由此可見,吃好早餐十分重要。而要吃好早餐,對餐前活動、營養量、主副食品搭配等都要予以重視。理想的做法是,起床後先做些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可增食欲,有助消化。最少活動30分鐘後再吃早餐。早餐營養量須占全天營養量的1/3以上,一般以糖類為主,還應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
早晨不宜吃幹食
清晨,人的胃腸道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製狀態恢復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弱,食欲也不好,此時若衹吃一些缺乏水分的乾燥食物,肯定吃不多,也不容易消化。
同時,人們通過一夜睡眠,機體消耗了不少水分,已經處於相對脫水狀態,應當及時補充一定量的水分。
科學搭配午餐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由此可見,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人體內的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
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麵條、大餅、玉米麵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無機????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産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剋的肉禽蛋類,50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饑餓又能産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即可。如果是從事腦力勞動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分海産植物作為午餐的搭配。
午飯喝酸奶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它們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它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抑製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時,使腸道的鹼性降低,酸性增加,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此外,隨着酸奶的生産技術、生産工藝不斷進步,一些乳品大廠傢,已經將其酸奶産品中的益生菌由2種變成了4種,這樣不僅酸奶的營養價值比同類産品有了明顯提高,其幫助消化、抑製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第1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1) | 第2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2) | 第3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3) |  | 第4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4) | 第5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5) | 第6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6) |  | 第7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7) | 第8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8) | 第9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9) |  | 第10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10) | 第11節:第一輯 飲食與健康(11) | 第12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1) |  | 第13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2) | 第14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3) | 第15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4) |  | 第16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5) | 第17節:第二輯 睡眠與健康(6) | 第18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1) |  | 第19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2) | 第20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3) | 第21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4) |  | 第22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5) | 第23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6) | 第24節:第三輯 運動與健康(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