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周氏三兄弟:魯迅三兄弟恩怨變遷 》
序文(1)
黃喬生 Huang Qiaosheng
關於周氏三兄弟之間的比較一直爭議不斷,本書避免孤立談論,而以三兄弟合傳的方式,細細的梳理了在他們命運成長中的相互之間的影響和推動,更立體、更豐富、更感人、更理解、更關懷、更翔實、更精彩為讀者呈現他們兄弟三人偉大的一生。 這是國內第一部魯迅三兄弟的合傳。時間跨度從魯迅出生(1881年)到周建人去世(1984年),歷時103年。百年之間,歷經清朝的衰微,民國的動亂,日本的侵略,新中國的成立。這段歷史深刻影響了他們的命運。東遊日本,致力新學,他們的文化成就一時傳為美談。不料變故突生,先是周作人魯迅因傢事恩斷,後周作人失足成為漢姦,周建人與之决裂,三兄弟兩次失和,是中國文學界的損失,也是民族危機的反映。
序文(1)
一
中國是一個盛産人物傳記的國度,史書中紀傳體捲帙浩繁。要說大手筆,還得推漢代司馬遷的《史記》,獨特瑰異,不可方思。單說一點,他常將人物合傳,例如《老子韓非列傳》、《孫子吳起列傳》等等;有時竟將異代之人合傳,例如《屈原賈生列傳》。為什麽這樣寫?大約如他自述所說,想“通古今之變”。用現在的說法,是做“縱嚮比較”。有一個“通”字貫穿,則史識自然不凡。至於其文風,發於情,肆於心,氣韻充沛,搖蕩感激,簡直是在做詩,讓讀者生出豐富的聯想,無窮的感慨。難怪魯迅先生贊為“絶唱”,比做“無韻之離騷”。
傢族是人類一個非常基本的元素,人類的很多活動與傢族有關,人的一生受家庭、傢族的影響很大,在宗法社會的古代中國尤其如此。史書中本紀、世傢之類名目,不一而足。一個傢族內,甚至一傢內同時出現幾位傑出人才、權勢人物,並不罕見。皇權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及外戚專權、裙帶風盛,造就很多傢族式名人顯赫一時。但如今多淹沒在歷史的舊賬本中,不大有人問津了。倒是飽學之士,文採風流,名篇傳世,膾炙人口,至今令人誦讀之下,不勝追慕。古代有三曹、二陸、三蘇、三袁……現代則有周氏兄弟。
既然異代之人可以合傳,那麽將祖孫、父子、兄弟或姐妹等具有親緣關係的人合傳也就不悖於體式了。然而不然,異代之人或多相同之處,親戚之間倒往往缺少合傳的理由,不能因為是祖孫父子兄弟姐妹就一定要捉在一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道路,也因此各有特點,各有自己的獨特貢獻。明代的三兄弟作傢,所謂“公安三袁”(湖北公安縣人氏),大哥宗道,二弟宏道,三弟中道。學問文章各有造詣,皆足名傢,但文學史上也衹是重點推崇排行第二的宏道(中郎)。史書上也少見將三兄弟合傳的文字。
本書所寫的三兄弟,依長幼順序,是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籍貫浙江紹興。他們生活在近現代社會從舊體製嚮現代化轉型的時期。不斷的戰亂和外敵入侵,不斷的革命運動,出乎意料地造成了一個文化的繁榮期。就在這樣的時代,文壇上出現了兄弟文豪,意義重大,引動時人的註意,也受到後世文學史傢的關註。
三兄弟中,魯迅名聲最著,被譽為中國新文化的代表。他早年激烈反傳統,掊擊舊物,張揚新文明。其實,二弟周作人何嘗不是如此。不過,實際上,他們同傳統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當文學革命運動聲勢漸消,他們又都嚮傳統投去重新審視的眼光。排斥、揚棄、認同、回歸,是轉型期的文化人的必經之路,雖然這種認同和回歸是有選擇的,就像西方的文藝復興所做的那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周作人提倡小品文、推崇袁中郎的時候,他是否意識到自己和哥哥魯迅也像明代的袁氏兄弟一樣在文學史上是劃時代的人物呢?我們不能胡亂猜測,但可以看到,他在題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的演講中,嘗試在他所處的時代和袁氏三兄弟所處的時代之間尋找連接點和可比性。他直接將新文學運動——他本人就是這成就的最傑出的代表之一——與明代的文學運動和袁氏兄弟等人的文學成就聯繫起來。不但文學運動的主張和趨勢相同,就連很多作品也都很相似。
然而,在他發表這次著名的學術演講的時候,三兄弟的關係已經破裂。三弟建人不願意依附兩個兄長,早已離開了兄弟聚居的大家庭,魯迅和周作人因為種種原因反目成仇。本來是聚居一處,兄弟怡怡,聯合譯書、著作,互相幫助,而且已經有合譯的著作出版,不幸這勢頭剛剛開始就不得不結束了。
周作人的演講在對新文學進行評價時,很少提到自己兄長的名字。本來,總結新文學的成就,是不能回避魯迅的,但他的長篇演講中衹有一次提到大哥的名字。並且,對魯迅的文學成就,特別是小說創作,幾乎沒有做什麽論述;相反,對他自己的幾個弟子卻多加褒奬。同樣,魯迅晚年也很少評價周作人,一方面固然是由於避嫌,另一方面不能不說是心存芥蒂。魯迅衹有一次在答外國記者問時將弟弟的散文成就列為現代第一,其他差不多都是私下發表看法。魯迅和周作人失和後再未相見,作人和建人分離後也很少見面,即使見面留下的也衹有不快和哀傷。他們無論如何剋製,恩怨的波濤仍不免從文字中流露出來,後來的讀者從中不難揣摩他們的情緒變化和心路歷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浙江人民出版社 |
|
|
序文(1) | 序文(2) | 序文(3) | 序文(4) | 序文(5) | 引子(1) | 引子(2) | 第一章 出生於官宦人傢(1) | 第一章 出生於官宦人傢(2) | 第一章 出生於官宦人傢(3) | 第一章 出生於官宦人傢(4) | 第一章 出生於官宦人傢(5)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1)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2)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3)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4)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5)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6)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7) | 第二章 童年和八股文(8) | 第三章 在紹興的風情中成長(1) | 第三章 在紹興的風情中成長(2) | 第三章 在紹興的風情中成長(3) | 第三章 在紹興的風情中成長(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