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二十幾歲决定人的一生   》 第1節:序言      鄭澐 Zheng Yun

二十幾歲的生命,活力四射,生機勃勃;二十幾歲的人生,充滿機遇,富有變化。二十幾歲,面臨着人生諸多角色的變化,面臨着許多選擇。二十幾歲無疑會决定人的一生。本書旨在指導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活出自己,活出心情,處理好二十幾歲時人生應該重點面對的問題。讓你在品味生活的艱辛、困苦、壓力的同時,擁有良好的處事心態。使你的人生在追求完整和完美的過程中熠熠發光。
第1節:序言 序言 我們在少年時,還可以"為賦新詞強說愁",但當你活到二十多歲,不論是自己的心理,還是外圍環境都慢慢産生了量與質的變化。一個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逐步完成由青澀少年到成熟人生的過渡,把握夢想,主宰自己的前程,是目前"活着"最重要的事。 年近八旬的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說:"人生的意義在於尋找人生的快樂。" 今天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更註重個性的體驗,不必再把自己的人生概括在某一句話裏。但是這句話給我們的啓示是:人生的意義在於它正面的內容,比如成功與富裕,比如自由與愛情,追求人生的美好是切實可行而且無可厚非的一件事。 年輕人成長,要堅韌、勤奮、自信……這些都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素質,其間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耕耘纔有收穫,這是世間不變的真理。但值得註意的是,有些年輕人往往會迷失在"奮鬥"的海洋裏,形成一種必須經歷憂患才能成功,必須經歷漫長的艱苦奮鬥才能成纔的錯覺。 事實上,這種觀念與成功的現實意義並不合拍。 其一,一個社會尚且以文明、富裕為發展方向,對個人來說,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好的物質享受同樣無罪。而且這種欲望,在適宜的條件下就可以轉化為奮鬥的動力,激發我們的信心和創造力。 其二,成功就是你對自己目標的達成,它不必再承載過多人為的附加意義。經歷了艱辛苦難後采摘的果子固然甘甜,但在順境中所得也具備同等的味道,這並沒有讓你投機取巧的意思。美國著名牧師內德·蘭賽姆,在94歲臨終時留下這樣一句遺言:"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一個人的命運,取决於他的思想認識和人生態度,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他以成熟的、經歷了社會檢驗的閱歷重新選擇人生,必然會少走不少彎路。同樣,年輕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如果能早一些認識現實,消解身上的生澀、偏執和意氣,成功就會來得更順暢一些。 這中間最為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對世俗的認識與理解。很多人在二十幾歲時涉世,受了許多挫折,吞咽了許多苦果之後,纔逐步看清了現實的真實面目,明白了自己的得失與方向。但是在這幾年或十幾年的歷練中,他們已經消磨了最初的激情與銳氣,失去無數不可復得的大好機會。 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對壓力、選擇、金錢、人脈等現實問題認識得越早、越明確,就越可以穩妥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歷程。林肯曾經說過:"智慧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必用燙傷自己的方法去體驗火的炙熱;也可以讓我們在陷阱面前適時止步,做出明智的選擇。"所以,我們在這本書裏所講述的觀念,不僅僅是對能力與信念的激勵,對年輕人,同時也是一種睿智的提攜。 一個人在二十幾歲時的行止見識,將决定他一生的高度。 編著者 2007年12月1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認清現實的壓力,重視生存的能力(1)
第3節:認清現實的壓力,重視生存的能力(2)第4節:人生的痛苦在於對世俗認識太晚(1)
第5節:人生的痛苦在於對世俗認識太晚(2)第6節:世俗就是三十幾歲時領悟到的現實(1)
第7節:世俗就是三十幾歲時領悟到的現實(2)第8節:追求權利與金錢,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1)
第9節:追求權利與金錢,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2)第10節:承認庸俗,找到人生的解法(1)
第11節:承認庸俗,找到人生的解法(2)第12節:不要過於清高,現實需要腳踏實地(1)
第13節:不要過於清高,現實需要腳踏實地(2)第14節:不要過於清高,現實需要腳踏實地(3)
第15節:準確定位,用自己的特長求發展(1)第16節:準確定位,用自己的特長求發展(2)
第17節:安於現狀,生活衹會是一潭死水(1)第18節:安於現狀,生活衹會是一潭死水(2)
第19節:做出一種判斷,人生的路需要自己選擇(1)第20節:做出一種判斷,人生的路需要自己選擇(2)
第21節:選擇自信,天生我纔必有用(1)第22節:選擇自信,天生我纔必有用(2)
第23節:選擇突破,勇於嘗試新的體驗(1)第24節:選擇突破,勇於嘗試新的體驗(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