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培训 yuán gōng xīn tài péi xùn kōng bēi xīn tài   》 1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1)      gān lín Wu Ganlin

所谓空杯心态,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员工不仅要能干,还要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一个新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第1节:第一章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1) 第一单元 选择"空杯",就选择了不断超越 第一章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职场中和生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抓住了什么就愿意松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无法继续成长、超越,导致因小失大、后退乃至更严重的错误产生。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心态"。只有倒出你"杯子"中的水,才可以装进新的水,更不至于让原来"杯子"中的水发臭。 "时刻归零"是一流人才的成长之道,更是联想、海尔这些一流团队的成长之道。 不要害怕松手,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空杯心态》是一本我近年来越来越想写作的书。 产生写作此书的念头,来源于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课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天,我讲的是"禅宗管理学与企业家心灵修炼",当讲到"看破、放下、自在"这一节时,一位女总裁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她不由问儿子: "你怎么不把松开手,放下硬币呢?那样的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儿子的回答却是: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未必太可笑了。 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最后导致3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很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 此时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造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则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 通过对上面故事的分析,学员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尽管捍卫自己的权益和有价值的东西很是正常的,但不管获得了什么--金钱、名声、权力……都不要紧抓不放,更不要自我膨胀,得意忘形。 换言之,松手不仅十分必要,也是一种大智慧! 但同时大家也提出:权力、利益、面子……这是很多人争相追逐的东西。尽管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应该松手,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zhōng guó chéng shì chū bǎn shè
1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1) 2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2)
3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3) 4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4)
5 jié zhāng sōng kāi shǒu yōng yòu gèng duō (5) 6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1)
7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2) 8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3)
9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4) 10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5)
11 jié 'èr zhāng " kōng bēi xīn tài " de 6 jià zhí (6) 12 jié sān zhāng chāo yuè de chéng " kōng bēi " de chéng chéng zhèng (1)
13 jié sān zhāng chāo yuè de chéng " kōng bēi " de chéng chéng zhèng (2) 14 jié sān zhāng chāo yuè de chéng " kōng bēi " de chéng chéng zhèng (3)
15 jié zhāng " kōng bēi " jīng de 3 zhòu (1) 16 jié zhāng " kōng bēi " jīng de 3 zhòu (2)
17 jié zhāng " kōng bēi " jīng de 3 zhòu (3) 18 jié zhāng róng xīn huán jìngzhù dòng kōng bēi (1)
19 jié zhāng róng xīn huán jìngzhù dòng kōng bēi (2) 20 jié zhāng róng xīn huán jìngzhù dòng kōng bēi (3)
21 jié zhāng róng xīn huán jìngzhù dòng kōng bēi (4) 22 jié zhāng róng xīn huán jìngzhù dòng kōng bēi (5)
23 jié liù zhāng zāo jìngyǒng kōng bēi (1) 24 jié liù zhāng zāo jìngyǒng kōng bēi (2)
dì   I   [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