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頂級CEO商道真經:馬雲如是說   》 第1節:序言(1)      朱甫 Zhu Fu

任何一個企業傢的成功,都需要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換爾言之,他一定是不斷地否定別人的反對意見,堅持自己獨特的觀點,才能夠真正走嚮大成功。在中國企業傢群像裏,馬雲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第1節:序言(1) 序言 任何一個企業傢的成功,都需要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換而言之,他一定是不斷地否定別人的反對意見,堅持自己獨特的觀點,才能夠真正走到大成功。在中國企業傢群像裏,馬雲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這,是促使我們决定將馬雲收錄進“中經企業管理”係列圖書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馬雲在不同場合的講話和演講激情、幽默,精彩語句閃現其間,帶給聽者的不僅有聽覺上的衝擊,更有智慧和靈感的碰撞。這,也是我們决定將馬雲放到顯微鏡下進行分析研究的又一起因。 互聯網在公司經營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如何正確看待互聯網的意義?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為公司的贏利目標服務?相信讀者們能從馬雲的話語中得到很多啓迪。這,是我們决定在此時期選擇馬雲作為中國企業傢範例的一個重要契機。 2007年11月6日,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日子,阿裏巴巴B2B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了! 在震蕩成為股市主旋律的背景下,阿裏巴巴旗開得勝,開盤價較發行價上漲了122%,一舉成為中國互聯網界首傢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其籌集到了16?9億美元,超過2004年Google上市的融資額16?5億美元,創下了全球互聯網融資額的新紀錄。 阿裏巴巴B2B公司上市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標志着全球資本市場對馬雲1999年首創的中國B2B模式的認可,也讓世界第一次見識到了中國人原創的互聯網公司的偉大力量。而這一點無疑是現任阿裏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最看重的。在此之前,世人印象中的中國互聯網一直缺乏創意,基本以引入為主,例如我們熟知的新浪、搜狐、網易是模仿雅虎之類而誕生的,炙手可熱的百度也是從美國引入的,唯有阿裏巴巴是在傳統産業的土壤上醖釀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商業模式。 追溯過往,無論是對於阿裏巴巴還是馬雲本人,這一路走來,個中滋味,可謂一言難盡。 1995年,當馬雲投身互聯網並到處推銷他的“中國黃頁”時,曾被當成騙子;1999年,當別人青睞門戶網站,而他卻獨自鼓搗B2B模式時,又被稱為瘋子;而當他說要在5年內把阿裏巴巴做成世界前十名時,更是被定義為狂人。今天,阿裏巴巴已經進入了世界互聯網前五強之列,而馬雲又提出了新的目標,就是要將阿裏巴巴做成世界第一,做成一個能活102年的企業,這回再沒有人說他狂妄自大了。 馬雲曾自嘲是“騎在盲虎背上的盲人”,因為他對科技一竅不通,但是他精通“外行領導內行”的道理,在8年時間裏將資本額五十萬元人民幣的小企業,變為市值逾200億美元的大企業,馬雲也因此被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 馬雲是金庸迷,他崇拜《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曾以“風清揚”作為自己的筆名,並將公司的會議室命名為“光明頂”;把核心技術研究項目組起名為“達摩院”;阿裏巴巴價值觀的六大真言,也被統稱為“六脈神劍”。而在互聯網這個江湖裏,被稱為“網絡狂徒”的他,將風清揚的出手無招運用得出神入化。從阿裏巴巴電子商務網到淘寶網、支付寶、阿裏軟件、中國雅虎,從B2B到C2C到搜索引擎的拓展,他的每一次出招都令人費解。直到迷霧消散,他的真正目的纔最終水落石出。這就是馬雲對商業模式的獨特理解,秘而不宣,等到人們意識到時,遊戲已經結束了。 這樣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在2005年收購了雅虎中國,如今統管着阿裏巴巴、淘寶網、支付寶、阿裏軟件及網絡分銷網站阿裏媽媽,個個都能獨當一面,構築了一個阿裏巴巴係的網絡帝國。 即便是像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那樣苛刻的投資傢對馬雲也是青睞有加。孫正義曾這樣評價馬雲:“我在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看中的並不是對方有多少錢、多少人手,而是看企業領導者的‘氣質’,比如我當初在馬雲身上就看到和楊致遠類似的‘氣質’。” 讓我們從以下這些馬雲式的話語中探尋這個被稱為“中國互聯網之父”人的商道智慧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出版社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第一章 永不放棄(1)第4節:第一章 永不放棄(2)
第5節:第一章 永不放棄(3)第6節:第二章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1)
第7節:第二章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2)第8節:第二章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3)
第9節:第二章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4)第10節:第三章 B2B時代(1)
第11節:第三章 B2B時代(2)第12節:第三章 B2B時代(3)
第13節:第三章 B2B時代(4)第14節:第三章 B2B時代(5)
第15節:第三章 B2B時代(6)第16節:第三章 B2B時代(7)
第17節:第三章 B2B時代(8)第18節:第三章 B2B時代(9)
第19節:第三章 B2B時代(10)第20節:第三章 B2B時代(11)
第21節:第三章 B2B時代(12)第22節:第四章 網絡衹是一個工具(1)
第23節:第四章 網絡衹是一個工具(2)第24節:第四章 網絡衹是一個工具(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