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 燈火闌珊處   》      亦舒 Yi Shu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共消萬古愁。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八歲時—— 江寧波與邵正印一直在一起玩的原因很簡單,她們同一個外公外婆,是姨表姐妹。 她們的母親是兩姐妹,一個嫁姓江,一十嫁姓邵,故寧波與正印,相貌長得極其相似。 可是身世差得老遠,簡直堪稱是兩個世界裏的人。 壞境造人,性格亦南轅北轍,絶不相同。 寧波傢貧,父親是中大報館的一名副編輯,個性梗直,資質平凡,不擅吹拍,十年也不升一次職,三年纔加一次薪水,全家一直過緊日子。 寧波母親教官立小學,科科有份,一腳踢,體育課還需換上短褲球鞋與小學生一起蹦蹦跳跳,感覺尷尬。 寧波自幼懂得生活不是什麽樂事,比較獨立,懂得照顧自己,在學校是模範生。 正印卻是另外一種人,雖與寧波同年,能力像是低了一大截,皆因傢世不一樣。 邵某自從生下這個女兒之後,忽然間生意得法,一日比一日發財,他的小型製衣廠偶然被一名美籍猶太人看中,發下訂單,趕製名牌,不虞銷路,邵傢房子越搬越大,終於趁一個地産低潮,眼光獨到的邵太太咬一咬牙,買下渣甸山一幢獨立小洋房,事隔五年,房價已漲了十倍。 邵某本人亦為此好運摸不着頭腦,睏惑的對妻子說:“這都是小正印帶來的吧,一個人吃什麽穿什麽敢情都是註定的。” 邵太太肯定地說:“我們要與親友分享此好運。” 她衹得一個姐妹,便是寧波的母親。 趁一次寧波的母親進醫院做小手術,藉伺怕寧波乏人照顧,便把她接了來傢住。 那年寧波與正印均八步。 邵太太這纔發現人傢女兒八歲與邵傢女兒八歲居然有那麽大的距離。 寧波會自己穿衣服收拾書包準備上學,寧波甚至知道學校在什麽地方,會得搭公路車,寧波下了課立刻做功猓,一開飯隨傳隨到,自願洗頭洗澡,給什麽衣服穿什麽,還有,會說榭榭,說請,說不用費心。 邵太太大開眼界,方知道兒童也可以這樣文明。 正印每早敕床,三催四請,拖拉着起來,大哭大鬧,上了車還打呵欠,到了學校不願下車,從不肯好好做功課,氣走補習老師,自小是電視迷,口失禪是不、走開、不行…… 挑菜吃,特別愛吃魚,可是怕骨頭,由一個傢務助理專替她挑魚骨頭,洗澡水涼了不肯去洗,那把天然捲發得出去店裏理,衣履全是名牌子。 其劣行罄竹難書,總而言之,邵太太嘆道:“見了寧波,纔知道正印是怪物。” 邵先生說:“這話別讓正印聽見。” “我已决心栽培寧波。” 正印惟一可愛之處,是她像她母親般愛護寧波。 這是很難得的美德。 她沒有看不起她,她從不踩她,她與她友愛。 故此寧波願意住在正印傢一段好長日子。 二人遂成力莫逆。 呵列位看官,這不是一個有失兩個身世截然不同的女孩日後如何掙紮成纔的故事。 是否能夠出人頭地並不重要,做人最要緊的是快活。 這個故事,有關寧波與正印兩名女生如何追求男孩子,並且怎麽樣在其中找到不可思議的樂趣。 甚至得與失都不是問題。 過程夠刺激愉快已經足夠。 因此,這是一個快樂的故事,這是一個喜劇,不是悲劇。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故事裏去。 每逢假期,寧波總到阿姨傢去住上一段長時間。 一天,寧波在房裏溫習功課,書桌背門嚮窗,她覺得有人在看她,便轉過頭去。 原來是阿姨在門邊張望,寧波連忙站起來微笑,“阿姨,我以為你午睡。” 邵太太拉着外甥女的手,“看背影,你與正印是一個印子,可是她怎麽會像你那樣乖。” 於波衹是笑。 “你來看看她的房間。” 推開房門,衹見一床一地是玩具課本衣服,亂得一睏糟。 邵太太嘀咕:“天天都得叫傭人收拾一小時,不見什麽東西,從來不找,一個勁兒叫:我的球鞋、勞作、琴譜、絲帶在什麽地方?脾氣壞到極點,性頑劣,從沒見過那樣的孩子。” 寧波仍然低着頭微笑。 “有一半像你就好了。” 寧波這時纔說:“正印性格明朗快活。” 阿姨仍然抱怨:“可是你看她那生活習慣!寧波,你也不教教她。” 這次寧波畢恭畢敬地說:“阿姨,正印有她自己的個性,你看她多健康活潑天真。” 一言提醒了邵太太,不由得笑出未,這倒是真的,做人,三餐一宿之外,最要緊是開心。 既然她高興,父母應該心足。 事後,邵太太對丈夫說:“上帝最公平不過,景惠傢一直不富裕,健康也差,可是卻生了那麽聰明懂事的女兒。” 當下,她對寧波說:“三步看到八十,那麽,衹好隨她邋遢下去了。” 寧波頷首,“正印衹是性格瀟灑。” 話還沒說完,正印已自芭蕾舞班回來了。 她穿着粉紅色紗衣鍛鞋,邊走邊脫下這副裝束,見了寧波,一手拉着。 “寧波寧波,你怎麽一直不說?” 寧波笑,“沒頭沒腦,說什麽?” “羅錫為與你同班。” 是這祥的,寧波與正印同念明輝小學,卻不同班,寧波功課好,讀甲班,正印不用功,在乙班。 這羅錫為,坐在寧波身後。 “是有這麽一個人,高個子,比別的男生文靜。” “我在提琴班上碰見他。”語氣好不興奮。 “哎呀,”寧波想起來,“我忘了幫你的提琴上綫,馬上做。” 她立刻把提琴取出,先錚錚琮琮彈兩下,把斷弦除下,小心裝上新綫。 正印一直問:“我以前怎麽沒註意到羅錫為這個人?他好可愛,幫我拎提琴盒子。” 上好了綫,寧波用音叉試音。 一邊說:“因為你的註意力都在陳曉新身上。” “誰說的?” 寧波笑。 她彈了半首麯子,認為滿意,把琴放回盒子。 “你彈的是什麽?” “《鬍桃夾子》。” “誰教你?” “爸爸。” “呵對,”正印言歸正傳,“這羅錫為功課好不好?平常有何消遣?可否替我打聽一下?還有,星期天能請他來喝下午茶嗎?” 寧波笑:“換句話說,你要我做你的探子?” “就那麽一次嘛!” 寧波擡起頭,“一次?我的感覺絶對不衹一次。” “那麽,這是第一次。” “好吧,儘管拭拭看。” “寧波,這純是為着友情,我可沒有壓逼你。” “絶對沒有,是我心甘情願。” 將來邵太太問起,也就是這麽說。 星期一上猓,寧波忽然轉過頭去,朝後座的羅錫為笑一笑。 羅錫為一愣。 他是插班生,來明輝報到纔三十月,班上同學都與他友好,衹除出前座的江寧波,秀麗的江同學從來不看他,也不跟他交淡。她斯文有札,功課優秀,可是羅錫為感覺到一股傲氣,把她與他隔得遠遠。 今早她笑了。 小小面孔分外晶瑩,雪白整齊的牙齒猶如編貝,羅錫為隱約可聞到一股香皂氣息。 他聽到她這樣說:“秋天了。” “呃是,天氣有點乾燥,傢母燉了川貝生梨給我吃。” “羅錫為你也彈小提琴嗎?” “學了有四五年了,初學時還不大會講話。” “欣賞哪一位大師的琴藝?” “海費茲。” 老師這時進課室來,談話因此中斷。 羅錫為卻有意外之喜,她終於和他說話了,多好的一件事。 他自後座可看她的側臉,雪白皮膚,長睫毛,濃而捲麯的長發編成一條辮子,都說捲發兒脾氣比較壞,可是羅錫為又不覺得。 好不容易等到小息,江寧波又主動轉過頭來,“羅錫為,本周末有空嗎?有人想請你喝下午茶。” “誰?是你嗎?”更加喜悅。 “不,是我隔壁班的邵正印。” 羅錫為不語,啊,是鄰班那個女同學。 他見過她當衆駡司機,一點教養都沒有,他不喜歡那樣的女孩子,上次,在音樂班上與她招呼,是不忍看她的提琴滾下樓梯,故幫她拾起。 這時寧波說:“正印是我表妹。” “你會在場嗎?” “我會。” “那好,星期六下午三時,我準時到邵傢去。” “有人接送你嗎?” “我大哥可以開車。” 寧波呼出一口氣,任務完成。 本采以為是苦差,可是真的做起采,卻有額外的喜悅:羅錫為居然願意聽她調排呢,多好。 那天放學,邵傢的司機來接,寧波便對正印說:“他願意來。” 正印正和不知哪個同學揮手,“誰?誰肯來?” “咦?羅錫為呀!禮拜六下午三點,記住。” “呵他,那多麽好!謝謝你替我約他,即使他推辭,我也不捨尷尬。” “你和誰揮手?” “高一班的榭柏容。” 寧波也知道有這個人,他是混血兒,外型非常漂亮。 “正印,你會記得星期六?” “我都記下來了,看。” 寧波笑笑,不,她不認為正印會記得,正印是個大快活,做事從沒有長遠計劃。 星期六下午三時,邵正印並沒有回來赴約。 一切不出寧波所料。 但是寧波也有意外,羅錫為對於正印的爽約一點也不在乎,他帶來一本照片簿,是那一年暑假全家往非洲肯尼亞旅行的實錄,十分有趣,他為寧波詳細講解,使寧波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 聰明的羅錫為註意到一件事情。 “寧波你不與父母同住?” 寧波回答得很技巧:“今天我也是來赴約的。” “那你一定也住在附近,不然,不會報讀明輝小學,”他停一停說,“我傢快要移民美國。” 寧波忽然有一絲不捨得,“美國哪個省?” “西岸羅省。”羅錫為也露出依依之情。 一個下午,可以培養出許多感情。 終於,羅傢的車子回來接他,羅錫為站起來告辭。 寧波送他到門口。 羅錫為忽然說:“將來,要是我們失散了,憑什麽相認呢?” 寧波指着左眼角,“你記得我這裏有一顆痣。” 羅錫為笑着頷首。 他上車離去。 一車去,一車回,正印下車,詫異地問寧波:“那是誰?” 寧波沒好氣,“不是你認識的人。” 正印笑,“今天晚上,謝柏容傢請客,你要不要去?” “不去!” 第二天,寧波回白己傢,看到母親正在改捲子,許久不擡起頭來。 凡是這樣沉默,母親一定有心事。 而且一定和父親有關。 寧波一嚮懂事,靜靜過去替母親泡一杯新茶。 江太太這纔擡起頭來,“阿姨好吧?” “很好。” 江太太微笑,“完全沒有煩惱?” “有,交了昂貴的學費,正印不肯前去上法文課。” “何用這麽早學?到了十五六步,凡事開竅,事半功倍。” “媽,爸爸呢?” “和老闆不開心,已經辭職,找朋友散心去了。” 寧波不語。 “你父親,一輩子總自覺懷才不遇,這麽些年了,總不檢討自己的脾氣。” “他會找到新工作的。” 自然,要求又不高,衹須聽幾句好活,立刻心花怒放,賣命去也,不論酬勞。 江太太說:“他比你更像一個孩子。” 所以寧波要快快長大。 “你住阿姨傢,媽少許多煩事。” 寧波取出一條披肩搭在母親的肩上。 “你身上外套是正印穿剩的?” “不,阿姨一式買了兩件。” 江太太點頭,“阿姨對你真好。正印呢?正印那麽驕矜,她有沒有使你難堪?” “正印對我無懈可擊。” “寧波,這是你的運氣,”江太太嘆口氣,“但願你將來毋須像媽媽般勞碌。” “媽媽能者多勞。” 自己傢裏總是冷清清,燈光幽暗,茶水不齊。 母親老是為父親的失意憔悴。 半晌她父親回來了,明顯地喝過幾杯啤酒,心情不是太差,口中吟道:“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共消萬古愁!” 然後倒在舊沙發上,用一張他編的副刊遮住臉,睡着了。 江太太眉失皺緊緊,“你看。” 寧波微微笑,“不要紫,他仍是我爸爸。” 那晚寧波仍回阿姨傢住宿。 阿姨已收到風,“寧波,你爸又要轉工?” 寧波無奈:“是。” 嘆口氣,“是為着老闆不願加薪?” “不,是因為世風日下,幾乎沒人認得中文字。” 阿姨搖搖失,“苦了你和你媽。” “我媽是比較失望。” “你爸的頭巾氣太重。” 寧波笑笑,“世上的確有他那樣的人。” “寧波,記住,阿姨傢就是你的傢。” 比自己傢好多了。 小床上有電毯與羽絨被,臨睡之前吃熱牛乳小餅幹,而且,正印會進來聊天。 “……榭柏容父親在美國領事館辦事,榭柏容喜歡美式足球及冰麯棍球,謝柏容——” 寧波笑了。 “可是,”正印忽然露出沮喪的神情來,“所有女孩子都喜歡榭柏容。” 寧波夷然,“我甚至不知道謝柏容的尊容!” 正印看着比她大六個月的表姐,十分欽佩, “寧波你最特別了。” 寧波剛想開口,正印的話題又回到謝柏容身上去:“他的眼珠有一點藍色……” 寧波打了個呵欠。 “我喜歡同男孩子來往,”正印說,“我相信將來我的男朋友會多過女朋友。” 寧波想起采,“那幀日本地圖你畫妥了沒有?” 正印一貫瞠目結舌,如五雷轟頂般問:“什麽日本地圖?” 寧波說:“我多畫了一幅,明早給你。” 正印鬆口氣,“謝柏容比我們高一班……” 第二天放學,寧波與正印結伴走出校園,正印忽然緊張地說:“看,謝柏容。” 寧波擡起失,她失望了,謝柏容黃頭髮黃眼珠,甚至連皮膚也是黃色,衹不過一個笑容比較可嘉罷了。 衹聽得正印喃喃道:“怎麽才能叫他註意我?” 寧波看看她,輕輕吆喝道:“小心!” 說時遲那時快,寧波伸出左腳,絆住正印右腳,正印失去平衡,整個人嚮前衝,時間算得準,剛剛謝柏容經過,反應快,伸出雙手接住正印。 正印有點狼狽,可是立刻喜出望外,“謝柏容,謝謝你。” 謝柏容連忙說:“邵正印,幸虧你沒摔倒。” 寧波退開幾步眯眯笑。 稍後,正印鬆口氣,說:“他約我看電影。” “那多好!” “寧波。” “嗯?” “你真聰明。” “謝榭你。” “將來,你會談戀愛嗎?” 寧波笑,“當然希望我會。” “你會主動追求男生嗎?” “那要看他是誰了。” “寧波,你一定比我出息,可以想象我一輩子是穿了漂亮衣服與男生約會就過一輩子的人。” 寧波拍拍正印肩膀,“纔不會,你爸媽那麽優秀,你一定得到遺傳,喜歡男孩子不是罪過,你放心。” 坐在前座的司機,聽到這樣老氣橫秋的對白出自兩個小女孩之口,不禁訝異地笑了。 自上一次約會起,寧波與坐在她身後的羅錫為有機會便說上幾句活。 “我們傢的移民證出來了。” “這麽快?” “這一兩個月內就要成行。” 寧波不語,衹是低頭頷首。 “我給你地址與電話,我們可以通信。” 寧波微笑。 得知這個消息後寧波對羅錫為較為冷淡,他是必定要走的人,她不打算與他太過接近,免得將來難過。 一天,正在房中做功課,正印叫她:“寧波寧波,來看,對面搬進來了。” 寧波知道對戶裝修了許久,在露臺裏可以看見工人進進出出地忙碌。 寧波放下筆去與正印看個究竟。 衹見到一個白衣白褲的少年正在斜對面陽臺安放盆栽,一擡頭,看到兩個小女孩好奇的眼光,朝她們笑笑。 正印朝他揮揮手。 寧波看她一眼,“他起碼有十六七歲,是個大人了,那麽老,不適合你。” 正印剛想發言,室內轉出一個梳馬尾的美少女,穿小翻領白襯衫配三個骨花褲,走到少年身邊,雙手繞住他腰身,姿態親熱,嘻嘻哈哈笑起來。 正印問:“她有沒有十六歲?” 寧波仔細地看了看,“有了。” “我多希望我也有十六歲。” 寧波說:“我也是。” 正印說:“足十六歲,媽媽說會準我跳舞到十二點。” 寧波卻說:“到十六步,我可以替小朋友補習賺點零用。” 邵太太這時匆匆忙忙過來說:“呵,你倆大這裏,聽着,對面有人搬進來了,以後,換衣服的的候,窗簾拉嚴密點,知道沒有?” 兩個女孩齊齊答:“曉得了。” 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宣佈羅錫為移民退學,寧波不禁黯然。 正印最神氣,在學校裏有謝柏容替她拎書包,一出校門,司機又前來伺候。 寧波笑道:“正印你是個標準小公主。” 正印不以為然,“我也不是要什麽有什麽。” “不不不,不是指物質,正印,我看你一輩子身邊都不乏真心愛你的人。” 正印笑了。 寧波感喟,她運氣就沒那麽好了,她父親愛耍個性多過愛護妻女,經常休業在傢,滿腹牢騷,不合時宜,小小的江寧波已經可以看到將來生活衹有更加艱苦。 一講到傢裏,她大眼睛裏便閃出憂鬱的神情。 阿姨很會勸她:“左右還有我呢!寧波,你不必擔心,你還是個小孩,焦慮也沒有用,你爸天生名士派,社會也不是不尊重這一號人物的,將來你自會明白。” 可是母親越來越瘦,性情越來越孤僻,衹有見到女兒的時候,纔有一絲笑容。 這時,寧波的父親受一班同道中人慫恿,打算集資出版一本政治月刊,他嚮妻子拿私蓄,寧波聽見母親冷冷道:“你左手給過我錢,還是右手給過我錢?” 後來,又是由阿姨慷慨解囊。 寧波聽得姨丈問:“阿江拿去多少?” “五千。” 彼時的五千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兩萬元可以買到中等住宅區的兩房一廳。 阿姨解釋:“我從來不搓麻將,你當我在賭桌上輸光光不就是了。” “我明白。” 那份月刊在四個月後便關門大吉,一班同志因錢財拮据,搞得勢同水火,反目成仇。 隨後,寧波的父母協議分居。 方景惠女士搬了出來住,寧波去過那地方,小小一幢唐樓,沒有間隔,沙發拉開來便是床,地段比較偏雜,可是室內十分幹淨,燈很亮,小小冰箱都是食物,四處不見男人骯髒衣物、煙頭及空啤酒罐,小小的寧波忽然發覺,離婚也許不是壞事。 她父親對她說:“你母親嫌我窮。” “那是不正確的,”寧波微笑,“媽媽最會熬窮。” “那麽,她嫌我什麽?” 寧波據實說:“也許她既要主外又得主內,她纍了。” “還不是因為我沒有錢。” “你不去賺錢怎麽會有錢。” “事事講錢多現實。” “那,”寧波笑,“就不要老怪人嫌你沒有錢。” “你會來看你老爸吧?” “自然。”寧波心裏卻躊躇了。 父親搬到三叔傢住,衹占半間房間,十分簡陋,屋子裏有一股黴氣,是夏季沒有冷氣,鼕天不備暖爐的一個地方。 正印大表同情,“他們終於分開了。” 寧波氣餒,“以後,為着補償我慘痛的損失,你要對我更好。” “一定,”正印保證,“一定。” 這個時候,羅錫為有信來。 可是寧波心情不好,不想回夏,她總不能這樣寫:“羅同學,你好,我告沂你一個消息,我父母離了婚……”幹脆不回信。 她對羅錫為那種平凡幸福的移民生活,也並沒有太大興趣。 三封信之後,羅錫為也就住了筆。 童年是最容易過去的一段日子。 掃描校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