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shénme yàng de rén shēng zuì wán měi xiàn lín shuō xié rén shēng   》 xié 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1)      xiàn lín Ji Xianlin

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完满的人生?按季羡林的说法,是和谐的人生。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和谐?我们该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可怕的隔膜?如何处理友情与爱情?怎样建立起温馨的家庭?什么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1) *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是我的学生蔡德贵从我的旧作里辑录的,部分是新的。 2003年我住院以来,许多人包括国家领导人纷纷前来探望。温家宝总理在5年的时间里来看望我4次,真让我感到诚惶诚恐。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在和总理的谈话中,我非常突出和谐的内容。和其他朋友谈话的内容,也往往涉及这个话题,比如2007年6月我与金庸先生也谈到这个主题。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这一概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 和谐涉及哲学、宗教、美学和文化交流诸方面。 我现在就讲讲自己的看法,我想这里面起码应包括这么几部分内容。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鉴于此,我把人文关怀的层次分析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处理等三种关系,如果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当,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 我们中华文化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具体讲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话最能涵盖:“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动物都是我的伙伴。这就是中国的思想。你如果把大自然当成敌人,大自然就会惩罚你。 有一次我讲话说,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你要那样征服自然界,征服下去,人类就没法活下去。 东方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基础在于思维方式:西方分析,东方综合,就是西方把事物越分越细,东方则是综合的,东方就是“天人合一”。天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合一”的精神就是天人浑然一体,人天相爱。你要生存下去,人和自然要做朋友,不能做敌人。 东方文化的基础是综合的思维模式,西方则是分析的思维模式。所谓“综合”,其核心是强调普遍联系,注重整体概念。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与自然为一整体,人与其他动物都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 东方的“天人合一”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思想,中国、印度都有。以中国儒家为例,《易经》中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庸》有“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子》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更是典型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些都是综合思维方式的典型例子。印度的“梵我一如”,也是其表现。 现在欧洲也有人感觉到了这一点。这个东方不限于中国,还包括印度,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等。我们不是说西方文明都不好,西方文明也为人类创造了福利,电灯、电话等就是西方创造的。但是,西方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英文词典查“征服”,举例就是“征服自然”。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以分析的方法对待自然。到了近代产业革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结果是人所共睹的。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天入地,腾空泛海,声光电化,无所不及。一直发展到核能开发、宇宙卫星等等,全世界人民无不蒙受其利。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这是他们“征服自然”的结果。然而自然虽无人格或神格,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然而它却是能报复的,能惩罚的。西方滥用科技产生的弊端至今已日益显著,比如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破坏,新疾病丛生,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自然资源匮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得不到控制,则人类前途实处危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zhōng guó shū diàn chū bǎn shè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1)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2)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3)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4)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5) xiéshì zhōng guó wén huà de jīng suǐ (6)
zhé xué de yòng chùgōng (1)gōng (2)
gōng (3)chán rén shēng (1)chán rén shēng (2)
hǎohǎo guò zhè shēng (1)hǎohǎo guò zhè shēng (2)rén shēng màn tán (1)
rén shēng màn tán (2) men miàn duì de xiàn shí (1) men miàn duì de xiàn shí (2)
lùn wàng (1)wàng (2)
yuán fēn mìng yùnzuò rén chǔshìyòu wéi yòu bùwèi
dì   I   [II]   [I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