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99節:虎兕相逢,可憐赳赳力絶倫(6)      劉緒義 Liu Xuyi

  陽處父為何要這麽做?原來陽處父過去是趙盾之父趙衰的部下,因此心裏自然嚮着趙氏。《左傳》文公五年,以寧贏的一席話道出了陽處父這樣做的目的和結果:"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陽處父之死,正是趙、賈之爭的犧牲品。
  誰知,暗殺陽處父的兇手卻被當場逮住。狐射姑衹好逃往潞國。趙盾也沒把他怎麽着,衹是處置了兇手,顧念他過去的功勞,還把狐射姑的妻兒老小都派人送到他身邊去了。
  那麽,趙盾為何要這麽做呢?是因為他心太軟嗎?林漢達先生就是這麽認為的。或者是因為他賢良之故?《左傳》宣公二年中引孔子之言稱他為"古之良大夫";《春秋𠔌梁傳》則稱其為"忠臣之至"。
  我認為都未必然。趙盾行事果敢而手辣。《左傳》文公七年載狄人問賈季,趙衰和趙盾哪一個賢?賈季(就是狐射姑)回答道:"趙衰,鼕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註曰:"鼕日可愛,夏日可畏。"他一點兒都不會心太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奪權。狐射姑暗殺陽處父,他不窮追猛打,衹是不想留下一個欺人傢小的駡名,相反把人傢傢小送走,其實是斷了狐射姑回國之念。
  他更不是孔子所講的良大夫和𠔌梁傳所說的忠臣。《春秋左傳人物譜》中歸納得很是恰當。
  首先,趙盾是一個結黨營私、排斥異己之人。身為托孤大臣,違背命令,另立新君,這算得上忠嗎?如果先君命令不該執行,就應該在先君死之前力諫,而趙盾沒有。違背遺囑,另立新君,其實不過是趙盾排斥異己的一着棋子。在立新君問題上,他當初要立公子雍的時候,理由是為了結好秦國。但當他把狐射姑逼出國去之後,晉襄公夫人拉着公子夷臯到朝堂上哭鬧之後,趙盾又改了主意,决定立夷臯為君,派人到秦國去阻止公子雍回國。而這個時候,先前被派到秦國去接公子雍的先衊和士會已經護送着公子雍過了黃河。這時,趙盾一反原來要結秦晉之好的態度,斷然改口說,立公子雍,秦國便是我們的朋友,現在立了公子夷臯,那麽秦國就是我們的敵人了。於是他親自出馬,率大軍去阻止公子雍。秦國人沒提防趙盾來這一手,冷不丁被趙盾打了個束手不及,公子雍死於亂軍之中。先衊和士會一氣之下不願意回國,留在秦康公手下做了大夫。這樣出爾反爾的做法,到底是為什麽?
  其實,這是趙盾謀劃深遠的一招,就是要逼走先衊和士會這兩位極有才幹的大臣。先前他故意不立公子夷臯,其實就是在試探國內有誰反對自己,引蛇出洞,結果把與自己有怨的狐射姑引出來,逼走一個;繼而不立公子雍,其實是他早就打算好了的,目的是為了逼走士會。這樣,士會在秦,狐射姑去狄,國內再無人敢與自己作對。
  先衊出使秦國之前,荀林父便有言在先:"夫人和太子都在,反而要到國外去尋國君,這是一定行不通的。並且建議他藉口生病不要去。否則禍患就要降臨。不想先衊不聽,荀林父又給他朗誦了《詩經·板》這首詩的第三章,先衊沒有聽出詩裏的意思: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當芻蕘。
  然而,趙盾出爾反爾的做法還是招致了大臣的不滿,箕鄭父、先都、士𠔌、梁益耳、蒯得五位大臣便一起商量着要起來反對趙盾。這個時候,趙盾一點也沒有心太軟,相反,他命荀林父逮住這五人,關進監獄,報告晉靈公,要定他們的死罪。晉靈公回去告訴襄公夫人,襄公夫人大驚,這一殺又是五個,朝廷上的大臣都快沒幾個了啊。晉靈公又把他媽的話學給趙盾聽,趙盾斥之為不懂事,這五個人照殺不誤。
  其次,趙盾是一個用人唯親,偏襢本族的人。趙盾所做的都是為了趙氏宗族。一是對趙穿的任用。趙穿這個人,士會當年有交代:"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婿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晉臾駢之佐上軍也。"士會並沒有冤枉趙穿,秦晉之戰中,趙穿的表現可資證明。文公十二年,趙穿違反軍紀,趙盾不但不追究其責任,反以大軍襢護他;宣公元年,趙穿伐崇不力,趙盾未能懲罰他。
  宣公二年,趙穿攻晉靈公於桃園,其背後顯然就是趙盾的指使甚至謀劃。這與晉靈公欲殺趙盾有着直接的關係。
  宣公二年,晉靈公先是派一個叫鉏麑的人去暗殺趙盾,鉏麑跑到趙盾傢,欲行暗殺之事,卻看到趙看像平時一樣,早己"盛服將朝","坐而假寐",見此情景,這個刺客竟然被嚇怕了。《左傳》卻說:"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說完,這個刺客就觸槐而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