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彭林 Peng Lin
本書通過梳理中華禮樂文明的發展過程,介紹了中華禮樂文明的核心內容,參照近代中國的屈辱歷程和當代中國的現實需要,在結合作者自身數十年的禮學研究和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力圖糾正當代人對傳統禮儀的傲慢與偏見,論述了正確繼承和創建中華禮儀規範對於喚醒民族文化自覺和重塑民族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禮樂人生前言
中華是禮儀之邦,中華傳統是禮樂文化,這曾經作為一種常識,印入每一位華人的心田。
中國古代禮學有三部經典:《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它們是中華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研究禮學不能不從這裏起步。
我與傳統禮學結緣,始於做研究生的年代,業師趙奉生(諱光賢)先生指定我以《周禮》的成書年代為主題做博士論文。《周禮》是一部通過官製來表達治國方案的著作,自來以古奧難讀而著稱。但在三讀之後,發現它既有豐富的治國理念,也不乏周密的管理措施。清代著名學者孫詒讓贊美它是從黃帝、顓頊,直到周武王的八代典製精華之集粹,絶非溢美之詞。歷代學者每每用“體大思精”這四個字來評價它。這是一個博大的世界。
畢業後,我開始研究《儀禮》,它是以人生禮儀為主的先秦儀軌的集錦,一共有十七篇。所謂人生禮儀,是指從成年、結婚,一直到喪葬、祭祀的許多禮儀。除此之外,還有某些國與國之間的外交禮儀以及一些貴族的禮儀。人的一生涵泳在禮樂之中,揖讓周旋,詩歌唱和,變化氣質,涵養德性,其樂融融。這是一個典雅的世界。
之後,我又開始研究《禮記》,這是孔門七十子探討禮學思想的文集,一共有四十九篇。書中既有對禮義的闡發,又有對禮節的點評;既有對人生的感悟,又有對道的體味。說理雄辯,論道精微,而且多睿語與警句,美不勝收。書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典故,撫今追昔,令人遐思萬端。這是一個深邃的世界。
“三禮”之學,歷來以繁難著稱,研究者不絶如縷,寥若晨星。從我研究《周禮》開始,就進入了一種近乎孤寂的氛圍。我被周圍的師友告知:這是一門冷學問,而且註定不可能成為“顯學”。媒體也偶爾會出現關於“三禮”之學可能要成為“絶學”的感嘆。這對於我個人而言並沒有什麽關係。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讀書的欲望源於自身的精神需求,衹要自己覺得心安理得,再寂寞的學問也是可以做得下去的。但是,“三禮”的妙旨奧藴、儒傢的高超智慧不能成為大衆的財富,則是全社會的莫大損失。我每每扼腕長嘆:這是何等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在長久的疏離之後,禮樂文化正在淡出人們的記憶,雖然耳熟能詳,卻是依稀仿佛,不知所云。禮樂文化是怎麽來的?它的學理又是怎樣的?禮樂文化對於人的成長能有什麽裨益?它與現代社會能否兼容?這些重要的問題,似乎很少有人理會。
正在山窮水盡之時,2008年北京奧運申辦成功,使得禮學的境遇出現重大轉機。由於政府把“人文奧運”作為北京奧運的三大目標之一,於是,舉國上下都開始關註公衆的文明程度。人們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現:大衆層面禮儀文明的缺失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隨着北京奧運的日益臨近,人們無不為這一現狀感到焦慮,進而意識到要呼喚中華禮儀文明。這應了一句古話,叫做“天不滅斯文”!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之下,我應一些媒體和學校、機關之邀,就中華禮樂文化的主題做講演。聽衆的反應之熱烈令我深受感動。但我深知,這並不是我的演講有多高的水準,而是禮樂文化自身的魅力所致。我由此看到了禮學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的社會需求。
其實,我們無論是否舉辦北京奧運,中華禮儀文明都是要振興的,因為它既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是我們未來的文明標志。北京奧運的歷史功績之一是給了全國人民回歸中華禮儀文明的契機,並且給了我們強大的動力。中華民族的崛起,是中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同時崛起,是物質和精神的同時發皇,也是中華禮樂文明的偉大復興。而每一位有志於修身進德、勉為君子的公民,尤其是青年朋友,都可以從禮樂文化中得到智慧和啓迪。這就是本書試圖告訴讀者朋友的。
彭林
2006年3月2日於清華園寓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