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培训 培训经典: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   》 第1节:职业化成就你的事业前景(1)      Li Gujiang

本书介绍了职场人士提升职业化素质必需的10个经典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压力管理、时间管理、变革中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商务讲演、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服务意识与技能、问题分析与解决和高效团队协作。它们是在全球500强企业里备受推崇的“个人效能”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历经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个人素质提升之道。本书必将对广大职场人士实现业绩、达成职业发展目标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是不可多得的个人效能提升实用手册。
第1节:职业化成就你的事业前景(1) 献 给 我所有工作和服务过的组织, 以及在职场上寻梦的朋友们! 前言 职业化成就你的事业前景 在全球500强企业里,通常都有一类叫做Personal Effectiveness--"个人效能"的员工培训。"效能"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做正确的事,并用正确的方法把事做好。这类培训课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准。 ●什么是"职业化" 在当今越来越讲究职业化的时代,这是每个组织及其成员都十分关心的热门话题。人人都在追求职业化,但似乎又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职业化的真正含义。 本书凝聚了我近20年职场生涯的工作经验和为上百家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组织提供管理咨询或培训的心得体会。我曾在政府机构、国企、外企任职,并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过多年,这些经历让我对员工职业化拥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感受。同时,通过咨询或培训服务于各种组织的过程又为我提供了与职业化相关的广泛的、不同的视角。 在我看来,"职业化"的内涵十分简单,"德才兼备"四个字足以概括。不过,这四个字未免显得有些笼统,组织需要的不仅仅是概念化的理论,更需要的是行为化的实践指南,这就要涉及"职业化"的外延了。 "职业化"的外在表现是指"德才兼备"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员工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两个部分。 员工的道德水准是其内在修养的核心。 ■与职业化最为相关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和承担责任,这些都是一个人能够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品质。所以说,一个员工是否有"德",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值得别人信任的品格。 ■除此之外,内在修养还包括员工的价值观、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以及审美情趣。 员工的外在表现,即"才"的部分,体现为仪表风度、行为习惯、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 ■仪表风度包括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的风格。 ■行为习惯是一个员工职业化最为日常的外在表现。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与实现业绩或职业发展目标相关的工作能力,而与实现业绩或职业发展目标相关的工作能力正是 "个人效能"这类培训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工作业绩可以说是员工是否有"才"的最直接反映。 然而,离开了员工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工作业绩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是员工"职业化"外在表现的关键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员工的职业化程度,即他的"德"和"才"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组织孤立而谈,因为每个组织对于其员工的"德"、"才"都应有明确的标准。就拿员工的着装来说,不少公司会要求正式一些,而有些公司就没那么严格。许多跨国企业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都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有些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却很笼统。但不论你所在的组织是政府机构,还是其他企事业单位,员工职业化的标准还是有共性可循的。 美国的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博士提出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是被公认的较为通用的职业化标准。这7个习惯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可以说是对"职业化"外在表现部分中行为习惯一项的具体诠释。要想深入了解这7个习惯的含义,可以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或参加相关的培训。本书中包含的培训会不时提到7个习惯,我相信会对你理解这些习惯有所帮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Next Chapter >>   


【Source】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职业化成就你的事业前景(1)第2节:职业化成就你的事业前景(2)第3节:职业生涯规划(1)
第4节:职业生涯规划(2)第5节:职业生涯规划(3)第6节:职业生涯规划(4)
第7节:职业生涯规划(5)第8节:职业生涯规划(6)第9节:职业生涯规划(7)
第10节:职业生涯规划(8)第11节:职业生涯规划(9)第12节:压力管理(1)
第13节:压力管理(2)第14节:压力管理(3)第15节:压力管理(4)
第16节:压力管理(5)第17节:压力管理(6)第18节:压力管理(7)
第19节:压力管理(8)第20节:时间管理(1)第21节:时间管理(2)
第22节:时间管理(3)第23节:时间管理(4)第24节:时间管理(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