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上帝的指紋 Fingerprints of God 》
第99節:第三十四章 永恆的大廈(1)
葛瑞姆·漢卡剋 Graham Hancock
第三十四章 永恆的大廈
你有沒有過在晚上爬金字塔的經歷?一邊爬,一邊還擔心着被捕,心都要提到嗓子眼裏了。
這件事真的是難得嚇人,特別是爬大金字塔。雖然頂部有31英尺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它現在暴露在外面的最頂部的平臺仍然比地面高出450英尺。(1)它由203級石頭臺階組成,每一級石階的平均高度是2.25英尺。(2)
當我開始攀登的時候,我很快發現平均高度並不能說明問題。這些石階的高度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還沒有人的膝蓋高,有的幾乎齊胸,高不可攀。同時,每一個石階的平面也都非常窄,常常衹比我的腳寬一點兒。而且許多巨大的石灰臺階,從下面看起來非常結實,但實際上已經斷裂和破碎了。
爬了大約30級臺階的時候,我和桑莎就開始嘗到自討苦吃的滋味。我們的肌肉酸痛,膝蓋和手指變得僵硬,並且傷痕纍纍,可是我們爬了還不到全程的1/7,還有170多級臺階要爬。另一個讓我們擔心的是懸空在腳下的那令人暈眩的落差。當我沿着西南角那條斷裂的輪廓綫往下看時,我自己也對我竟然爬了那麽高感到吃驚。我感覺到自己頭皮一陣陣發麻:我們很容易大頭朝下栽下去,在巨大的石階上連碰帶撞,最後摔個腦漿崩裂、陳屍塔底。
阿裏允許我們停下幾分鐘喘口氣,但是很快他就打手勢示意我們得一鼓作氣接着往上爬。他還是以這條邊角綫當路標,迅速地消失在上面的黑暗中。
我和桑莎有點兒怯場,但還是跟了上去。
時間和任務
第35級石階非常難以攀登,它比我們剛剛爬過的任何一個石階都要大(除了最下端的那個石階外),估計每塊重達10到15噸。(3)這有違工程學的邏輯和常識。按理說金字塔越到上面,石塊的尺寸和重量越小要逐級遞減,以便於石頭運輸到上面。第1到第18級是遵循了這個道理:石塊的高度從地面的55.5英寸逐漸縮小到第17級的23英寸。但是突然,在第19級,石塊的高度陡升至36英寸。同時,石塊的重量也在增加:這些石塊的重量在1~18級衹有2~6噸,但在19級以上則增加至10~15噸。(4)石塊是從堅硬的石灰岩石中挖出來,被吊到離地100多英尺的高度,準確地放在預定的位置。
要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金字塔的建築師們需要有鋼鐵的意志,山羊的敏捷,獅子的力量和訓練有素的高空作業的信心。此時凌晨的冷風吹打着我的耳朵,呼嘯着要把我扔到空中。我想像着那些工人在這樣危險的高度(也許還要更高),把巨大的石塊--最小的也有兩個現代家庭轎車那麽重--吊起、放下,形成一個不停歇的生産流水綫,會是什麽樣子。
金字塔是花了多少時間修完的?有多少人為此工作?埃及研究學者們達成的共識是10萬個勞力,工作了20年。(5)人們也普遍同意,這不是一年到頭的建築工程。因為受到勞力的限製,實際上每年衹進行三個月。這三個月受尼羅河水泛濫的影響,是農閑季節。(6)
我一邊爬一邊提醒自己這些數據意味着什麽。讓建築者擔憂的不僅僅是成千上萬的15噸或者更重的巨石,還有就是如何長期地將這些平均每塊2.5噸的巨石,搬運至現場。具可靠估計,大金字塔一共由230萬塊石頭組成。(7)假設石匠一天工作10個小時,一年工作365天,根據數學計算,如果要在20年之內建成金字塔,他們每小時需要把31塊巨石擺放到位(每兩分鐘一塊巨石)。假設建築工作衹局限在每年三個月內進行,那這個數字還要加倍:每分鐘要運送4塊巨石,差不多是每小時240塊。
這種情景恐怕常常會出現在工頭的噩夢中。比如,采石場必須和木匠緊密合作,以確保巨石源源不斷地運到建築現場。還有如果有一個2.5噸重的巨石從第175層掉下來的話,將會是怎樣一個慘劇。
施工和管理上的障礙讓人望而卻步,此外還有金字塔本身所包含的幾何上的挑戰:金字塔的頂端必須正好對準底座的中間。任何一邊的傾斜哪怕衹有極小的誤差也會導致無法對齊。因此,金字塔的每一級臺階,每一塊巨石從底座一直到數百英尺以上,都必須保持極高的精確度。
斜面的討論(傾斜的愚蠢,斜面的愚蠢)
這麽精密、艱戲的工作,當時的埃及人是如何做到的?
到目前為止,有30多個彼此對立、互相爭辯的理論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大多數埃及研究學者認為埃及人一定使用了這種或那種斜面。比如,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傢I. E. S.愛德華就持這種觀點。他斬釘截鐵地說:"埃及人衹可能使用一種辦法來傳送重物,那就是用磚和土做斜面。這個斜面從地面開始一直延伸到他們想要的高度。"(8)
約翰·貝恩斯,牛津大學的埃及學教授同意愛德華的分析,並進一步闡述說:"隨着金字塔高度的增加,斜面的長度和地面的寬度也在增加,以便使其斜度(大概是1:10)保持不變,並且防止斜面倒塌。埃及人很可能從金字塔的不同側面搭建了不同的斜面。"(9)
要以1:10的斜度鋪設一條路直達大金字塔的頂部,需要4800英尺長而且所需的磚塊和泥土的體積是大金字塔的3倍(它的體積估計有800萬立方米而大金字塔的體積是260萬立方米)。(10)不論用什麽正常的方法,把重物從比這個坡度更陡的斜面拖上去都是不可能的。(11)如果選擇一個更小的斜度,這個斜面可能會大得不合常規、不成比例。
問題是長達數英裏,高達480英尺的斜面不可能像愛德華和其他的埃及研究學者們假設的,用"磚和土"做成。相反,現代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者們已經證明,斜坡道必須用比石灰岩更堅固的材質建成,否則斜面就會塌方。(12)
斜坡說顯然不能成立。因為工程完成之後,那剩餘的800萬立方米的磚石放到哪裏去呢?)所以有埃及研究學者提出埃及人在大金字塔的側面使用了泥磚做成的蠃旋斜面。這樣所需的材料自然較少了,但是它們卻很難到達金字塔的頂端。(13)而且蠃旋斜坡面越到頂端越窄,搬運如經巨大體積的石塊會越加睏難,以至最後連轉運都成問題。還有就是這種斜面會覆蓋了整個金字塔,使得建築師無法在建築的過程中測量整個工程的精確度。(14)
但是金字塔的建築者們實際測量了整個工程的精確度,他們得出了正確的結果:金字塔的頂點正正好好投影在底座的中央。它所有的角度和角落都分毫不差。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放在正確的位置,它的每一級臺階都是水平的--近乎完美地對稱。這些古代的建築大師們似乎想告訴人們建造如此精密的金字塔這些絶技衹是小意思。他們巧妙地使用他們的想象,金字塔雖在不是建造在北緯30°,卻也在非常接近的29°58′59″。正如一位前蘇格蘭皇傢天文學家觀察到的,這個緯度,是一個"可察覺的對北緯30度的偏離",但不一定是錯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1) | 第2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2) | 第3節:第一章 秘境地圖(3) | 第4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1) | 第5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2) | 第6節:第二章 南方大陸上的河流(3) | 第7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1) | 第8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2) | 第9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3) | 第10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1) | 第11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2) | 第12節:第四章 飛翔的禿鷹(3) | 第13節:第五章 古印加人的蹤跡 | 第14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1) | 第15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2) | 第16節:第六章 他來到這個混沌的世界(3) | 第17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1) | 第18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2) | 第19節: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3) | 第20節: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 | 第21節:第九章 過去和未來之王(1) | 第22節:第九章 過去和未來之王(2) | 第23節: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1) | 第24節:第十章 太陽門之都(2)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