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史 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   》 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      賈葆蘅 Jia Baoheng    丁果 Ding Guo    黎全恩 David Chuenyan Lai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以華人在加拿大一個半世紀的歷史風雲為主綫,全面敘述加拿大華人的百年歷史。老移民和新移民並重,加拿大視野與中國視野交叉,展現中國人走嚮世界的艱難麯折、艱苦卓絶的奮鬥經歷,如實反映中華文化與加國文化在華人移民群體生活中的衝突、理解、接納和轉化,為全球化過程中的移民生態提供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典範。
  序一:為百年移民史留下見證
  序二:移民史需要全球視野
  鳴謝
  序篇 華工出國的歷史背景
  第一編 自由出入時期(1858-1884)
  第一章 兩次移民的熱潮
  第一節 淘金熱潮時期
  第二節 建築鐵路時期
  第二章 唐人街的建立與華僑社會
  第一節 唐人街的分佈
  第二節 人口分佈、男女兩性比例及籍貫
  第三節 職業和政治、經濟地位
  第四節 洪門、房口和善堂的形成
  第五節 宗親僑團、地區僑團和中華會館的成立
  第三章 與白人和原住民的關係
  第一節 與白人的關係
  第二節 與原住民的關係
  第二編 管製入境時期(1885-1922)
  第四章 排華事件和華僑的抗爭
  第一節 人頭稅
  第二節 白人排華法案和事件
  第三節 華僑的抗爭
  第五章 與中國的關係
  第一節 清政府與華僑的關係
  第二節 保皇會
  第三節 辛亥革命與加拿大
  第四節 南京臨時政府及北洋政府與華僑的關係
  第五節 援助祖國和家乡建設
  第六章 人口及職業的變遷
  第一節 華僑人口
  第二節 職業和生存狀況
  第七章 各地唐人街的發展和僑社僑團
  第一節 唐人街的發展
  第二節 華僑社區中的種種弊端
  第三節 華僑社團的發展與作用
  第四節 華僑社團內部衝突及其原因
  第八章 華文教育、報刊和戲劇、建築、醫療衛生、宗教、墓葬活動
  第一節 創辦華文學校
  第二節 戲麯、報刊、中國特色建築
  ……
  第三編 禁止入境時期(1923-1946)
  第四編 選擇入境時期(1947-1966)
  早期華工們為了在這片新大陸生存和發展,沒有選擇地接受或者采取了群居在城鎮中心邊緣地區,既可以維持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依賴群體的力量,免受無所不在的白人欺負,這樣,唐人街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成為華人在異國他鄉躲避主流社群肆意凌辱華人的避風港。
  面臨舉目無親,語言風俗根本相異的環境挑戰,以及淘金修路的艱難營生,華工們在唐人街相聚而居,除同文同種之外,還是同鄉同村,不但鄉愁得以慰藉,孤獨得以排遣,而且彼此可以相助,信息可以交流,這就使唐人街形成了它的第二個特點,那就是成為以鄉情為基礎的高凝聚力社區。
  由於華工在唐人街集中居住,給唐人街提供了穩定的消費市場,使得唐人街上的中國餐館、雜貨和零售商店興旺起來。之後,華人傢具店、藥店、蔬菜水果店、燒烤店和米店等漸漸出現在唐人街裏,帶動了華僑經濟的成型,在這樣的基礎上,北美華僑社會慢慢發展起來,這就給唐人街帶來了第三個特點,即唐人街成了白人主流社會以外,最具自給自足能力的社區,集生産、生活和社交為一體。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唐人街就進入了繁榮時期。在繁榮時期的唐人街,華人在求得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華人社團、寺廟、教堂、學校和其他機構。“唐人街”開始有“小政府”了,“小政府”的華人領袖往往是從商界産生出來的,他們代表華人與主流社會打交道,他們在充當調解大使時,也要求同宗同族成員對自己忠誠和服從,由此擴展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社區的權力也集中在這些華商精英的手中了。
  早期的唐人街,因為要抵禦白人的欺凌暴力,乃至體製性的排斥,自然就具有很強的封閉性和排外性,是加拿大大社會中的獨立小社會,這就是唐人街的第四個特點。這個特點導致了華人社會內部無視或者忽視外部大社會的法律秩序,也導致了外部社會對唐人街的歧視、疑慮乃至仇恨。
  這裏的華人們除了行政和商業上的需要,很少同外界接觸或聯繫,更少捲入當地的政治鬥爭,在排華的時代,更被剝奪了參與政治的權利,成為“化外之民”,這反而給唐人街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