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展示童話大師真實生活:安徒生傳   》 一個雌雄同體的人(1)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要想理解愛德華?科林對《阿格尼特和人魚》的厭惡之情,我們就不能把這部歌劇看作是一部單純的藝術作品,而是由一部兩個朋友之間談話的書面記錄形成的小說,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形式。在兩個朋友中,突然有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渴望清清楚楚地投射在大屏幕上,並大聲喊道:“看着我,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這個關於阿格尼特的古老民歌講述了強大而神秘的自然力量對人類的蹂躪,在浪漫主義時代的初期,這個神話經常被丹麥作傢所引用。在安徒生之前,約翰內斯?埃瓦德、沙剋?斯坦福德、詹斯?巴格森和亞當?奧倫施拉格等作傢都曾經引用過這個故事。尤其是奧倫施拉格對這個民間故事的詮釋,激發了安徒生的興趣。在奧倫施拉格的版本中,阿格尼特的真正歸宿既不在水面之上,也不在水面之下;衹有死亡才能解决她在存在形式上的衝突,讓她在精神和肉體上的渴望最終走嚮統一。正如安徒生戲劇第一部分的收場時寫道:“如果你想知道愛情到底是什麽樣的,/那麽就到海邊去看看大海的泡沫吧!”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滿懷渴望的阿格尼特,她最終選擇了強大的人魚,而不是那個孱弱的小提琴手,她的同父異母兄弟,在他的思想裏,追求不被肉體接觸所玷污的“純潔之愛”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這個故事傾註了安徒生的全部想象力。在這裏,安徒生實際上是在利用這個著名的浪漫主義主人公及其它幾個民間故事人物,書寫着自己、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感情。所以說,安徒生為心如刀絞的阿格尼特搭建起來的舞臺,正是他心中的舞臺。因此,《阿格尼特和人魚》把古老的民間詩歌與這位現代青年作傢的回顧、反思和夢想完美地結合為一體。
  在劇中,我們可以在阿格尼特和海明的身上找到28歲安徒生的影子,海明深愛着這位同父異母的妹妹,渴望得到她,並不停地呼喚着:“你是我心中的另一半。”海明並非特別外嚮,也絶非精力充沛,但是他卻對自己的天性有着深刻的認識。在這部歌劇的開始部分,他便承認自己“作為一個男人來說顯然過於柔弱了”。但如果說海明非常清楚自己是誰的話,而在另一方面,阿格尼特卻在為自己的雙重性格感到彷徨,她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雙重性格。但她同父異母的哥哥卻顯然是一個過於女性化的男人,而她則是一個有着太多男人味的女人。在安徒生於19世紀30年代創作的許多戲劇和小說中,主人公大多存在着這種典型的性格衝突。正如人魚海明對阿格尼特說:“你的內心是如此的堅強而無所畏懼,就像一條鯨魚,/你的心中涌動着男人固有的勇氣和思想。”在這部歌劇的開始部分,出現了一個名叫辛采的富有屠夫,他迫不及待地嚮阿格尼特求婚,但是她斬釘截鐵地回絶了屠夫:
  “我的靈魂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它驅使着我前進,那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渴望。”她的女性天性顯然已經超越了她的性別,而對於某種不確定事物的無盡追尋是阿格尼特性格中與生俱來的元素。和海明一樣,儘管她能夠看到埋藏在心靈深處這種相互衝突的天性,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她既不能理解、也無法解釋這種無法控製的渴望:“我是一個奇怪而不幸的人,/追求着即使是我自己都無法理解的東西。”
  阿格尼特是一個同時生活在水中和陸上的兩棲人,她寧願走出傢門到海灘上,去凝望那平靜的海面和滿月時皎潔的月光,也不願呆在瀋悶的傢裏。在我們將看到的安徒生作品中,她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美人魚和令人惡心的角色。從阿格尼特這一角色到1837年的寓言故事《美人魚》,再到創作於1858年的《沼澤王的女兒》,我們看到了一條直接貫穿於其中的綫索。沿着這條綫索,我們可以把這些角色與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本人聯繫起來,他一生中都渴望着和美人魚和男人魚穿梭在洶涌的海浪裏。事實上,在他的一生中,安徒生都是一個癡迷於水的狂人,他非常喜愛遊泳。無論是在丹麥還是國外的海灘上,他都可以在大海中找到另一個自我。也無論是在巴塞羅那的斯蓋恩和貝司納斯海灘,還是哥本哈根港的普萊斯頓港沙灘或是佛哈的潮汐,他都會情不自禁地投身於波濤之中,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每當自己從海浪中浮出來的時候,都會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於是,便可以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眼前的世界。1859年8月,安徒生來到斯蓋恩海岸,在波浪中划船,駕着馬車在海岸綫兜風,在經歷了這樣一次令人心情舒暢的遊玩之後,他在日記中寫道:“那就像一次水陸兩棲的旅行,一半在水中,一半在陸上。”
  和安徒生一樣,阿格尼特也在水中和地上之間經受着磨礪,在驚濤駭浪中生活是這個年輕女孩與生俱來的本性,因為她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站,便是在海水和陸地的交匯點。有一天,她的父母正在潮落時分出海打魚,她的母親格特魯德意外分娩,於是,在沙灘上停泊的一艘破船中生下了阿格尼特。對於她的母親來說,這個孩子的出世預示着他們有了一個美麗的好女兒。在她的血液中,流淌着水下世界最原始、最純正的旋律。另一方面,地面上男耕女織的生活,對她來說卻沒有這樣的誘惑力,所以,海水和泥土———這兩種自然屬性便開始在她的靈魂中宣戰。在歌劇的第一部分裏,在一段華麗而和諧的管弦樂演奏中,會說話的山毛櫸森林、花朵、仙女、獵笛和教堂的鐘聲———也許是丹麥舞臺上最奇異的小角色———圍繞着阿格尼特的求婚者屠夫辛采和同父異母的海明,他們都在試圖喚醒她心中的愛。與此同時,舞臺上響起更為激烈的和聲———那是波濤拍打海岸的聲音、暴風雨的怒吼和海鳥的嘶叫,所有這一切都預示着一個更強壯的人魚即將出現,緩緩的,他為阿格尼特勾畫出一個英俊騎士的人物,開誠布公地嚮她傾吐心中的願望和愛的夢想。

    陈雪松,刘寅龙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丹麥親王寫的序言前言(1)前言(2)英文版前言
目錄真正的野蠻人(1)真正的野蠻人(2)真正的野蠻人(3)
自然之子(1)自然之子(2)自然之子(3)擁有天賦需要勇氣(1)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2)擁有天賦需要勇氣(3)舞蹈學生(1)舞蹈學生(2)
舞蹈學生(3)舞蹈學生(4)邁入黃金時代(1)邁入黃金時代(2)
邁入黃金時代(3)邁入黃金時代(4)安徒生的處女作(1)安徒生的處女作(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