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賜我甘露 》
第1節:賜我甘露(1)
華姿 Hua Zi
德蘭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註着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她沒有高深的哲理,衹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她不曾像摩西那樣叫紅海分開,兩邊立起如壘,讓以色列人從幹地上走過去。她不曾用食物喂飽五千人,叫許多人跟在她後頭擁護她。她不曾搞過叫天地變色的社會革命,她不是個翻天覆地的偉人。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有手有腳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不幸的命運踐踏如泥的時候,還給他們一個人的尊嚴,如此而已。
第1節:賜我甘露(1)
賜我甘露
德蘭修女嘉言品讀
華姿 著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不要去想恨和報仇,因為最終魔鬼也會被自己吞噬。
但若失去愛,魔鬼就會以其他形式捲土重來。
--約翰·保羅二世
黑暗不能驅走黑暗,衹有光明可以做到;
仇恨不能趕逐仇恨,唯有愛心可以成功。
--馬丁路德·金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處處皆有。
但若想面對它,必須像愛護自己那樣愛護地位最低微的人。
--甘地
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耶穌知道一切事都成就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就說:"我渴。"
--約翰福音19:28
我們若要真正瞭解德蘭姆姆,那麽,我們必須先安靜下來、謙卑下來,聆聽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禱中,所聽見的那一聲永恆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來回應的那一個偉大召喚。否則,我們恐怕很難真正瞭解她--她的信仰、意志與智慧,她的性格、力量與使命,也很難真正瞭解她在基督愛的推動下,所成就的那個Agape:完全的、無條件的、直到成傷的愛。
這個永恆的呼求和召喚便是:我渴。
德蘭姆姆把這個呼聲深藏在心,然後走嚮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用一生的時光,熱切地,在苦難者身上尋找耶穌。
她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嚮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靈魂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時,最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會憲章裏,有一句話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這句話便是:"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
而在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裏,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着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着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如果我們不能體恤人類的饑渴,那麽,我們也一定不能體恤上帝的饑渴。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像一個單純的孩子那樣,去領取那一杯生命活水,來滿足我們靈魂深處永不止息的幹渴。而這種幹渴,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無法解除的。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賜我甘露(1) | 第2節:賜我甘露(2) | 第3節:賜我甘露(3) | 第4節:賜我甘露(4) | 第5節:賜我甘露(5) | 第6節:賜我甘露(6) | 第7節:賜我甘露(7) | 第8節:賜我甘露(8) | 第9節:賜我甘露(9) | 第10節:賜我甘露(10) | 第11節:賜我甘露(11) | 第12節:賜我甘露(12) | 第13節:賜我甘露(13) | 第14節:賜我甘露(14) | 第15節:賜我甘露(15) | 第16節:賜我甘露(16) | 第17節:賜我甘露(17) | 第18節:賜我甘露(18) | 第19節:賜我甘露(19) | 第20節:賜我甘露(20) | 第21節:賜我甘露(21) | 第22節:賜我甘露(22) | 第23節:賜我甘露(23) | 第24節:賜我甘露(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