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雲   》 第96節:捨利弗之吼(1)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62.捨利弗之吼
  雨季過後,捨利弗尊者嚮佛陀道別,準備到外地弘法。佛陀祝願他旅途平安,身心都了無挂慮。他又希望捨利弗這次努力的弘法,不會遇到太多的障礙。捨利弗尊者表示感謝後,便起程離去。
  當天下午,一個比丘前來,嚮佛陀申訴捨利弗尊者待他的不是。他說:"我今天問捨利弗尊者往哪兒去的時候,他不僅沒有回答,更把我推倒在地上。跟着,他未有道歉,便繼續上路了。"
  佛陀對阿難陀說:"我相信捨利弗不應該去得太遠。派一個學僧前去追上他。我們今晚要在陀法講堂召開集會。"
  阿難陀照佛陀的吩咐去做。傍晚時,捨利弗尊者已與學僧回到精捨了。佛陀告訴捨利弗說:"捨利弗,我們大傢今晚在法講堂集會。一個比丘投訴,說你把他推倒在地上,而且全無歉意。"
  那天下午,目犍連和阿難陀兩位尊者在精捨內四處通傳晚上的集會。他們說:"你們都被邀參與今晚在法講堂的集會。捨利弗師兄今次有機會表現他的獅吼了。"
  當晚沒有一個比丘缺席。他們都想看看捨利弗尊者如何應付那些對他一嚮埋怨的比丘。捨利弗尊者是佛陀最信任的弟子之一,因而成為很多比丘所妒忌和誤會的對象。有些比丘認為佛陀對他過分信任。他們覺得捨利弗在僧團的影響力太大。一些被佛陀指責過的比丘更認為這是因為捨利弗在佛陀面前道說他們的長短。很多比丘簡直覺得捨利弗討厭。他們不能忘記數年前佛陀邀請捨利弗共分法座。
  阿難陀尊者還記得八年前有一個名叫俱迦利的比丘住在園精捨。他對捨利弗和目犍連的成見就是佛陀也勸他不過來。俱迦利認為他倆虛偽之極,所做的一切都衹是為了自己的野心。佛陀曾私下與他細談,告訴他這兩位長者其實非常真誠,所作所為也都是出自一片慈心。可惜俱迦利滿懷都是嫉妒和怨恨,對這些話聽而不聞。最後,他離開了精捨,前往王捨城找提婆達多尊者,更成了他日後的親信。
  也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阿難陀尊者起初不肯充當佛陀的侍從。若不是他提出不與佛陀同房共食等條件,阿難陀知道很多的師兄弟也都會對他抗拒。有些比丘就是覺得佛陀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照顧。阿難陀明白,他們這種憤恨的感覺是會使他們離棄佛陀的。
  阿難陀又記得一個來自撟賞彌的調牛聚落村的女子,她名叫摩剛提卡。她因為覺得佛陀沒有對她特別關懷而懷恨於心。她是一個美豔的婆羅門。她遇到佛陀時,佛陀已四十四歲。當時,摩剛提卡對佛陀一見傾心,一直想知道佛陀對她有沒有另眼相看。她想盡辦法引起佛陀的註意,但佛陀衹是如對一般人樣對待她。長久下去,她對佛陀的愛慕變為惱恨。後來她成為富薩的鬱提納王的妻子,便曾屢次用她地位的影響力來散播佛陀的謠言。她更對有關方面施壓,以防止佛陀舉行公開的法會。當鬱提納王的一個妃子三昧瓦提成為佛陀的在傢弟子後,摩剛提卡便千方百計加害於她。遇到這種種的難題,阿難陀嚮佛陀建議離開撟賞彌,往比較友善的地方弘法。但佛陀卻問他:"假如我們在別處也遇到同樣的羞辱和睏難,我們又怎麽辦?"
  阿難陀回答:"再往別處去。"
  佛陀不同意。"那是不對的,阿難陀。每次遇到睏難,我們都不應該氣餒。我們應該在睏難中把問題解决。阿難陀,如果我們實踐平等心,我們便不應被羞辱毀謗所睏擾。毀謗羞辱我們的人是傷害不了我們的。他們到頭來衹會傷害他們自己。當一個人嚮天上吐涎,上天不會為之氣結。涎沫也衹會跌落在吐涎人的臉上。"
  阿難陀對捨利弗應付目下情形的能力絶不擔心。佛陀信賴捨利弗是理所當然的。他實際上是僧團裏的賢能長者。在帶導僧團方面,佛陀也要藉助他的深思遠見。他是幾部經的著述者,其中包括大象足印經。在這部經裏,捨利弗以他的果行所見,用十分創新的角度來講說四大原素與五藴的關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第2節:1.為步行而行(2)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第4節:2.牧牛(1)第5節:2.牧牛(2)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第8節:4.受傷的天鵝(1)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第11節:5.一碗乳汁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第15節:7.白象之奬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第18節:9.慈悲之路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節:11.月下之笛
第22節:12.金蹄(1)第23節:12.金蹄(2)第24節: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