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ràng men shuāi lǎo de shūqiú qiú 2   》 1 jié yán      zhōng rén Zhong Libaren

一年前,中国人还不知道这个隐世奇侠,但他悬壶济世的大德早以《求医不如求己》博客之名盛传于互联网内外,他写下的每一句话及无偿教给人们自己使用的功法,都带给了人们福气,拯救了无数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人及家庭,帮人们平安度过心与身的苦海,1年后,在万千民众的焦盼中,中里巴人先生又因好生之缘为大家双手奉上《求医不如求己2》。
第1节:序言 代序一 让中医更加贴近百姓 半年多前,中里先生请恩师谢阳谷教授对自己的旧作《求医不如求己》进行指点。谢教授现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和北京中医协会会长。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谢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深化。读完《求医不如求己》,谢教授一时兴起,用毛笔小楷给中里先生修书一封。值新作《求医不如求己2》出版之际,中里先生征得恩师的同意,将此信公诸于众,并以之为序。读者可以从信中感受到谢阳谷教授对中医事业的深情以及对中里先生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普及中医的支持和鼓励。以下是信的正文: 小郑: 认真读完你的《求医不如求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作为从事中医管理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我一直认为将祖先留下来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但是近年来,中医存废之争闹得沸沸扬扬,有些非专业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进行了歪曲和断章取义,而专业领域的学者在传播中医文化时又多于学术化和理论化。百姓普遍认为中医虽然疗效确切,但只能求助于中医大夫,自己很难触其玄机。《求医不如求己》不仅在中医思想的传承和延伸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突破;更以通俗易懂和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在芸芸众生中普及中医基础知识和文化理念可谓贡献不小。 让中医更加贴近百姓是我多年来的夙愿。我愿意与你一道为达成这一夙愿,振兴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努力! 谢阳谷 2007年3月 代序二 求医不如求己 十年前,我与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朋友共进晚餐,无意中得知他三十年不愈的鼻炎竟在中里巴人老师的指导下不治而愈,不禁拍案称奇。当时的我正饱受过敏性鼻炎之苦,于是经这位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中里老师,从此与健康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结识中里老师,真是人生中的幸事。除了自己缠身多年的鼻炎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以康复,从而让自己理解了求医不如求己的真谛;更耳濡目染了中里老师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自然,养成了自己不盲从、不刻意的习惯与心态。老师智慧逍遥,淡然处世,隐于市或居于野,可入世,也可出世,感觉很像当代的庄子。如果把人看做一头牛,那么中里老师的一身绝技就是庖丁手中的刀,"以无厚入有间"。难得的是,中里老师乐于把刀送给每一个人,从养生技巧到养心秘诀,从治病之方到处世之道,从理念到方法,从身体到灵魂,能否让它既合桑林之舞,又合中音之乐,就看每个人的造化了。这把刀便是《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强调人体自愈的功能,提供了诸多养生治病的妙方,简单易行,务实有效。难能可贵的是,似是而非的生活哲理,莫测高深的医学理论,都在老师的笔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老师的文字或沁人心脾、随意自然,给人信手拈来之感;或心无旁骛、举重若轻,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力,可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把疾病比做苦海,把健康比做岸,那么归于健康的关键就在于你愿意不愿意真的回头,这个心愿的力量,比你所想象的还要强大,因为它除了提供你到岸的船只,更拾起你的信心、勇气和希望,给你新生的力量。芸芸众生,无论财富,无论荣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我们能够端正心态,辅之以养生之良方,防患于未然,便可能到达健康的彼岸。这就是中里老师和《求医不如求己》所给我的启示。 高慧英 2007年10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fèng huáng chū bǎn chuán méi tuán
1 jié yán 2 jié zhāng bǎo yǎng rén de " shēngchángshōucáng "(1)
3 jié zhāng bǎo yǎng rén de " shēngchángshōucáng "(2) 4 jié zhāng bǎo yǎng rén de " shēngchángshōucáng "(3)
5 jié zhāng bǎo yǎng rén de " shēngchángshōucáng "(4) 6 jié zhāng bǎo yǎng rén de " shēngchángshōucáng "(5)
7 jié 'èr zhāng dào chù dōushì chuán fāng 8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1)
9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2) 10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3)
11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4) 12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5)
13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6) 14 jié sān zhāng huá tuó miào shǒu jiā shēng -- rén cháng jiàn wán gēn chú (7)
15 jié zhāng kāi huáng nèi jīngde bǎo (1) 16 jié zhāng kāi huáng nèi jīngde bǎo (2)
17 jié zhāng kāi huáng nèi jīngde bǎo (3) 18 jié zhāng kāi huáng nèi jīngde bǎo (4)
19 jié zhāng kāi huáng nèi jīngde bǎo (5) 20 jié zhāng ràng shēn xīn tiān tiān qiáng zhuàng (1)
21 jié zhāng ràng shēn xīn tiān tiān qiáng zhuàng (2) 22 jié zhāng ràng shēn xīn tiān tiān qiáng zhuàng (3)
23 jié zhāng ràng shēn xīn tiān tiān qiáng zhuàng (4) 24 jié zhāng ràng shēn xīn tiān tiān qiáng zhuàng (5)
dì   I   [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