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清代《紅樓夢》續書的三種模式   》 之一      王旭川 Wang Xuchuan

  自從《紅樓夢》在一七九一年由程偉元正式刊刻出版以後,其續書也就大量出現,成為我國小說史上的一大景觀。《紅樓夢》續書雖數量衆多,但其敘事的模式基本上衹有三種,這就是以林黛玉命運的重新安排為依據的三種模式。它們是:死而復生的模式;死後轉生、托生的模式和三界互通的模式。三種不同情節模式的形成及選擇與續書所表達的對《紅樓夢》的人物評價的密切關係;三種續事模式與這一時期對小說文法重視也有密切的聯繫;而且三種敘事模式也體現了清代中後期文人的社會生活觀與審美態度。本文主要探討《紅樓夢》續書敘事模式的選擇及由此所表現出的這一時期小說續書發展的特點。
  
  一 
  
  《紅樓夢》續書的敘事模式與評論的關係《紅樓夢》續書在程偉元刻本之後大量出現,這些續書的目的主要是在表達作者對《紅樓夢》的評論,以續書作為評論的手段, 這是《紅樓夢》續書會形成三種敘事模式的主要因素。三種敘事模式因此與作者對《紅樓夢》人物的態度産生了十分緊密的聯繫。我們將其分類如下:
  
  第一種模式、人物復生模式,這一類續書的基本模式是:林黛玉死後復生,經過一番麯折的經歷,重回賈府,得到封誥,而林傢則因經營有方,成為巨富,林黛玉有一同父異母的兄或弟弟,通過苦讀終於考上進士甚至狀元,林黛玉有了與賈府相等甚至超過賈府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因此順利地與賈寶玉成婚,成為賈寶玉的正室。而賈府也因為林黛玉而擺脫了衰微的命運,而重新傢門振興。這一類模式是《紅樓夢》續書中最初出現、也是最為人所熟悉的模式,甚至有人索性將這一模式作為《紅樓夢》續書的形式。實際上,它所占的比例卻不大,衹有《後紅樓夢》、《紅樓圓夢》、《紅樓夢補》、《紅樓幻夢》四種。它影響較大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第一、它是與《紅樓夢》續書中運用得最早的敘事模式有關。最早的續書《後紅樓夢》采用這一方法,這部小說並不是續書中寫得較好的,但卻對以後的續書影響較大。以後許多續書常常采用《後紅樓夢》中的情節。第二、《紅樓夢》續書中寫得最好的小說《紅樓夢補》采用的是這一模式。這樣就會無形中使人産生了這種敘事模式是《紅樓夢》續書的主流模式的印象。采用這一類模式的續書都是屬於揚黛類的
  
  。第二種模式,托生、轉生模式。在續書中有海圃主人《續紅樓夢》、王蘭《綺樓重夢》、陳少海《紅樓復夢》三種。在這一類小說續書中,林黛玉要麽不再出現(如海圃主人《續紅樓夢》),要麽林黛玉處於從屬的地位(如《紅樓復夢》中林黛玉的後身鬆彩芝),或者雖仍處於尊貴的地位,卻無任何個性可言,而成為寶釵式個性與處世的人物(如《綺樓重夢》之舜華),占據這類小說中心地位的是以賈政、賈寶玉之子賈茂、或改變了思想與個性的寶玉的後身祝夢玉,即是以男性為中心的人物群體,這個群體是以通過科舉考試、或建功立業來做官,以達到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一類續書中除了《綺樓重夢》是在表達作者情場、官場事事如意的白日夢外,其餘都屬於揚釵類小說續書。可說在《紅樓夢》續書中,這兩種情節模式的選擇體現了小說續書作者對《紅樓夢》的兩人不同的評論態度。
  
  第三種模式、三界互通模式。小說續書有秦子忱《續紅樓夢》、山樵《補紅樓夢》和《增補紅樓夢》。最早敘述這一模式的是秦子忱《續紅樓夢》,這些小說都寫了三個不同而又可以通過夢境或其它手段互相連接交通的世界。在陰間是由林如海為城隍的世界,在這一世界中的人都是不屬於金陵十二釵正副册中的人物,如賈母、焦大、賈珠、馮淵、薛蟠等。王熙鳳也由於生前作惡太多,被罰在陰間受一大段折磨,但過一段時間也就回到太虛幻境中去與十二釵中人相會。賈寶玉等人也能在陰間遊歷,與朋友相聚。這類續法模式的第一個特點是:各種續書寫陰間的生活與人世間無任何差異。陰間如同陽間一樣,充滿世俗的生活情調。秦子忱《續紅樓夢》中賈母去世到陰間,正四顧茫茫,不辨路徑,心中憂慮時,焦大作為僕人來為她服務了,路上賈母又收了鮑二傢的作為女僕,賈母去陰間還能坐轎:
  
  賈母聽了擡頭一看,果見一座界牌。但見人煙湊雜,車馬攘攘。焦大高聲嚷道:“咦,你們那個是榮國府預備老太太的轎子?”衹見一夥人答應道:“我們就是的你老是誰啊?”焦大道:“浪王八羔子們,擡過來罷,老太太到了。你管我是誰呢?”衆人聽了,連忙擡過轎子,伺候賈母上了轎。焦大又問道:“樓庫杠箱呢?”有人答應道:“在這裏呢。”焦大道:“好生擡着,緊跟着老太太的轎子走,預備路上好賞人。我的驢子呢?、衹見一個小廝拉過一頭驢來道:“焦大爺,你這個驢是林大爺、賴大爺給你預備的。” 焦大道:“我知道,哦,這是他們哥兒倆可憐我沒兒沒女的意思。孩子,你把我抽上去。”這小廝將焦大抽上了驢,跟着轎子緩緩而行。但見來來往往,絡繹不絶。這邊去的,也有幡蓋接引的,騎馬坐轎的,逍遙步行的,也有披枷帶鎖的。那邊來的,也有歡天喜地的,愁眉淚眼的。賈母在轎中看見這些光景,惟有合掌念佛而已。(秦子忱《續紅樓夢》第三捲)
  
  小說中敘述寶玉與湘蓮從太虛幻境到豐都來看幽冥的景緻與陽世間也沒有什麽不同,如小說敘述到他們在亭子裏飲酒時聽到琵琶歌麯,問走堂的,知道是馮淵(此時是城隍的書辦)在包酒宴請客。他們也準備叫歌女來唱唱麯兒。聽到正房中有人說話,寶玉偷偷去看:
  
  衹見正中桌兒上對面坐着兩個少年,衣冠齊楚;兩旁分坐着三個妓女,俱皆衣裙華麗,香豔可觀。東邊的一個面貌有些相熟,一時想不起是誰來。心下正然驚疑,衹見上面坐的少年笑道:“老馮,將來我替你們成全了好事,你可教他怎麽謝我呢?”又見下面坐的少年笑答道:“那也看大爺罷了,要教他怎麽謝,他敢不怎麽謝麽。 ”又見上面的少年笑道:“我想將來我替代們成全了好事之後,那就有個我分在內,我也就不好意思的了,不若趁着此時尚未定局,你教他坐在你懷裏,喂你一個皮杯兒讓我看着,這麽一樂,就算他謝了我了,好不好呢?”……(《續紅樓夢》第十三捲)
  
  而這幾個人中,居然有寶玉的大哥賈珠。與以往的描寫不同,小說中的陰間世界就是現實中的社會。凡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在陰間亦存在着,不管是做生意買賣、還是狎妓嫖娼,甚至人們生前的各種恩怨也可以在陰間私了,如馮淵與薛蟠之間的怨仇,可通過夏金桂死後在陰間為妓,轉而成為馮淵之妾來解决,張金哥被王熙鳳鐵檻寺弄權而自殺的怨仇也通過關係得以化解。陰森恐怖、具有懲罰與審判功能的陰曹地府已被充滿世俗情調的生活所取代,這種寫法實在是《紅樓夢》續書的一大創造。而且所有以三界互通為續法模式的小說都是如此,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三界互通的小說續法模式的第二個特點是充滿命運的色彩。在這個模式中,《紅樓夢》中的人物或遲或早,都一一要到另一個世界中去。無論她們在人世間的生活或在太虛幻境、在陰界的生活是多麽美滿。而將小說中人物置於三界的做法本身便帶着一種對生活缺憾的認知與表述。因此這一類小說已不再在意於對釵、黛優劣的評論,或將寶玉與黛玉給予結合的安排(衹有在最早采用這個模式的秦子忱《續紅樓夢》讓黛玉重新從太虛幻境中回到人間,與寶玉結合, 以後采用這一模式的小說都不再這麽安排了),而是表達出對生活本身是帶着缺陷的思想,它所體現的是樂觀加悲觀的人生思想。而這類小說中對於因果報應也比較重視,較多地宣揚這一類思想。
  
  雲槎外史《紅樓夢影》,是一部不屬於這三種續法模式的小說,這與它的出現已不再是《紅樓夢》續書盛行時期有一定關係。小說鑒於前此《紅樓夢》續書的缺點,在內容上有了一定的改變,因此也使小說在敘法模式方面體現了自己的特點。西湖散人《紅樓夢影序》中對《紅樓夢》續書的一段評論可以見出其在內容與續法上與以前續書的不同:
  
  《紅樓夢》一書,本名《石頭記》,所記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修成女身,立願托生人世,以淚償之。此極奇幻之事,而幾至傢弦戶誦,雅俗共賞,鹹知絳珠有償淚之願,無終身之約,淚盡歸仙,再難留戀人間;神瑛無木石之緣,有金石之訂,理當涉世,以了應為之事。此《紅樓夢》始終之大旨也。海內讀此書者,因絳珠負絶世才貌,抱恨夭亡,起而接續前編,各抒己見,為絳珠吐生前之夙怨,翻薄命之舊案,將紅塵之富貴,加碧落之仙姝,死者令其復生,清者揚之使濁,縱然極力鋪張,益覺擬不於倫。此無他故,與前書本意相悖耳。
  
  小說中寶玉回了傢,與寶釵共同生活,並生一子賈芝,後皇上降旨,將抄沒的賈府傢財賞還,命賈政襲榮國公。以後寶玉、賈蘭一同參加會試、殿試,中了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賈政又因功擢升東閣大學士,可謂重興賈府傢業。小說是以現實的敘述為主,而摒棄了以前續書總是要寫非現實生活的慣例。在小說中已故之黛玉、晴雯等人不再回生或托生,也不再有三個不同世界和可以互通的交往生活。黛玉的出現是在寶玉的夢中,寶玉在花朝之日,恰好是黛玉二十冥壽時佯稱祭花神而獨宿於大觀園瀟湘館中,夜夢與黛玉幽會。小說采用了三界互通模式中人死不能復生,而衹能隨順自然的基本精神,摒棄了三界中各有生活世界的荒誕情節。同時在寫賈府重興的熱鬧時表達了對生命的悲慨之情,特別是小說在最後,寶玉感到十分鬱悶,到櫳翠庵找惜春尋求一個破除鬱悶之法,惜春勸他一切應順其自然,不可自尋煩惱。又讓寶玉照一圓鏡,寶玉對鏡入幻,見一座紅樓上,寶釵、黛玉、湘雲、寶琴等嚮他憑欄招手,但一陣狂風過後,紅樓化作一片荒涼之地,寶釵等人化作白骨髑髏跳舞,使寶玉驚醒過來。這些地方小說表達的是濃烈的虛無而悲涼的情調,這是前此《紅樓夢》續書中所少見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紅樓夢》續書中的三種續法模式基本上代表了三種對《紅樓夢》的觀點與評論,從刊印的時間來看,這三種模式基本上是糾纏在一起出現的,而《紅樓夢影》最後出現。這樣看來,《紅樓夢》的續書發展是從表達對《紅樓夢》人物褒貶的評論開始,逐漸發展到以表達作者藉作《紅樓夢》續書來表達自己的人生生活觀的過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紅樓夢學刊·二○○○年第四輯
之一之二之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