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革 折騰十年   》 第1節:序幕      清秋子 Qing Qiuzi

這是一段苦澀的回憶,是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在早已經逝去的灰色年代,曾有幾千萬生竜活虎的青少年,把自己的青春投放在凋敝無望的農村。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不知道自己準確的社會定位。這就是"知識青年"。拿現在的眼光看,加於他們身上的"知識青年"這個稱號,是非常可疑的。因為他們在幾乎小學剛畢業後不久,就中斷了學業。等於剛剛脫盲,何來"知識"一說?他們完全是童心未泯的一群少年。他們有着如同今天的"80"一樣的頑皮、反叛和探究姿態。可是,歲月的灰塵太過厚重,把他們完全掩埋了。以往的所謂"知青文學",衹是演繹了某種偽理想主義的概念,而歷史的真實則被輕易地蓋住。
第1節:序幕 序幕 那一年,天塌了,我們還挺樂,是不是有點兒傻啊?但那時我們不這樣認為。我們認為是趕上了千載難逢的好時代。我們那時代,算算距今已足有37年,好傢夥,民國纔多少年哪!遙遠的年代呀。在座的百分之九十九,在那時都還不是人,連細胞都不是,僅僅是基因罷了。在你們還衹是基因的時候,發生了什麽,聽我細細講來。 37年前,論風氣、論價值觀、論城市風貌,與今天可差了遠去了。要擱你們看,那時候人都是山頂洞人,灰不溜丟,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面有菜色,就知道唱語錄歌。這其實都是瞎扯,是那一幫子少壯派學者嚇唬你們呢。那時候,好啊!不過,我得邊講邊穿插着介紹基本情況,不然先講基本情況,大夥沒聽完就得睡着了。 言歸正傳,話說1966年4月底,學校停了我們年級一個月的課,幹嗎?讓我們下廠勞動。那時候其實也是應試教育,不過沒有現在狠。那時候講究德智體全面發展,生怕培養出書呆子,沒法兒擔當時代大任。中學裏每天最多五節課,下午基本是踢足球。女生踢不了,就跳大繩。總之是逼着你上露天操場。學校又怕我們四體不勤,一年兩三次,要我們下廠下鄉,幹活兒,說是不能做溫室花朵,要做大風大浪裏的雄鷹。那麽,這回雄鷹要去哪兒呢?離我們學校不遠,一個木製文具廠。小廠不大,在郊外,後面就是莊稼地,用現在的眼光看,挺環保的。我們那時候是初一,小孩兒。小孩兒能勞什麽動,瞎扯唄。不過那時候可沒人敢說。假模假式的班主任動員時講得挺嚴肅,嚮工人師傅學習,怕苦不行,出廢品也不行。那時候人簡單,說幹就幹。擱現在,你給停一個月課,那傢長還不得揣着菜刀找校長玩命?那時候不,咋說咋有理。 我傢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傢裏沒工人,因此,我沒有工作服。我姥姥那時候挺神,不知道打哪兒給我弄了一套來。沒準兒是花三塊錢跟哪個工人傢買的,那時候階級陣綫還不大清晰,大夥都相處得不錯,階級陣綫上糊裏八塗。這工作服一穿,鬆鬆垮垮,還真有點兒工人樣兒。那時候工人挺牛,主人哪!一穿上工人衣服是不同,走在大街上人都瞧我:這小童工還挺精神啊! 現在想起來,那廠子整個是一手工作坊,八成是街道辦的。有幾個技術上過硬的老工人,都三四十歲吧,剩下是一幫老娘們。說老娘們,是我那時的眼光,其實沒多老,二十五六而已。以我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含苞欲放的花(我那時太不會看人)。她們整天唧唧喳喳,張傢長李傢短。我們去了,她們就研究誰傢有錢、誰傢官兒大。對傢裏官兒大的,挺尊重。對傢裏有錢的,挺蔑視(是嫉妒也說不定)。這些問題都不大,因為都擱不到桌面上來,心照不宣而已。主要是那個時代品評人,有個重要標準,不是能幹不能幹,就是手巧不巧。笨手笨腳的人最受歧視。像現在的這些小孩兒,嬌生慣養,要擱那時候就得讓人歧視死,不等考上清華就得自個兒窩囊死。我就是個天生的笨人,給文具製品刷漆,弄得滿身是油漆,人一看就是個廢物。那時候沒讓人給窩囊死,還真是因為心理素質還比較好。這手工作坊嘛,就談不上什麽規範了,工人等於工匠,技術標準就是手藝。倆老工人,一個喜歡刷薄漆,一個喜歡刷厚漆,這個看着合格的,那個看着就不合格。我們也不傻,刷厚了就交給愛厚的那師傅去檢查,刷薄了就交給愛薄的那師傅去檢查--準成。那年頭,老工人厲害,一看你刷得不好,臉一拉,跟現在的老闆似的,要吃人的樣子。想起來,我們那時的小孩兒也挺不容易,那麽小,就得看人臉色。工廠雖小,倒像模像樣,有黑板報、籃球場。廠子給工人發工作服、勞保手套。這些東西工人用得省,用不了的,自己拿廢品站換錢去。總的說,工人還是窮啊,多一毛錢是一毛錢。 日子就這麽過,幹幹活,工間休息打打籃球,下午休息還讀讀報。那報紙內容本來就沒意思,還正經八百地念,擱現在看,撐的八成是! 說話來到"五一"節,休一天,緊接着就上班。估計是接到了訂單。廠裏那時候,就有點兒市場經濟意識了。可這個"五一"節,不大平凡。"戲匣子"裏播了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評"三傢村"》,作者叫姚文元。什麽是"三傢村"呢?那是《北京晚報》的一個專欄名,叫"三傢村札記"。作者有三個:吳晗、鄧拓、廖沫沙。仨人全都大名鼎鼎,是學者、報人、雜文傢。我們那時候小孩兒,不知道誰是誰。但從那一天起,我一輩子就忘不了這仨名兒了。那時候電視不普及,廣播還挺普及,街上就有大喇叭,天天早上《東方紅》的麯子一放完,就播社論。好傢夥,氣壯山河啊,那是什麽播音員?"中國第一播"!從那天起,倆播音員,一男一女,點誰的名兒誰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幕第2節:那場大折騰第3節:戀愛意識在萌動第4節:被上帝選中了
第5節:水靈靈的小丫頭第6節:高舉偉大旗幟第7節:農村第一夜第8節:生活其樂無窮
第9節:清理階級隊伍第10節:不是鬧着玩兒的第11節:天上掉餡兒餅第12節:為生活所迫
第13節:連火都不敢生第14節:給自己壯膽兒第15節:山神爺保佑第16節:文明的衝突
第17節:全場笑倒一片第18節:與時俱進派第19節:不要太骯髒第20節:革命化的春節
第21節:英雄救美第22節:禍從口出第23節:早晚惡有惡報第24節:好男不和女鬥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