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 》 上午咖啡下午茶 》
林語堂:茶和交友(2)
賈平凹 Gu Pingao
因此,茶是凡間純潔的象徵,在采製烹煮的手續中,都須十分清潔。采摘烘焙,烹煮取飲之時,手上或杯壺中略有油膩不潔,便會使它喪失美味。所以也衹有在眼前和心中毫無富麗繁華的景象和念頭時,方能真正的享受它。和妓女作樂時,當然用酒而不用茶。但一個妓女如有了品茶的資格,則她便可以躋於詩人文士所歡迎的妙人兒之列了。蘇東坡曾以美女喻茶,但後來,另一個持論傢,“煮泉小品”的作者田藝恆即補充說,如果定要以茶去比擬女人,則惟有麻姑仙子可做比擬。至於“必若桃臉柳腰,宜亟屏之銷金幔中,無俗我泉石”。又說:“啜茶忘喧,謂非膏粱紈綺可語。”
據《茶錄》所說:“其旨歸於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所以如果要體味這些質素,靜默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也衹有“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夠體味出這些質素。自從宋代以來,一般喝茶的鑒賞傢認為一杯淡茶纔是最好的東西,當一個人專心思想的時候,或是在鄰居嘈雜、僕人爭吵的時候,或是由面貌醜陋的女僕侍候的時候,當會很容易地忽略了淡茶的美妙氣味。同時,喝茶的友伴也不可多,“因為飲茶以客少為貴,客衆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疏》的作者說:“若巨器屢巡,滿中瀉飲,待停少溫,或求濃苦,何異農匠作勞,但需涓滴;何論品賞?何知風味乎?”
因為這個理由,因為要顧到烹時的合度和潔淨,有茶癖的中國文士都主張烹茶須自己動手。如嫌不便,可用兩個小僮為助。烹茶須用小爐,烹煮的地點須遠離廚房,而近在飲處。茶僮須受過訓練,當主人的面前烹煮。一切手續都須十分潔淨,茶杯須每晨洗滌,但不可用布揩擦。僮兒的兩手須常洗,指甲中的污膩須剔幹淨。“三人以上。止■一爐,如五六人,便當兩鼎,爐用一童,湯方調適,若令兼作,恐有參差。”
真正鑒賞傢常以親自烹茶為一種殊樂。中國的烹茶飲茶方法不像日本那麽過分嚴肅和講規則,而仍屬一種富有樂趣而又高尚重要的事情。實在說起來,烹茶之樂和飲茶之樂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齒咬開瓜子殼之樂和吃瓜子肉之樂實各居其半。
茶爐火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鄭重地煽着爐火,註視着水壺中的熱氣。他用一個茶盤,很整齊地裝着一個小泥茶壺和四個比咖啡杯小一些的茶杯。再將貯茶葉的錫罐安放在茶盤的旁邊,隨口和來客談着天,但並不忘了手中所應做的事。他時時顧看爐火,等到水壺中漸發沸聲後,他就立在爐前不再離開,更加用力的煽火,還不時要揭開壺蓋望一望。那時壺底已有小泡,名為“魚眼”或“蟹沫”,這就是“初滾”。他重新蓋上壺蓋,再煽上幾扇,壺中的沸聲漸大,水面也漸起泡,這名為“二滾”。這時已有熱氣從壺口噴出來,主人也就格外註意。到將屆“三滾”,壺水已經沸透之時,他就提起水壺,將小泥壺裏外一澆,趕緊將茶葉加入泥壺,泡出茶來。這種茶如福建人所飲的“鐵觀音”,大都泡得很濃。小泥壺中衹可容水四小杯,茶葉占去其三分之一的容隙。因為茶葉加得很多,所以一泡之後即可倒出來喝了。這一道茶已將壺水用盡,於是再灌入涼水,放到爐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嚴格的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照理論上說起來,鑒賞傢認為第三泡的茶不可復飲,但實際上,則享受這個“少婦”的人仍很多。
以上所說是我本鄉中一種泡茶方法的實際素描。這個藝術是中國的北方人所不曉的。在中國一般的人傢中,所用的茶壺大都較大。至於一杯茶,最好的顔色是清中帶微黃,而不是英國茶那樣的深紅色。
我們所描寫的當然是指鑒賞傢的飲茶,而不是像店鋪中的以茶奉客。這種雅舉不是普通人所能辦到,也不是人來人往,論碗解渴的地方所能辦到。《茶疏》的作者許次紓說得好:“賓朋雜沓,止堪交鐘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吸水點湯,量客多少,為役之煩簡。”而《茶解》作者所說的就是此種情景:“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鬆濤。傾瀉入杯,雲光灧瀲。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1)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1)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 | 陳丹燕:咖啡旅行(2) | 陳丹燕:咖啡旅行(3) | 陳丹燕:咖啡旅行(4) | 陳丹燕:咖啡旅行(5) | 陳丹燕:咖啡旅行(6) | 陳丹燕:咖啡旅行(7) | 陳丹燕:咖啡旅行(8) | 陳丹燕:咖啡旅行(9) | 陳丹燕:咖啡旅行(10) | 陳丹燕:咖啡旅行(11) | 陳丹燕:咖啡旅行(12) | 陳丹燕:咖啡旅行(1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4) | 陳丹燕:咖啡旅行(15) | 陳丹燕:咖啡旅行(16) | 韓承煥:咖啡之旅(1) | 韓承煥:咖啡之旅(2) | 韓承煥:咖啡之旅(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