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99节:虎兕相逢,可怜赳赳力绝伦(6)
刘绪义 Liu Xuyi
阳处父为何要这么做?原来阳处父过去是赵盾之父赵衰的部下,因此心里自然向着赵氏。《左传》文公五年,以宁赢的一席话道出了阳处父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阳处父之死,正是赵、贾之争的牺牲品。
谁知,暗杀阳处父的凶手却被当场逮住。狐射姑只好逃往潞国。赵盾也没把他怎么着,只是处置了凶手,顾念他过去的功劳,还把狐射姑的妻儿老小都派人送到他身边去了。
那么,赵盾为何要这么做呢?是因为他心太软吗?林汉达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或者是因为他贤良之故?《左传》宣公二年中引孔子之言称他为"古之良大夫";《春秋谷梁传》则称其为"忠臣之至"。
我认为都未必然。赵盾行事果敢而手辣。《左传》文公七年载狄人问贾季,赵衰和赵盾哪一个贤?贾季(就是狐射姑)回答道:"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他一点儿都不会心太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夺权。狐射姑暗杀阳处父,他不穷追猛打,只是不想留下一个欺人家小的骂名,相反把人家家小送走,其实是断了狐射姑回国之念。
他更不是孔子所讲的良大夫和谷梁传所说的忠臣。《春秋左传人物谱》中归纳得很是恰当。
首先,赵盾是一个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之人。身为托孤大臣,违背命令,另立新君,这算得上忠吗?如果先君命令不该执行,就应该在先君死之前力谏,而赵盾没有。违背遗嘱,另立新君,其实不过是赵盾排斥异己的一着棋子。在立新君问题上,他当初要立公子雍的时候,理由是为了结好秦国。但当他把狐射姑逼出国去之后,晋襄公夫人拉着公子夷皋到朝堂上哭闹之后,赵盾又改了主意,决定立夷皋为君,派人到秦国去阻止公子雍回国。而这个时候,先前被派到秦国去接公子雍的先蔑和士会已经护送着公子雍过了黄河。这时,赵盾一反原来要结秦晋之好的态度,断然改口说,立公子雍,秦国便是我们的朋友,现在立了公子夷皋,那么秦国就是我们的敌人了。于是他亲自出马,率大军去阻止公子雍。秦国人没提防赵盾来这一手,冷不丁被赵盾打了个束手不及,公子雍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和士会一气之下不愿意回国,留在秦康公手下做了大夫。这样出尔反尔的做法,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赵盾谋划深远的一招,就是要逼走先蔑和士会这两位极有才干的大臣。先前他故意不立公子夷皋,其实就是在试探国内有谁反对自己,引蛇出洞,结果把与自己有怨的狐射姑引出来,逼走一个;继而不立公子雍,其实是他早就打算好了的,目的是为了逼走士会。这样,士会在秦,狐射姑去狄,国内再无人敢与自己作对。
先蔑出使秦国之前,荀林父便有言在先:"夫人和太子都在,反而要到国外去寻国君,这是一定行不通的。并且建议他借口生病不要去。否则祸患就要降临。不想先蔑不听,荀林父又给他朗诵了《诗经·板》这首诗的第三章,先蔑没有听出诗里的意思: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然而,赵盾出尔反尔的做法还是招致了大臣的不满,箕郑父、先都、士谷、梁益耳、蒯得五位大臣便一起商量着要起来反对赵盾。这个时候,赵盾一点也没有心太软,相反,他命荀林父逮住这五人,关进监狱,报告晋灵公,要定他们的死罪。晋灵公回去告诉襄公夫人,襄公夫人大惊,这一杀又是五个,朝廷上的大臣都快没几个了啊。晋灵公又把他妈的话学给赵盾听,赵盾斥之为不懂事,这五个人照杀不误。
其次,赵盾是一个用人唯亲,偏袒本族的人。赵盾所做的都是为了赵氏宗族。一是对赵穿的任用。赵穿这个人,士会当年有交代:"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晋臾骈之佐上军也。"士会并没有冤枉赵穿,秦晋之战中,赵穿的表现可资证明。文公十二年,赵穿违反军纪,赵盾不但不追究其责任,反以大军袒护他;宣公元年,赵穿伐崇不力,赵盾未能惩罚他。
宣公二年,赵穿攻晋灵公于桃园,其背后显然就是赵盾的指使甚至谋划。这与晋灵公欲杀赵盾有着直接的关系。
宣公二年,晋灵公先是派一个叫鉏麑的人去暗杀赵盾,鉏麑跑到赵盾家,欲行暗杀之事,却看到赵看像平时一样,早己"盛服将朝","坐而假寐",见此情景,这个刺客竟然被吓怕了。《左传》却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说完,这个刺客就触槐而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