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中国式离婚   》 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1)      Wang Hailing

《中国式离婚》是一次对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讲述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过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在妻子小学教师林小枫眼里,丈夫肝胆外科医生宋建平是一个平凡的好人。“好人”固然好,平凡就不太好了。 就是因为宋建平的平凡,她和儿子当当只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被排除在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之外。林小枫觉得很失落,以致于将对宋建平的失望和瞧不起公开化,两人几乎离婚。正在这节骨眼儿上,儿子当当差点走失,两人才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因此初次离婚搁浅。也是因为儿子——没钱只能就近上一家“胡同小学”,平凡的宋建平终于决定接受林小枫规劝,辞去了国营医院的职务,去了一家外资医院。 面对宋建平的果断和行动,林小枫表示包下全部家务,要让他无后顾之忧,以求夫贵妻荣。在林小枫的无私奉献中,宋建平拼搏成功,而林小枫自己却屡屡因为家中琐事耽误了工作而下岗。两人的反差开始拉大。这种反差,加之女人比男人老得快等原因,林小枫开始对宋建平警惕,为害怕失去而监督,为监督而采取种种极端的措施,林小枫的横蛮无礼甚至将双方的矛盾闹到了宋建平的医院,宋建平终于忍无可忍,夫妻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矛盾加深…… 《中国式离婚》-幕后介绍 由于陈道明、蒋雯丽等大牌演员的加盟,剧情所反映的问题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2集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今年“十一”前后在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播放,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昨日记者在采访时得到一组数据,足见《中国式离婚》之热中国式离婚》在各地创下收视奇迹,成都地区开播仅3天最高收视率便达到10%,远远高出该地区3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本来因为奥运会期间的收视热影响,成都地区的荧屏市场已呈现疲软之态,收视率能够达到3%的电视剧就已经相当难得了,但《中国式离婚》的收视率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各地电视台的重视,记者发现很多电视台因此调整了播出策略,由徐帆领衔的情感大剧《有泪尽情流》目前也挤进播出档期。 很多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就《中国式离婚》这部电视剧进行了社会调查,讨论这部电视剧的网上论坛中的发言更是多达数十万条。记者在随机采访几家音像店时发现,该剧的DVD是最近最热门的剧集,有些店面已经脱销。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中国式离婚》吸引的多是围城内的已婚观众,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未婚青年男女也对这部作品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昨日部分围城外的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要通过这部作品受一次“婚前教育”,免得结婚后重蹈剧中男女主人公的覆辙。而《中国式离婚》刚刚在沈阳电视台播出4天,精确的收视结果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据总编室负责人透露,突破5个百分点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好的收视数据……
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1) 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1) 林小枫骑车下班,阵风吹来,将路人的谈话送进了她的耳朵:"……我要是上了三十岁,我就不活了……" 林小枫禁不住扭脸看去。 路人是孪生兄弟般的两个小,高个儿宽肩细腰,细腰上紧束的制式皮带令胸脯饱满 鼓胀,透出一股子骄气冲人的狂傲。林小枫笑了笑,带着点过来人的宽容和讥诮。她毫不怀疑说话人的真诚;她同样毫不怀疑的是,除非天灾人祸,这个人上了三十岁后会依然活着。 林小枫三十五岁了。 到这个岁数就会懂得,年龄的意义是相对的。拿一个二十岁的文盲去同三十岁的IT精英比,那年龄的优势还能算优势吗? 孔子说,三十而立。却没有说,怎么才算是"立"。"立"与"立"又有不同。 林小枫是中学的语文教师,丈夫宋建平是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大夫,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六千左右,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双方父母都有退休金无须他们负担,一家三口隔三差五下个小馆儿打个车不成问题。按说,按过去的标准说,按哪怕十年前的标准说,这都得算是一个富足的家庭了。当年小平同志南巡时所说"奔小康"的小康,大约也不过如此。但是,谁能料到中国会发展得这样快呢?新生的"知本家"如雨后春笋,住Townhouse,开宝马奔驰,穿国际名牌,吃粗茶淡饭。这些还不是主要的,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富有,还不足以服众。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那些无甚文化的暴发户,不就常常被人讥讽为"穷得只剩下钱了"吗?但是,一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上了轨,走上了正轨的时候,暴发户立刻为知本家取代,那才是真正令人眼热心跳的一群: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有能力,在为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迅速地富有了自己。富得有理,富得全面,富得让你吃不着葡萄,也不敢说酸,只能仰望着那高高在上的葡萄架子,徒然兴叹。 林小枫本科毕业,宋建平硕士毕业。就是说,都具有着成为知本家的基本要素。但不知为什么,他们的进步水准,永远比时下的高水准要慢着两拍。就那么两拍,不会更多,但似乎永远也难以赶上。那状况很像网上所调侃的:到他们可以吃猪肉的时候,人家开始吃生猛海鲜;到他们可以吃生猛海鲜的时候,人家开始吃糠咽菜。要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可能成为那优秀一群中的一员,倒也罢了,像街边的清洁工、像乡下的老农民,他们肯定会安之若素心如止水;但当他们"有"而"不能"时,就不能不感到痛苦:你看人家那Townhouse,睡的地方、吃的地方、休闲的地方、会客的地方,各是各的区域,各有各的功能,甚至还有着什么日光浴桑拿室健身房家庭网吧。相比之下,他们那家仿佛是一个历史的遗迹:两间房儿,儿子睡小间,两口子睡大间;厅小得只能当过道,餐桌只好也进驻大间,会客不用说,也在大间,三合一;一家三口三辆车,儿子一辆三轮儿童车,大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平时倒也罢了,放眼全中国还是骑自行车的多。但是,如果因某种需要必须西装革履的时候,你怎么办?还骑自行车吗?上大街看看,再也找不出比穿西装扎领带骑着自行车更傻的人了——打车都寒碜。 林小枫把这一切都归到了宋建平的头上。她对他非常的失望,越来越失望。他不是没有能力,在学校时他的成绩就非常好,到医院后业务水平也是一流,英语尤其的出色,读外文医学杂志的速度不亚于中文,曾有好几家外资私立医院想把他聘了去。但是他没有胆量。没有胆量迈出那一步去:辞去公职,为了妻儿,背水一战,放手一搏。他属于IQ高而 EQ低的那种。而据各种资料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EQ比IQ更重要。 到家时宋建平还没有回来,普外科有急诊手术。安排好儿子看动画片,林小枫拿上饭卡去了食堂。他们家在医院的宿舍大院,院儿里食堂、小卖部、幼儿园一应俱全。食堂今天有鸭架卖,一块五一个,比外面便宜许多。鸭架炖汤,炖成奶白色后放点盐、鸡精,撒上点切得细细的香菜,味道好极了。卖鸭架的橱窗前排出了一条蜿蜒的队,排在林小枫前面的是一个很老的老头儿,老得皮肤像一张薄薄的皱纸,皱纸上布满了浅褐的斑,却依然排队买鸭架,喝鸭架汤,有滋有味地活着。老头儿曾是这所医院的院长,哪一任的记不清了,只记得姓赵。那年,那天,林小枫和宋建平结婚住进这个大院儿时遇到了他,宋建平向她介绍:赵院长。等老头儿走过去后补充介绍:退了。片刻后又补充说,差一点就当上工程院院士了。口气里不无遗憾,也是惺惺相惜。 轮到老院长了。橱窗里那个脸蛋儿红喷喷的小姑娘麻利地夹起一只鸭架放塑料袋里递出,"一块五!" 老院长一手接鸭架一手去刷卡,半路上又把刷卡的手收了回来,"不论大小都一块五?……这恐怕不合理吧。" 林小枫不由看了一眼老院长袋里的鸭架,是小得多了点儿;当然小姑娘不是故意,她赶上哪个是哪个,见老头不肯刷卡,就有点烦。"那您说怎么才叫合理?" "用秤称。" "总共一块五的东西——" "就是一毛五的东西,也应该物有所值。" "得了!不就是嫌给您的小了吗?要是给您一个大个儿的,您保准不说这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1)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2)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3)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4)
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5)中国式离婚 第一章(6)中国式离婚 第二章(1)中国式离婚 第二章(2)
中国式离婚 第二章(3)中国式离婚 第二章(4)中国式离婚 第二章(5)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1)
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2)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3)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4)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5)
中国式离婚 第三章(6)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1)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2)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3)
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4)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5)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6)中国式离婚 第四章(7)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