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 问题的由来      Zhao Lin

本书收录了赵林教授近年来关于西方文化的几篇学术讲座。这些讲座内容广阔、气势磅礴,从全球范围的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历程,到旨趣迥异的中西文化比较,再到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化演进,展现了讲演者高屋建瓴的研究视域、博大恢弘的历史情怀和深邃睿智的哲学反思。
问题的由来 早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国际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美国一个名叫《外交》杂志的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文明的冲突》。在这篇文章里边,萨缪尔·亨廷顿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上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苏联的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以及国际关系格局中发生的一些相应变化,宣告了冷战时代的结束。针对这种国际形势,萨缪尔·亨廷顿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耸人听闻的观点。他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大阵营的对垒将不再构成未来世纪国际冲突的主题。在21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将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即不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甚至也不再是经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那么,所谓“文明的冲突”是什么意思呢?亨廷顿认为,文明就是人类不同族群之间相互认同的最大共同体,再往上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了。维系文明的纽带就是传统的宗教信仰或者伦理价值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人类形成了几个最主要的文明体系,按照宗教信仰或价值系统来区分,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教文明、东亚中国儒家文明,以及南亚印度教文明等。这些文明之间曾经对峙了数千年之久,近代以来的西方化和殖民化浪潮使得各大文明之间的传统边界逐渐消淡,而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取代了文明之间的对垒。但是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的消失和冷战时代的结束,各大文明体系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可能性将会再度凸显出来,成为21世纪国际格局的主题。 亨廷顿的这个观点在当时提出来以后,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普遍关注。尤其是亨廷顿在这篇文章中谆谆告诫西方各国,不要因为一些经济方面的蝇头小利而破坏了与美国的关系,西欧各国应该与美国加强团结,加强联合,共同防范东方可能出现的威胁。在21世纪,这种威胁主要可能来自于伊斯兰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联合,这两者将会携起手来共同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亨廷顿的上述观点立即在华人世界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指责为后殖民时代的“西方中心论”的典型。大家知道,在美国的国际政治策略中,美国人总是喜欢寻找一些假设的敌人,尤其是为未来的国际战略设定一些可能的竞争对手。那么,当冷战时代结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再构成美国和西欧世界的主要敌人时,美国人就必然要去寻找和设定下一个世纪的新的对手,这是美国国际政治策略的一贯作风。萨缪尔·亨廷顿作为哈佛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政府国际关系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他为美国未来的国际战略进行一些咨询,提供一些思想,本来也无可厚非。亨廷顿的观点无疑也具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这是由他作为一个西方人、尤其是作为一个西方国际政治学专家的身份所决定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会对他的某些预测、尤其是对他关于21世纪将会出现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联合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的观点进行批判。但是仅就他对人类文明的演化趋势和未来状况的分析来说,我认为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选集】百家讲坛
问题的由来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1)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2)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3)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1)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2)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3)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3)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1)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2)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1)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2)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3)
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1)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2)
希腊神谱的启示(1)希腊神谱的启示(2)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1)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