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培训 dòng zhōng guó rén xīn xìng de tuán duì péi xùn jīng diǎn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 1 jiéyǐn yán (1)      céng shì qiáng Ceng Shijiang

本书不是空谈任何管理理论,而是关注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可爱又可恨的中国人,中国人灵活多变的特性决定了照搬所谓科学的管理理论管理中国人是行不通的,只有了解中国人,才能管理好中国人。中国式团队不等于中国人的团队,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中国人的优缺点,以及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才能构建和谐、和乐、合理、合适的中国式团队,而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高效能的团队。
第1节:引言(1) 引言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到了日本,势必又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古人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这就是"中国式团队"。 一、不是所有的团体都能称为团队 在论述团队管理之前,首先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是团队?团队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很多人把"团队"挂在嘴边,但是并未真正理解"团队"的含意。实际上,"团"和"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团"是指团体,不是所有的团体都能够叫做团队。要形成团体很容易,三人为众,就是说,把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团体。而团队并不简单,不但有"团",还要有"队"。这里面牵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叫组织,一个叫组织力。一个团体能否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有没有组织力。有组织力的就称为"队",即具有协同一致的力量的团体才有资格叫做"队"。真正的团队既要有组织形式,又要有巨大而有效的组织力。否则的话,就是一盘散沙,组织里的人貌合神离,严重的还会天天内斗。 这就是团体和团队的不同。既然团队是有力量的组织,是不是所有的团体都应该发展成为团队呢?其实不然,应视情况而定。有的只形成团体就足够了,例如一些民间团体,或者一般的棋友、酒友之类,这些人随兴而来,乘兴而归,合则留,不合则去,自由自在,并不需要很强的组织力和约束力。而有些组织,如企业、军队以及政府部门等,它们有共同的目标,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必须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发展成团队。 形成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领导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经常讲,一个团队的成败,领导者要负70%的责任,虽然他只有一个人。这一点也符合二八定律,就是20%的人要负80%的责任,而80%的人只负20%的责任。 日本人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企业由少数人负责,由少数人维持,但是他们又强调全员经营。这两句互相矛盾的话如何能并存呢?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任何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必须联系起来。全员参与、全员经营,少数人负责、少数人维持,这两句话应该统一处理,过于强调企业是少数人来维持的,就变成专制,基层员工和高层主管就会离得越来越远,根本谈不上团队精神。如果强调全员经营,大家一起来负责,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大家一起负责的话,那么领导凭什么领那么多薪水呢? 因此,要综合考虑,大家都有责任,但是最后的责任要由领导承担。领导要分权,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这时应当注意"度"的问题,即参与的人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决定的人应该决定到什么程度。把握好"度",才能找到平衡点。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共识,否则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话,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无法实现目标。而能否达成共识,领导是关键。 其次,团队必须要有核心。换句话说,既然让领导者肩负重大的责任,就要确保他的核心地位,尊重他的最终裁决权。 再次,要有一致对外的态度。对内可以全员参与,大家多商量,但是对外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态度、一个说法。对外声音不一致的话,外面的人就会莫衷一是。 汉语中还有一个词与团队相似,就是"队伍"。"队伍"这个词很有意思,既然三个人就成队了,为什么不叫"队三"?因为一只手上有五个手指头,全面掌握就叫队伍,换言之,队伍就是能全面掌握的组织。 二、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 构建中国式的团队,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在社会上流传着"多学习没坏处"的观点,我并不赞成这一点。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不择良莠,什么东西都学,最后就会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垃圾桶,乱得一塌糊涂,根本整理不出头绪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1 jiéyǐn yán (1) 2 jiéyǐn yán (2)
3 jiéyǐn yán (3) 4 jié zhāng jué duì cóng xìng de běn shì tuán duì (1)
5 jié zhāng jué duì cóng xìng de běn shì tuán duì (2) 6 jié zhāng jué duì cóng xìng de běn shì tuán duì (3)
7 jié zhāng jué duì cóng xìng de běn shì tuán duì (4) 8 jié 'èr zhāng zhì yuē shù xíng de měi guó shì tuán duì (1)
9 jié 'èr zhāng zhì yuē shù xíng de měi guó shì tuán duì (2) 10 jié 'èr zhāng zhì yuē shù xíng de měi guó shì tuán duì (3)
11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1) 12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2)
13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3) 14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4)
15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5) 16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6)
17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7) 18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8)
19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9) 20 jié sān zhāng rén wéi běn de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10)
21 jié zhāng lǐng dǎo shì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de xīn (1) 22 jié zhāng lǐng dǎo shì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de xīn (2)
23 jié zhāng lǐng dǎo shì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de xīn (3) 24 jié zhāng lǐng dǎo shì zhōng guó shì tuán duì de xīn (4)
dì   I   [II]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