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李悅 Li Yue

於丹多處麯解了《論語》。《於丹〈論語〉心得》並不是對孔子的《論語》的註解與解釋,而是對部分《論語》的感想。由於《論語》並不是提供“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的百科全書,於丹衹能選取一部分與“快樂的生活”有關的篇章。這些篇章衹不過占《論語》的十分之一左右,誤導那些沒讀過《論語》的讀者,讓他們錯以為《論語》主要是講“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於丹所講的《論語》的百分之十,卻有許多麯解之處。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對抗風暴的杉樹(代序) ◎ 李建軍 我從未請托別人替自己的書作過序。這倒不是因為狹隘的傲慢和虛妄的自負,而是覺得自己在書中立了些什麽宏論,放了些什麽厥詞,還是自己最清楚,所以,比較起來,從實招來的“夫子自道”,無疑更有助於嚮讀者提供切實可靠的信息。我也不大有勇氣享受給別人寫序的光榮,謬托知己,信口雌黃,把一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和不着邊際的空話,佛頭着糞一樣放在別人的書上,這不僅是對作者和對讀者的怠慢,也分明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嘛。 但是,李悅先生打電話來,要我給他的作品集寫序,我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為什麽呢?因為我的確喜歡李悅硬語盤空的文章。劉勰在《文心雕竜》中說,“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在藝術欣賞中,“偏見”當然要不得,但“偏愛”卻是無可非議的。我之答應替李悅先生寫序,就是因為我從他的文章中,讀到了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思想,讀到了令我拍案叫絶的判斷。雖然這本《批評於丹》衹收集了兩篇批評於丹的文章,但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談談我所認識的李悅先生,談談我對他的寫作的印象和評價。 最早認識李悅先生,是在內蒙古的一次文學研討會上。在出去觀光的旅途中,他不知疲倦地講了許多機智幽默的故事。他說起話來因多有“期期”而略顯磕絆,但故事卻講得委婉麯折,妙趣橫生。他的過人的記憶力和非凡的敘事才能,給同車而行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纔知道,他在北京讀小學時,是聽着孫敬修的故事度過了許多美妙時光的。難怪呢! 李悅是個愛書的人,有一萬多册的藏書。藏書衹是占有,讀書纔是享有,衹藏不讀,算不得真正的收藏傢,算不得真正的愛書人。李悅屬於為了讀書而藏書的人。他的讀書量是驚人的。他不僅讀,還寫了大量有獨到見解的閱讀筆記。為了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公諸同好,他在《北方新報》開了一個專欄,名之曰:“關於讀書的雞零狗碎”。這些讀書札記,短小精悍,言之有物,文風活潑,清新明快。在這個“可視文化”大行其道,“印刷文化”日漸冷落的時代,李悅的存在實在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然而,更為可貴的是,李悅並不滿足於做一個麯肱讀書、無所用心的名士,而是自覺地按照知識分子的精神原則去生活和寫作。 如果說,做一個知識分子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那麽,在今天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就更其艱難。實用主義和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流行,使我們時代的不少知識分子淪為惟利是圖、目光短淺的法利賽人。由於放棄了批判的立場,由於成為權力的附皮之毛,知識分子便顯得越來越不重要。知識分子的潰散和流失,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危機。富裏迪在《知識分子都到哪裏去了》一書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知識分子現狀的不滿和憂慮。他的憂慮應該引發我們的認同和反思。我們已經陷入嚴重的文化“無政府”狀態,生活中充滿了令人焦慮的“反文化”現象,因此,我們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知識分子,都需要那種在文化的意義上為社會立法和“守夜”的人,都需要那種在精神生活上為自己的時代指示方向和出路的人。 雖然知識分子必然是讀書人,但讀書人卻不一定都是知識分子。因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僅要看他是不是有知識,還要看他是不是有穩定的人文立場,有自由的精神和批判的勇氣。知識分子是一群用懷疑的眼光審視生活的人。他把“不滿”和“質疑”當做經常的態度,總是傾嚮於對現實和外部權力說不。他拒絶“順從主義”,視“服從”為可恥的背叛與墮落。他像席勒所說的“男子漢”一樣,總是“不停地替自己尋找敵人”,並通過與“敵人”的對抗,捍衛那些偉大的價值。他的內心充滿渴望和激情,試圖通過不斷的“啓蒙”,為生活開闢新的道路。由於不順從和為敵的態度,知識分子的生活便充滿了睏厄和災難,而成為知識分子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考驗和犧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