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册府元龜   》 捲九百八十◎外臣部·通好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外臣部·通好
  夫服遠以德先王之盛猷和戎為利昔賢之嘉論蓋所以屈已含垢繼好息民偃戢兵威道迎善氣自古之所尚矣。故。《易》曰: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蓋言聖人服萬物而不以威刑也。自春秋之後司籍所記或列於盛會或通乎!信使申以金幣之錫加之冠帶之寵或褒以爵秩或重其報宴接以殊禮式表乎!綏懷待以誠心用期於純固繇是邊鄙不聳師徒不勤荒裔清寧表裏悅穆蓋躋民於仁壽之域而馴緻乎!太平之業者未始不繇斯也。已。
  魯宣公八年春白狄及晉平。
  十年晉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伏於晉(赤狄路氏最強故服役衆狄)秋會於攢函衆狄服也。襄公四年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無終山戎國名樂其衆臣)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欲戎與晉和。《莊子》魏絳)晉侯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魏絳曰:諸侯親服陳新來和將觀於我我德則睦否則攜貳勞師於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諸華中國)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公曰:然則莫。若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貴貨易士(薦聚也。易猶輕也。)士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聳懼狎習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四也。(頓壞也。)鑒於後羿而用德度(以後羿為鑒戒)遠至邇安五也。君其圖之公說使魏絳盟諸戎民事田以時(傳言晉使能用善謀)。
  漢文帝時匈奴單於遺。《漢書》雲:北州以定願寢兵休士養馬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得安其處故使郎中係淺奉書請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捨(捨居止也。)。
  武帝時匈奴謀歸漢使不降者蘇武馬宏等馬宏者前副光祿大夫王忠使西國為匈奴所遮忠戰死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歸此二人欲以通善意。
  和帝時南單於於漢北遺竇憲古鼎容五鬥其傍銘曰: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憲乃止之。
  前秦苻堅時匈奴左賢王衛辰遣使降於堅遂請田內地堅許之中護軍賈雍遣其司馬徐斌率騎襲之因縱兵掠奪堅怒曰:朕方魏絳和戎之術不可以小利忘大信昔荊吳之戰事興蠶婦澆瓜惠梁宋息兵夫怨不在大事不在小擾邊動衆非國之利也。所獲資産其悉以歸之免雍官以白衣領護軍遣使和示之信義辰,於是入居塞內貢獻相尋西秦吐𠔌渾視連既立通聘於乞伏乾歸拜為白蘭王。
  宋高祖西伐長安索虜嗣先取姚興女乃遣十萬騎屯結河北救之大為帝所破,於是遣使求和自是使命歲通。
  齊武帝永明中扶南國王臣僑陳如耶跋摩遣使上啓曰:天化撫育感動靈祗四氣調伏願聖主尊體起居康禦皇太子萬福六宮清休諸王妃主內外朝臣普同和睦鄰境士庶萬國歸心五豐熟災害不生士清民泰一切安穩臣及人民國土豐樂四氣調和道俗濟濟並蒙陛下光化所被鹹荷安泰。
  後魏太武太平真君五年三月遣使者四輩使西域太延元年五月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
  二年六月。又遣使六輩使西域西魏文帝大統十六年大軍東討齊師恐蠕蠕乘虛寇掠乃遣帳內都督楊薦往諭和好以安慰之。
  北齊神武以魏孝靖興和三年五月使使與蠕蠕通和。
  後周太祖西魏大統十一年突厥土門部落稍盛願通中國帝遣酒泉鬍安諾陀使焉其國皆相慶曰:今大國使至我國將興也。
  武帝建德元年二月遣大將軍昌城公孫深使於突厥。
  隋文帝開皇八年突厥處羅侯死遣長孫晟往吊仍賫陳國所獻寶器以賜雍閭。
  十一年三月壬午遣通事捨人。若幹洽使於吐𠔌渾十八年百濟王昌使其長史辯那來獻方物屬興遼東之役遣使奉請為軍導帝不許詔曰:往歲為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將討之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
  是年突厥啓民可汗為達頭所攻帝令發兵助啓民伐之啓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諸姓蒙威恩赤心歸服並將部落歸投聖人可汗來也。或南入長城或往白道人民羊馬遍滿山𠔌染幹譬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煬帝大業三年三月遣羽騎尉朱寬使於琉球國。
  是年啓民可汗上表乞依大國服飾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帝以為不可乃下詔曰:先王建國夷夏殊風君子教民不求變俗斷文身鹹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何必化諸削裧縻以長纓豈遂性之至理非包荒之遠度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敘庶類區別彌見天地之情仍璽書答啓民以為磧北未靜猶須徵戰但使存心孝順何必改變。
  唐高祖武德四年定襄王李大恩敗突厥頡利於雁門先是漢陽公瑰太常卿鄭元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等各使於突厥頡利並拘之我亦留其使人前後數輩至是為大恩所挫,於是大懼乃放順德還更請和好獻魚膠數十斤欲令二國同於此膠帝嘉之放其使者特勒熱寒阿史德等還蕃賜以金帛。
  七年八月壬申頡利可汗遣其從叔畢特勒阿史那思摩來朝帝引申禦榻頓顙固辭帝謂之曰:頡利誠心遣特勒朝拜今見特勒如見頡利引之就坐因伏而言可汗稱陛下馭中原突厥據漠北各一方何敢相犯但為漢人不交構也。今見秦王即為要契請子子孫孫永為蕃附。
  是月丁酉遣尚書左僕射裴寂使於突厥。
  八年七月壬戌吐𠔌渾遣使請和。
  九年辛巳突厥頡利率十萬餘騎突武功京師戒嚴進寇高陵太宗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範馳六騎幸渭水之上與頡利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其首帥皆下馬羅拜頡利請和詔許焉幸城西刑白馬與頡利同盟於便橋之上。
  太宗貞觀十六年夏四月薛延陀以前擾漢南遣使謝罪。
  二十一年十二月乙亥高麗使第二子莫離支高任武朝賀因謝罪帝許納之。
  高宗儀鳳四年二月吐蕃贊普卒遣使賫璽書往吊之。
  玄宗開元元年十二月吐蕃遣其大臣來求和丁酉命有司引吐蕃使宴於三殿。
  六年春正月辛醜北夷請和乃降璽。《書》曰:突厥煞省表具知往者默啜狂逆為人之蠹。又詐降遣使於我求婚我國傢不違賞賜無數所在軍鎮為之解嚴遂背信乘虛縱兇深犯損我百姓陷我數州從此之後常行賊計近者梟戮實謂天誅卿能舉前事之非有降和之請但能誠實何慮不依。且漢日有呼韓邪是卿族類既率部落來慕中華終保寵榮足為前鑒今契丹奚等輸款入朝皆封郡王各賜公主放歸所部以息其人卿。若能來此是成例官榮重功則授財帛賞善斯行此乃國傢所餘亦是卿之所要。若懷姦設變口順心違應朝不朝以惡繼惡還學默啜自取殘亡想卿解思不至於此也。
  七年六月吐蕃遣使請和求皇帝親署誓文帝以為昔歲和親已有成約而今何乃重請盟書但信必繇衷聿尋前化足矣。不許大享使因賜其束帛用修前好以雜采二千段賜贊普五百段賜贊普祖母四百段賜贊普母二百段賜可敦一百五十段賜坌達廷一百三十段賜論乞力徐一百段賜尚贊咄及大將軍大首領各有差皇后亦以一千段賜贊普五百段賜贊普母二百段賜可敦。
  九年二月丙戌突厥遣使來朝獻方物。且通和好帝降璽書謂曰:國傢舊與突厥和好之時蕃漢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國傢買突厥馬羊突厥將國傢采帛彼此豐足皆有便宜自三四十年已來不似舊時法用總緣默啜可汗失信遂令使命不通一口稱和一心即背每將兵馬常抄邊軍天嗔地知人怨神怒身被誅滅,豈不繇茲今可汗承破亡之遺餘驗違負之得失禍福斯在吉兇可見計合早相依附如何久事遲回仍襲甘涼復行抄劫初聞為惡不能無怪賴自遣使至此通和國傢如海之容如天之覆不念既往之過以納將來之誠可汗。若實好心求為和好計彼此百姓各得自安斟酌一生更亦何慮。若言無準定意有翻覆還似往日可汗。又違今時明信不煩更差使命徒令再遣往來至於邊疆之任侵掠自當更擬宜審思之。
  十年五月戊午突厥遣大首領阿史德敦泥熟來和授右驍衛大將軍員外置放還蕃。
  十二年五月新羅賀正使金武勳還蕃帝降書謂新羅王金興光曰:卿再承正朔朝貢闕庭言念所懷深可嘉尚。又得所進雜物等並逾越滄波跋涉草莽物既精麗深表卿心今賜卿錦袍金帶及采素共二千疋以答來獻至宜領之。
  二十一年正月命工部尚書李使於吐蕃製曰:繼好之義雖屬邊鄙受命以出必在親賢事欲重於當時禮故崇於殊俗選衆之譽無出宗英工部尚書李體合柔嘉識緻明允為公族之領袖是朝廷之羽儀今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漢廷公卿非無專對有懷於遠夫,豈能忘宜持節充入蕃使所司準式發遣以國信物一萬疋私覿二千疋皆雜以五采遣之。
  二十三年三月命內使竇元禮使於吐蕃使悉諾勃藏還蕃命通事捨人楊紹賢往赤嶺以宣慰焉二十四年八月甲寅突厥騎施遣大首領鬍祿達幹來求和許之宴於內殿授左金吾將軍員外置賜錦衣一副帛及采一百疋放還蕃。
  二十六年八月命中官魏泰使於突厥騎施降書謂突厥騎施可汗曰:朕與可汗結為父子恩義所感骨肉何殊可汗乃信彼小子自生疑阻前後使往非不具論自爾已來當所迷也。使至省表以變其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既效忠誠深可嘉尚朕本意相待如初父子之間更敦前好凡為君須守信義不信則身危。若外飾甘言內藏姦計未能有損終必自傷想可汗通明固不至於此巧言似實深宜察也。若忠信不易更復何憂千秋萬歲俱享多福故令中使專達少信悉朕意焉。
  肅宗上元元年正月吐蕃遣其大臣論吐蕃彌來請和。且請與吐𠔌渾復鄰好。
  元年建寅月甲辰吐蕃遣使來朝請和敕宰相。《郭子》儀蕭華裴遵慶等於中書宴設。
  代宗寶應四年二月兼御史大夫李之芳使於吐蕃兼御史中丞崔倫為之副通舊好也。
  永泰元年正月以四鎮行營節度使馬為南道和蕃使。
  三月吐蕃請和遣宰相元載杜鴻漸等於興唐寺與之盟而罷。
  三年三月命大理少卿楊濟兼御史中丞使於吐蕃舊好也。
  九月楊濟自吐蕃使還吐蕃遣其首領論位藏等百餘人隨濟來朝謝申好也。
  十月乙酉引吐蕃使見於宣政殿丙申命宰相宴吐蕃使論位藏於中書。
  天歷二年二月遣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薛景西使於吐蕃舊好也。
  三年七月命左散騎常侍蕭昕兼御史大夫持節充吊祭回紇可敦使。
  德宗以大歷十四年五月即位八月命太常少卿韋倫持節使吐蕃統蕃俘五百人歸之。
  建中元年四月太常少卿韋倫至自吐蕃自大歷中吐蕃聘使前後數輩皆留之不遣俘獲其人必遣中官部統徙之江嶺因緣求財及給養之費不勝其弊去年鼕吐蕃大興師以三道來侵一自靈武一自山南一自蜀約蹤齊舉會帝初即位以德綏四方徵其俘囚五百餘人各給衣一襲使倫統還其國與之約和敕邊將無得侵伐吐蕃始聞歸其人不之信及蕃俘入境部落皆畏威懷惠其贊普乞立贊謂倫曰:不知是來也。而有三恨奈何倫曰:未達所云:乞立贊曰:不知大國之喪而吊不及哀一也。不知山陵之期而賻不成禮二也。不知皇帝舅聖明繼立已發衆軍三道連衡今靈武之師聞命輒回矣。而山南之師已入扶文蜀師已趨灌口追。且不及是三恨也。及發使奉贄不二旬而復命蜀帥上所獲戎俘有司請準舊事頒為徒隸帝曰:要約著矣。言庸二乎!乃各給縑二疋衣一襲而歸之。
  五月以韋倫為太常卿復使吐蕃十二月倫至自吐蕃與其宰相欽論明思等五十五人皆至獻其方物初吐蕃見倫再至甚歡既就館聲樂以娛之留九日而旋兼遣其渠帥報命倫一歲再往復絶域戎夷奉教無此之速者也。
  二年二月以萬年令崔漢衡為殿中少監持節使西戎初吐蕃遣使求沙門之善講者至是遣僧良文素二人行二歲一更之。
  十二月入蕃使判官監察御史常魯與吐蕃使論悉諾羅等至自蕃中初魯與其使崔漢衡至列館贊普令止之先命取國信敕書既而使謂漢衡曰:來敕雲:所貢獻物普領訖今賜外甥少信物至領取我大蕃與唐舅甥國耳何得以臣禮見處。又所欲定界州之西請以賀蘭山為界其盟約請依景竜二年敕書云:唐使到彼外甥先與盟誓蕃使到此阿舅亦親與盟乃邀漢衡遣使奏定魯使還奏帝為改敕書以貢獻為進以賜為寄以領取為領之。且謂曰:前相楊炎不循故事致此誤耳其定界盟約並從之。
  三年九月和蕃使殿中少監兼御史中丞崔漢衡與吐蕃使區頰贊至自蕃中時吐蕃大相尚結息忍而好殺以嘗覆敗於劍南思刷其恥不肯約和其次相尚結贊有材略因言於贊普請定界明約以息邊人贊普然之竟以結贊代結息為大相約終和好期以十月十五日會盟於境上。
  四年二月以鴻臚卿崔漢衡兼御史大夫持節答蕃使送區頰贊等歸蕃。
  六月答蕃使判官監察御史於頔與吐蕃使論頰沒藏等至自青海。
  興元元年二月以御史大夫於頎為右散騎常侍尋加兼御史大夫往涇州已來宣慰吐蕃仍與州府計會頓處時吐蕃款塞請以兵助平國難故遣使焉。
  八月甲子以右武衛將軍周皓為太僕卿兼御史大夫宣慰回紇使。
  貞元二年二月辛未以水部員外郎趙聿為倉部郎中兼侍御史入吐蕃使。
  九月丁未詔遣左監門將軍康成使於吐蕃初吐蕃大相尚結贊纍遣使請盟會定界乃命成使之至上砦原與結贊相見結贊令其使論乞陀與成同來甲寅以左千牛大將軍裴謂為吏部侍郎充入蕃使俄以吐蕃退遂不行其年鼕吐蕃入寇陷????夏二州詔加河東節度使馬燧綏鞍麟勝招討使燧乃將兵次石州時吐蕃深入人馬疾疫渠帥論頰熱因退貞元三年正月燧引軍還太原。
  三年二月以前太子右諭德崔氵為檢校左庶子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使。
  三月丁酉以左庶子李充入吐蕃使。
  五年七月以殿中監嗣滕王湛然為太子賓客回鶻使如故。
  六年春回鶻忠貞可汗為其弟所殺而篡立國人殺篡者立忠貞之子為可汗乃遣達比特勒梅錄將軍告忠貞可汗之哀於我。且請册新君也。
  十三年二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臯奏南詔前年於州築得城一所今請據舊境歸還已受領訖。
  十九年五月吐蕃使論頰熱等至其年以右竜武將軍薛亻丕兼御史大夫使於吐蕃。
  二十年五月以秘書監史館修撰張薦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依前史館修撰持節吊贈吐蕃以左金吾衛將軍薛徑為檢校工部尚書兼右金吾將軍兼御史大夫持節和吐蕃。
  憲宗永貞元年十一月以通王府長史孫果為鴻臚少卿兼御史中丞持節充册立回紇使其月以衛尉少卿侯幼平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告册立等使元和四年正月命中官元文政往渤海充吊祭册立使。
  七月吐蕃遣使來和好。
  五年五月吐蕃遣使論思頰熱來朝並歸鄭叔矩路泌之柩及叔矩男武延等一十三人叔矩會盟使崔漢衡之從事泌渾之從事貞元初吐蕃背盟所陷凡二十餘年竟不屈節因歿於蕃中至是請和故歸其柩。
  六月宰相與吐蕃使語中書令廳蕃使拜階下宰相階還半禮。
  七月以陝州大都督府左司馬兼通事捨人李為鴻臚少卿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入吐蕃使仍賜紫金魚袋太子中捨人吳暈為丹王府長史兼侍御史為之副。
  七年正月癸未以鴻臚卿張茂宣充入回鶻使通事捨人張賈副焉。
  二月吐蕃東道節度論誥都宰相尚綺心兒以書遺鳳翔節度使李惟蘭惟蘭奏獻之。
  三月命宰相於中書與吐蕃使議事。
  七月以京兆府功曹李為殿中侍御史充入新羅副使。
  八年正月命內侍李重充渤海册立宣慰使。
  十一月黔中奏昆明夷請歸其先侵之地。
  十一年二月授渤海使國信以歸。
  五月命中使二人送回鶻使歸國。
  十一月以宗正卿李誠兼御史中丞充入回鶻使。
  十二年四月吐蕃以贊普卒來告己未以右衛將軍烏重兼御史中丞充吊贈吐蕃贊普使。
  五月癸亥以右補闕段均為殿中侍御史充吊贈吐蕃使。
  十三年三月渤海國遣使李繼常等二十六人來朝十月鳳翔節度使鄭餘慶奏吐蕃遣使好。
  穆宗元和十五年即位八月乙亥命宰臣召吐蕃使於中書議事十月命高品竇千乘使於吐蕃。
  十月庚午朔以太子中允張賈為太府少卿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入吐蕃答請和好使庚辰命宰臣留吐蕃使於中書議事以郯王府長史邵同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持節入吐蕃充答請和好使。
  十二月以左散騎常侍崔元略充党項宣撫使丁醜改命太子中允李寮兼侍御史充党項宣撫副使。
  長慶元年十二月豐州刺史李祜奏先入回鶻使裴通高品袁有直並回鶻六十四人到鵜泉。
  二年二月癸酉吐蕃遣使十五人來請定界甲戌召對於麟德殿賜有差。
  八月鳳翔送落蕃人宇文律等一百八十人詔付京兆府詳勘尋令親族識認任其歸還。
  十月辛酉以太子僕杜載為太僕少卿兼御史中丞持節充答吐蕃謝會盟禮畢使仍賜服金紫。
  敬宗初即位雞林人前右監門衛率府兵曹參軍金卿進狀請充入本國宣慰副使從之。
  寶歷元年三月以前蘄州刺史於人文為司門郎中攝御史中丞持節入回鶻充吊祭册立使仍賜紫金魚袋以右贊善大夫裴常守本官兼侍御史為之副四月以前江南西道觀察推官試大理評事陳夫守河南府雒陽縣丞兼監察御史充入回鶻吊祭册立使判官仍賜緋魚袋。
  十月以嶽王傅成杭為右庶子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答賀正使仍賜紫金魚袋以太常博士劉幼復為殿中侍御史為之副仍賜緋魚袋以前萬年縣丞韓為大理丞兼殿中侍御史入吐蕃答賀正使判官仍賜緋魚袋。
  二年二月鳳翔節度使進到落蕃回鶻四人敕旨令付鴻臚寺待有還蕃使即放歸國。
  十月靈武節度使奏收得吐蕃石金山等四人詔委本道節度使差人送付本界遊奕吐蕃取領聞奏仍優賞發遣。
  文宗太和二年十二月以前棣州刺史唐弘實為莒王傅兼御史大夫持節充入吐蕃答賀正使。
  三年十二月庚寅西川監軍判官張士謙奏南蠻宣尉回得蠻人事物金盞銀水瓶等並進首領王{X123}巔狀一封雲:被杜元穎欺擾蕃界。又云:南蠻續自羌專使奏事乙亥郭釗。又奏蒙{X123}巔差使送書信共四角以聞。又奏追還三百餘裏。
  五年五月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奏南蠻放還先虜掠百姓工巧僧道約四十人到本道。
  十一月入吐蕃使宗正少卿李從易至蕃中。
  六年十一月以少府少監田早守本官兼御史中丞持節充入吐蕃答賀正使仍賜紫金魚袋。
  十年夏四月九姓回鶻可汗薨以左驍衛將軍皇城留守唐弘實為右金吾衛將軍兼御史大夫持節充入回鶻吊祭册立使。
  八年春正月庚申鳳翔節度使李聽進吐蕃贊普賀正表函。
  九年五月辛酉入朝回紇進太和公主所獻馬射女子七人沙陀小兒二人。
  十一月以宗正少卿李從簡守本官兼御史中丞持節充入吐蕃答賀正使仍賜紫金魚袋。
  開成元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答賀正使。
  二年十一月天德奏吐蕃東北道元帥論夷加羌使信物乃木夾到本道以其書信上聞。
  三年秋七月新羅王金徵遺淄青節度使奴婢帝矜以遠人詔令卻歸本國。
  四年三月以太子詹事李景儒為入吐蕃使。
  武宗會昌二年十一月吐蕃贊普卒遣使論普熱入朝告哀遣將作少監李景入蕃吊祭。
  三年八月黠戛斯遣使諦德伊斯難珠來朝九月與黠戛斯敕。《書》曰:皇帝敬聞黠戛斯可汗將軍諦德伊斯難珠至覽書並白馬二疋具悉可汗降精鬥極雄朔漠以為君稟耀旄頭分天街而建國特負英豪之氣夙推驍馭之才眷想嘉猷載深寤嘆來書云:溫仲令將軍歸國後漢使不來溫仵合去日朕書具雲:速遣報章此當遣重臣册命自是可汗未諭此意報答稍遲來信。又云:道路隔絶蓋為山川悠遠未得與可汗封壤接連非是兩國之情猶有阻隔想可汗明識無復緻疑。又云:兩地致書彼此不會。且書不可以盡言言不可以盡意況蕃漢文字傳譯不同祗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豈必緣飾詞語以此交歡想每欲思惟先相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誠。又云:欲除兩楹間惡刺如此之事最為嘉言緣回鶻據雄北方為一代君長諸蕃臣伏百有餘年今可汗掃除穹居大雪讎恥功業既高於前古威聲已振於北荒固當深務遠圖,豈可更留餘孽黑車子不度德量力敢保寇讎則是侮可汗獨力嚮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況可汗前來訪送公主雲:上天入地必須覓得今。若捨而不問何以取信朕懷想可汗乘彼盛秋長驅精騎問回鶻逋逃之罪行黑車子後服之誅取。若拾遺役無再舉從茲蕩定,豈不美歟來書。又云:送公主到彼無一語來緣公主纔離可汗五日便被回紇劫奪所遣來使盡被殺傷公主二年之中流離沙漠事已隔遠所以不再敘言然趙蕃去日已具感悅之心足表殷勤之意。又聞今秋欲移往回紇牙帳滅其大國便保舊居足使諸蕃威畏回鶻絶望稍近漢境頗謂良圖所云:請發遣兵馬期集公處緣黑車子猶去漢界一千餘裏在沙漠之中從前漢兵未嘗到彼比聞回鶻深意嘗欲投竄安西待至今秋朕當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緣邊四鎮要路出兵料可汗攻討之時回紇必當潛遁各令邀截便可梟擒此是軍期須如符契想可汗必全大信用葉一心諦德伊斯難珠朕已於前殿面對兼賜宴樂並依來表更不滯留朕續遣重臣便申册命故先達此旨令彼國明知册命之禮並依回紇故事可汗爰始立國臨長諸蕃須示鄰壤情深宗盟義重以此鎮撫誰敢不從宜體至懷共宏遠略春暖想可汗休泰將相以下並存問之黠戛斯者亦名紇吃斯本前代堅昆國在回紇西北自稱李陵之後初破回紇國之時得太和公主以天傢貴種。又與國同姓令達幹十人送公主至塞上中路為烏介可汗所得盡殺黠戛斯使人乃質公主同行及黠戛斯上表問公主所在及所遣使者十人帝顧問宰臣議者奏以黠戛斯是回紇深讎今烏介可汗尚須與通和令自將兵馬求殺使者罪人兼討黑車子容納可汗之罪帝心末决以回紇故事自平祿山之後歲賜絹三萬疋以為定製。又黠戛斯有可汗之名慮不臣禮宰臣。又奏雲:今黠戛斯與回紇故事不同未有大功安敢邀利如肯同回紇稱臣即加册命不爾便停無傷國體兼許為宗盟可以尊卑諭之令展子孫之禮帝意乃定故降此書。
  僖宗乾符二年南蠻騎信遣使乞盟許之。
  梁太祖乾化元年州以回紇可汗所與書來上製以左監門衛上將軍楊沼為右驍衛上將軍押領回紇等還蕃。又河中奏回紇宣慰諭使楊沼押領二蕃酋長一百二十人歸本國事。
  後唐武皇天四年契丹阿保機大寇中武皇遣使連和因與之面會於州東城大具享禮延入帳中約為兄弟謂之曰:唐室為賊所篡吾欲今鼕大舉弟可以精騎二萬同收汴雒保機許之賜予甚厚留馬三千匹以答貺左右鹹勸武皇可乘間虜之武皇曰:逆賊未殄不可失信於夷狄自亡之道也。乃盡禮遣之。
  莊宗同光初滄州奏偵間契丹國舅撒剌宴送羊馬於幽州申和好。
  二年八月幽州進契丹國舅撒剌宴書。
  三年七月丁巳靈武奏恩賜回紇王敕書降已送甘州。
  四年正月幽州李紹斌奏契丹阿保機與臣貂裘一生吐蕃𠔌渾杜每兒爰生李紹威遣梅老茹真貢馬明宗初篡嗣遣供奉官姚坤空函告哀至契丹西樓屬阿保機在渤海。又徑至慎州崎嶇萬裏既至謁見保機延入穹廬保機身長九尺被錦袍大帶垂後與妻對榻引見坤坤未致命保機先問曰:聞爾漢江河南河北各有一天子信乎!坤曰:河南天子今年四月一日雒城軍變今兇問至矣。河北總管令公比為魏州軍亂先帝詔令除討既聞內難衆軍離心及京城無主上下堅册令公請主社稷今已順人望登帝位矣。保機曰:漢國兒與我雖父子亦曾彼此讎掣俱有惡心與爾今天子彼此無惡足得歡好爾先復命我續將馬二萬騎至幽鎮已來與爾傢天子面為盟約我要幽州令漢兒把捉更不復侵汝漢界。
  天成初阿保機死其母令次子德光權主牙帳明年德光遣其使梅老等三千餘人來好。又遣使為父求碑石帝許之賜予甚厚並賜其母纓絡錦采自是山北安靜蕃漢不相侵擾天成元年九月幽州趙德均奏先羌軍將陳繼威使契丹部內今使還得狀稱今年七月二十日至渤海界扶餘府契丹族帳在府城東南隅繼威既至求見不通竊問漢兒言契丹主阿保機已得疾其月二十七日阿保機身死八月三日隨阿保機靈柩發離扶餘城十三日至烏州契丹主妻始受卻當府所持書信二十七日至竜州契丹主妻令繼威歸本道仍遣撩括梅老押馬三匹充答信同來繼威見契丹部族商量來年正月葬阿保機於木葉山下兼差近位阿思沒骨餒持信與先入蕃天使供奉官姚坤同來赴闕告哀兼聞契丹部內取此月十九日一齊舉哀朝廷及當府前後所差人使繼威來時見處分候到西樓日即並放歸。
  十月辛醜契丹告哀使沒骨餒見言契丹國主阿保機今年七月二十七日薨敕曰:朕以近纘皇圖恭帝道務安夷夏貴洽雍熙契丹王世豫歡盟禮交聘問遽聞兇訃倍軫悲懷可輟今月十九日朝參。
  二年四月奏黎州狀南使趙和於大渡河南起捨一間留信物十五籠並雜箋詩一捲遞至闕下初郭崇韜平蜀之後得王衍昔獲蠻俘數十以天子命令殿直李楷持國信賜其國王並歸其俘囚楷入其部為止於界上惟國信與蠻俘得往月餘乏食而還續有轉牒稱督爽大長和國宰相布燮等上大唐皇帝舅奏疏一封自鶴枯發遞歷機美白崖爽等。又入弄梗演習白鸚鵡郡繕裔爽等。又入平夷新安寧遠標莎差人轉送黎州其紙厚硬。若皮筆力遒健有書詔體後有督爽陀酋忍爽王寶督爽彌勤忍爽董德義督爽長坦綽爽楊布爽等所署有采箋一軸轉韻詩三章章三韻共十聯有類擊筑詞時有思本朝姻親之意理亦不遜其褚中之物即卻返其國信舊封猶存復命左衛上將軍烏昭遇等再往使焉至西川知李楷。又不能進遂回。
  十一月契丹使梅老等三十餘人見傳本主願和好之意帝謂侍臣曰:俱保邊鄙以安疲民朕豈辭降志耶彼既求和足得懷柔矣。
  三年正月己酉契丹主阿保機妻差使送前振武副使劉在金到行闕賜在金錢帛銀器金帶鋪陳氈褥甚厚。
  長興元年五月青州奏所與高乞國敕書鈿函已付本國知後宮。
  七月振武張方進呈納契木書二封。
  二年五月癸亥青州上言有百姓過海北樵采附得東丹王堂兄京尹污整書問慕華行止欲修貢也。
  閏五月青州進呈東丹國首領耶律羽之書二封。
  七月乙未兗州奏密州淮口準敕放過往來商客一千八十八人。
  十二月丙辰幽州奏契丹乞通和好。
  三年正月庚子契丹遣使拽骨等來朝。
  五月己亥契丹朝貢使迭羅卿辭歸蕃迭羅卿來求歸刺帝初欲遣之大臣爭之未决會幽州趙德均狀奏及楊檀皆言其不可遣帝意方解仍曰:鮮卑好朕意在息邊悉所共求但不遣敵即有詞其前骨捨利朕欲放還冀不全阻其請執政不敢復爭乃遣從北使歸蕃。
  十一月乙巳州節度使張敬達奏探得契丹主在黑榆林南撩刺泊率蕃族三百帳見製造攻城之具雲:蕃界無草欲藉漢界水草詔親直指揮使張萬全供奉官周務謙賫書國信雜采五百疋銀器二百兩往賜契丹主。
  四年五月丙戌契丹國使述骨卿三十四人入朝其年契丹耶律德光以兄東丹王突欲在闕下其母繼發使申款朝廷亦優容之賜突欲姓李氏名贊華出鎮滑州以莊宗夫人夏氏嫁之。
  愍帝應順元年正月乙亥契丹遣都督沒辣幹來朝獻馬四百駝十羊二千先是遣供奉官西方入契丹復命故有是獻。
  末帝清泰三年八月戊午契丹遣使梅裏來朝其年契丹遣使銀折梅裏入朝。
  晉高祖即位於晉陽改號天福元年車駕將入雒閏十一月甲戌契丹主舉酒言於帝曰:餘遠來赴義大事已成皇帝頃赴京都今已令大相溫勒兵相送至於河梁要過河者即多少任意餘亦。且在此州俟京雒已定便當北轅執手相泣久不能別脫白貂裘以衣帝贈馬二十匹戰馬一千二百匹仍誡曰:子子孫孫各無相忘焉。
  二年二月契丹太子解裏捨利梅老等到闕見。
  四月契丹宮苑使李可與到闕見。
  三年八月戊寅以左僕射劉句為契丹册禮使左散騎常侍韋動為副使給事中盧重册契丹太後使贈賜帛器皿有差。
  九月庚申契丹使廷信押按各馬往雒京般取後唐公主丙寅趙延壽進馬二匹謝恩放燕國長公主歸幽州。
  十一月契丹遣梅裏賫書到闕賀範延光歸明其月戊寅契丹命使以寶册上帝徽號曰:英武明義左右金吾六軍儀仗兵部法物太常鼓吹殿中省扇等並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陳列帝受徽號畢禦殿受百官賀。
  四年十月契丹使近臣崔廷勳領兵交戍於丘之北帝遣中官李威以吳赴上酹遣而勞之。
  十一月戊子契丹遣遙折來使因聘吳越。
  五年四月甲子契丹使興化王來聘。
  十一月契丹使捨利來聘緻馬百匹及玉鞍狐裘等其年回紇可汗仁美遣使貢良馬白玉謝册命也。
  六年四月己未契丹使述括來聘。
  七月壬戌涇州奏西涼府留後李文謙今年二月四日閉宅門自焚遣元入西涼府譯語官楊行實與來人賫三部族蕃書進之。
  八月蕃通事康王六自契丹回覆遣使焉。
  六年九月遣供奉官李延業以時果送於契丹。
  十一月契丹遣使楊通事與供奉官李仁廓同到闕見。
  七年春正月庚午契丹遣使達剌已下三十六人來聘。
  三月乙夕卩朔契丹通事高模翰來聘。
  閏三月遣殿直馬延理內班王延斌送櫻桃於契丹六月辛酉契丹遣達剌於來聘癸亥遣殿直張延杲使於契丹。
  少帝以天福七年六月乙醜即位八月宣喚契丹王母使捨利共一十二人宴於崇德殿。
  八年漢高祖時為太原節度使奏以太原往例每年差人押送葡萄往契丹今年伏候敕旨有詔罷之高祖曰:此土産常物廢而不行必啓戎心以生怨也。
  周太祖廣順元年二月丁未左千牛衛將軍朱憲使於契丹復命契丹主充欲復遣使骨支伴送朱憲歸京師。又賀我登極兼獻良馬一駟仍達蕃情雲:兩地通歡近因晉祖議和好之理為遠大之謀。
  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將軍姚漢英右神武將軍華光裔使於契丹辭各賜襲衣銀帶絹采三百疋銀器五十兩契丹入朝使大御賜重錦五疋衣著三百疋銀器百兩別賜衣著五十疋馬價衣著一百五十疋副使賜有差曳刺五人各賜中錦一疋衣著五十疋仍遣供奉官李誦押援兵防送至樂壽。
  八月契丹遣幽州教練使曹繼筠護送宰相趙瑩喪柩至其傢先是開運末虜陷京城瑩與馮玉李彥韜俱遷於北塞未幾卒至是方歸喪柩。
  二年正月涇州史光懿言回紇可汗遣悉裏來等四人到州迎接進奉回使。
  十月沙州僧興賫表辭回紇阻隔回紇世世以中國主為舅朝廷亦以甥呼之沙州陷蕃後有張氏世為州將後唐同光中長史曹義金者遣使朝貢靈武韓洙保薦之乃授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處置使其後久無貢奉至是遣僧辭其事。
  其月淮南送高麗使陳參等到闕見敕有司賜酒食衣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册府元龜》簡介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捲二◎帝王部·誕聖捲三◎帝王部·名諱
捲四◎帝王部·運歷捲五◎帝王部·創業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