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民國三大博士之一張競生傳:文妖與先知 》
張競生是怎樣的“文妖與先知”
張培忠 Zhang Peizhong
張競生,民國三大博士之一,曾經與鬍適並列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最年輕的兩個教授,在中國,他第一個把盧梭的《懺悔錄》譯成中文,第一個提出邏輯學的概念,第一個提出計劃生育,第一個在中國展開了愛情大討論,編撰《性史》……他被傳統勢力目為“三大文妖”之一,但臺灣著名作傢李敖卻把他譽為先知。本書是他的傳記,張競生的一生,遠比大傢知道的更加豐富多彩。
張競生是怎樣的“文妖與先知”
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是臺大學生的李敖,讀到了一本《十年情場》的書,他發下誓願,要為這個作者寫一部傳記。他甚至打算寫作一部《中國性史》,以繼承作者出版《性史》之後未竟的事業。令李敖仰慕並誓願追隨的這一人,就是五四一代素有性學博士之稱的張競生。後來,李敖把主張人體寫生的畫傢劉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錦暉以及這位以出版《性史》而惹爭端的張競生,並稱為“三大文妖”,不過他又說,“時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證為先知。”
是怎樣的文妖,又是怎樣的先知?廣東作傢張培忠在新近出版的《文妖與先知——張競生傳》中,對其一生的軌跡做了詳實的敘述,還原了他作為20世紀美學家、哲學家以及性學啓蒙傢、鄉村建設改革傢的真實面貌,該書被視為紀念張競生先生誕辰120周年難得的傳記佳作。
1888年出生,1970年逝世,活過八十二歲的張競生,歷經了中國近現代史無數重大事件,與許多歷史知名人物有過交集,從政治人物孫中山到風塵人物賽金花;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未果入獄後,他是積極參與營救者;作為最早的同盟會會員,24歲時,他曾獲孫中山委任,協助伍廷芳、汪精衛與袁世凱、唐紹儀談判,促成清帝退位;留學法國歸來,他曾對當時的廣東省長陳炯明呈交過一份節育避孕建議書,卻被棄之如敝屣。而作為一項政策的得出,張競生比馬寅初整整提前了37年;為助抗戰,他曾親自打製兩把小銀鋤,分送毛澤東與蔣介石;在家乡饒平展開的鄉村建設,他創下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蜚聲全國的鄉村建設運動中,梁漱溟、晏陽初之外的另一種模式;賽金花晚年陷入貧睏,他和劉半農一起發起義捐;在自己的學校,明知有些是地下黨,他還是為他們簽下了保證書。
張競生的人生,每一階段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斷面,但人們記起的,衹是他因出版《性史》而被稱做性學博士的那一面。《性史》在張競生的思想中,衹是風俗調查的一部分,但它不見容於當時社會,因此也讓他後來的雜志與出版事業屢屢受挫。本書難能可貴的是,對張競生性學思想做了頗具學理的梳理,從張競生青年時期的巴黎留學生涯中,找到一些啓蒙的因子。比如德國人類學家施特拉茨的著作和幾次浪漫情史對他的影響等。但同時,又寫到了張競生晚年對《性史》出版的反思。儘管如此,作者仍然認為,“從世界性學史的觀點來看,這本小册子有着非凡的意義。它1951年被譯成日文,1968年被譯成英文,比改變美國的性學大師金賽發表《金賽性學報告》提前了二十二年。”
當年在北大首開性學講座,將張競生稱為中國的性啓蒙思想傢絶不為過,同時他的一生的成就,又不局限在性學領域。就學術貢獻來看,他的其它著作,其重要性也可以和他的性學等量齊觀。在北大教邏輯學,他的《普遍的邏輯》與章士釗的《邏輯指要》,被譽為我國邏輯學的開山之作;盧梭的思想深深影響過他,他又是把盧梭的《懺悔錄》翻譯到中國的第一人;他最早規模展開世界名著譯述計劃,同時又最早發表人體裸體研究論文。
如此創下無數第一的張競生,自己的人生大戲也無人能比。尤其是愛情大戲,唱得一波三折,頗具傳奇性。張競生的情史從留法開始,一直延續到晚年。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愛情實踐,經常和他的愛情主張背道而馳。主張情人政治以及愛情因條件而變,但是當年的妻子褚鬆雪離他而去,他照舊黯然神傷。主張節育避孕,他卻一口氣讓後來的黃冠南生了四五個孩子。黃冠南不堪政治壓力,上吊自殺,之後他還有一位同居者,衹生活了兩個月,就與他不辭而別。
早年留學法國的風流才子,晚年成為徹頭徹尾的老農。有人說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但學者陳平原認為,恰是這個失敗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角度,幫助我們串起一部“不一樣”的中國現代史。(北京晚報/孫小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
|
張競生是怎樣的“文妖與先知” | 陳平原:孤獨的尋夢人(1) | 陳平原:孤獨的尋夢人(2) | 一、革命本色(1) | 一、革命本色(2) | 一、革命本色(3) | 一、革命本色(4) | 一、革命本色(5) | 二、風生水起(1) | 二、風生水起(2) | 二、風生水起(3) | 二、風生水起(4) | 二、風生水起(5) | 三、愛情定則(1) | 三、愛情定則(2) | 三、愛情定則(3) | 三、愛情定則(4) | 三、愛情定則(5) | 三、愛情定則(6) | 三、愛情定則(7) | 三、愛情定則(8) | 三、愛情定則(9) | 三、愛情定則(10) | 四、論辯姻緣(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