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2004-2006中國改革紀事:大碰撞 》
第1節:書評
馬國川 Ma Guochuan
該書以第三次大爭論為經,以大爭論中出場的人物為緯,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以故事化的形式生動地介紹了第三次改革大爭論的來竜去脈。作者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全面介紹爭論各方的觀點,不偏不倚。全書綫索清晰,敘述生動,引人入勝,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反映中國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力作...
第1節:書評
書評
從歷史經驗看,對改革有不同的看法,有爭論,有反復,並不奇怪。不僅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中國的改革就是在不斷反復中前進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爭論,有沒有反復,而在於我們能不能排除幹擾,能不能堅持改革。
——著名經濟學家 高尚全
改革開放25年來,像這樣的爭論已經有過很多次。舉其大者,1981至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前一次,關於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和商品經濟爭論;1989至1 992年黨的十四大前一次,關於計劃經濟的爭論。這已經是第三次。前兩次爭論的經驗表明,衹要這種爭論能夠按照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支持爭論各方把自己的觀點擺到桌面上來辯論,真理總是越辯越明,是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的。
——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 第1節:書評 | 第2節:序 | 第3節:目錄 | | 第4節:引子 | 第5節:郎鹹平:臺灣—香港—大陸(1) | 第6節:郎鹹平:臺灣—香港—大陸(2) | | 第7節:郎鹹平:臺灣—香港—大陸(3) | 第8節:一篇奇文 | 第9節:一個有爭議的製冷工程師(1) | | 第10節:一個有爭議的製冷工程師(2) | 第11節:顧雛軍發出了律師函(1) | 第12節:顧雛軍發出了律師函(2) | | 第13節:經濟學界集體失語(1) | 第14節:經濟學界集體失語(2) | 第15節:楊帆的抱怨(1) | | 第16節:楊帆的抱怨(2) | 第17節:善待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1) | 第18節:善待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2) | | 第19節:善待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3) | 第20節:張文魁單刀赴會(1) | 第21節:張文魁單刀赴會(2) | | 第22節:張文魁單刀赴會(3) | 第23節:緻中央領導的公開信(1) | 第24節:緻中央領導的公開信(2)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