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从延安走向世界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1)
牛军 Niu Jun
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从1935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形成、演变和主要特征,并构建了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
这个框架由三个内容构成,包括:一、中共党内的矛盾和斗争,最突出的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与王明路线的矛盾与斗争。二、支配中国政治基本走向的国共斗争。三、中国革命运动与东亚国际格局之间的互动。
本书的研究证明,大国在东亚地区关系的变动,是中共对外政策缘起和发展的主要国际背景,而且它的影响后来变得越来越直接。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1)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华北和华中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骤然加深。面对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共领导人与以往不同,不仅没有再提日本进攻华北和华中的侵略战争是为进攻苏联做准备,而且还进一步说明,日本在进攻平津之前制造反苏空气和向苏联挑衅,不过是“企图以声东击西进攻苏联的空气来买得各帝国主义”对它的“好感”,其目的是“企图实现吞并中国”。朱德:《实行对日抗战》1937年7月15日,《解放周刊》第12期,1937年7月26日。因此,中共在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阻止日本迅速灭亡全中国。
为了抵抗日本法西斯迅速灭亡全中国,中共中央在七七事变爆发的当天即发表通电,呼吁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电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中共中央当时实际上认为,日本向平津地区发动进攻后,虽然全国开始出现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国民党政府亦“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但是,由于在国内国共合作仍未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未形成,国际上美英法等国态度并不明朗,因此中国政治的发展仍可能有两种前途:或是导致全国爆发抗战,或是国民党政府在国内外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对日本妥协。《实行对日抗战》1937年7月15日,《解放周刊》第12期;《中央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193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291—292页。中共中央再次重申,为了争取前一种前途,必须立即着手争取实现两个目标。其一是实现国共密切合作,以建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二是立刻“实现抗日的积极外交”《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297页。,以争取与美英法苏结成反日同盟。
7月中旬,中共中央为推动实现国共合作,进一步作出努力。7月15日,周恩来率中共谈判代表团赴庐山,再次直接同蒋介石谈判,并向国民党方面转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还接连发出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193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
国民党最初对国共合作仍然持观望的态度。直至日军开始进攻上海,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进行全面抵抗,国民党对国共合作才真正积极起来。国民党政府于8月间宣布,将中共军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正式任命朱德为八路军总指挥。9月22日,蒋介石发表公开演说,声明“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上),第590—591页。。蒋介石的演讲表明,他已经承认团结抗战、救亡图存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国共两党在面临日本要迅速灭亡中国的危机之时对团结御侮的共识,终于造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此为标志形成。
国共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给中国的政治形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高度评价这一事件,认为“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统一战线的发展,将使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伟大的前途,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倒和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365页。正是基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自国共合作形成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的政治策略和政策,都是以解决统一战线问题为中心制定的。与此相联系,中共中央的对外政策,中国共产党人与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等,也必然都要围绕统一战线这个主题展开和发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 |
|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1)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2)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3)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4)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5)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6)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7)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8) | 第二章 两个统一战线(9)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1)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2)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3)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4)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5)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6)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7)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8)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9) | 第七章 第一次尝试(10) |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1) |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2) |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3) |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4) |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5)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