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詩百話 》
98.唐人詩論鳥瞰
施蜇存 Shi Zhecun
本文目的在將唐人關於詩的評論研究作一個鳥瞰。其實,我在講詩的時候,已隨時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情況,本文衹是再綜合一次而已。詩論、文論,都屬於文學批評,是文藝學的一個專題。關於唐代詩論,已有郭紹虞、羅根澤、朱東潤、方孝嶽諸傢的專門研究成果,各種版本的《中國文學批評史》講得都很詳盡,讀者可以參閱。我也沒有能力講得更多,更好些。此外,陸佩如的《中國詩史》,也講到過唐人詩論,讀者亦可與各本《中國文學批評史》參詳。因此,本文衹是把唐人詩論作一個簡單的提綱,所以名之曰鳥瞰①。
文學批評,産生於文學繁榮的時代。繁榮是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現象。唐詩在繼承齊、梁、陳、隋及北朝的基礎上,逐漸繁榮,逐漸形成了本時代的文化特徵。王、楊、盧、駱以後,詩風大盛,作為唐詩第一個特徵的律詩,在聲律、體製等各方面都成熟了。從初唐到中唐前期,詩人們所要研究的,主要是格詩的“格”和律詩的“律”。我們合稱為“格律”。漢魏以來傳統的五言古體詩,唐人稱為格詩。格詩要講究“風骨”。這個名詞,到晚唐時,皮日休、陸龜蒙寫作“風格”。可知,風格就是風骨。後世文論傢沒有註意這一字之變,往往把風格與風骨認為是不同的概念,因此就講不清楚。律詩的“律”,是指音律而言,不是“法律”、“規律”的“律”。所以唐人論律詩,都註意於詞句的音樂性。
初唐時期的詩論,較多的是關於律的研究。齊梁詩人瀋約首創的四聲八病說,在這個時期被重視而采用了。四聲是平、上、去、入。在兩句詩中,要使字聲和諧,就創造並確定了調聲的方法。就是所謂“平仄粘綴”。八病是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都是上下二句之間的聲病。例如平頭是指上下二句第一字和第二字都同聲。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一聯中,芳、提,都是平聲;時、壺,也都是平聲。讀起來就不美聽了。這叫做犯了平頭之病。“避忌聲病”,也是當時詩人所十分註意的。
律詩要用對偶句。如何作對,也是初唐人最關心的。上官儀首先歸納出六種對法:(一)正名對(即的名對。如以“天地”對“日月”)。(二)同類對(如以“秋雨”對“春風”)。(三)連珠對(如以“微微”對“漠漠”。又名疊字對,重言對)。(四)雙聲對(如以“槐黃”對“柳緑”。用雙聲字)。(五)疊韻對(如以“旁皇”對“尚羊”。用疊韻字)。(六)雙擬對(如以“花明柳暗”對“月白風清”)。此後就有人接着研究對法。元兢作《髓腦》,提出六種對法。崔氏提出三種對法,皎然提出八種對法。
有一個日本和尚弘法大師,在貞元年間來中國求佛法。他也關心中國詩學。抄集了不少中國詩學資料,回國後編成一書,名曰《文鏡秘府論》,以供日本詩傢藉鑒。我國初、盛唐時期有許多研究詩格的著作,例如元兢的《髓腦》,王昌齡的《詩格》,至今均已亡失,幸虧《文鏡秘府論》中還保存了一部分。《文鏡秘府論》的內容,即以研究聲病為主,據此書的記錄,八病已擴大到“二十八種病”,對法已增添到“二十九種對”。根據此書所反映的情況,可知唐代初期的詩論,集中於研究律詩的聲病及對偶。
關於詩的風骨與作用,未見有專書論述。但陳子昂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中慨嘆於“漢魏風骨,晉宋莫傳”。“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絶”。李白作《古風》詩,也說“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杜甫作《戲為六絶句》,以表示他的詩學觀點。他以為作詩應“方駕屈宋”,不應作“齊梁後塵”。這些論調,雖然僅見於片言衹語,都分明看得出他們在詩的辭藻及思想內容兩方面,都主張恢復到魏晉以上,直到《詩經》、《楚辭》。
元結編《篋中集》,就是針對當時詩傢衹講究聲病而不註意詩的內容及作用的。他在序文中說:“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辭,不知喪於雅正。然哉?彼則指詠時物,會諧絲竹,與歌兒舞女,生汙惑之聲於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聽而誦之,則未見其可矣。”他雖然批評近世詩人的“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但並不否定這種詩。他以為這種“會諧絲竹”的詩,衹能用於私室宴會,讓歌兒舞女去謳唱,以供嬉樂,而正宗的詩,則必須風骨雅正,為“方直之士”、“大雅君子”所“聽而誦之”。這個觀點,就為後來白居易把詩分為諷諭、閑適、感傷三類的根據。
貞元、元和、長慶這一段時期,經梁肅,柳冕、權德輿、獨孤及而至於韓愈,古文運動的文藝理論在唐代文學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有許多思想觀點,從初唐以來已有人分別提到,但到韓愈纔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係統。他在捍衛儒道的基本思想上,對文學的社會作用與創作方法,提出了明確的口號。他主張“文以載道”,就是說文學作品要有思想性。一般詩人都以詩的功能為“緣情體物”,即歌詠事物,以抒發性情。“載道”就是對“緣情”的否定。他主張為文要“能自樹立,不因循”。又主張為文要“務去陳言”,“詞必己出”。都是提倡文學的創造性,反對摹仿古人,反對襲用陳言濫調。這些話都是針對當對文風的弊病而說的。
白居易對詩的觀點,更為積極。他在給元稹的一封長信中痛快淋漓地講了詩的意義和作用。他主張詩要為政治服務。在上的統治階級應當“以詩補察時政”,在下的詩人應當“以歌泄導人情”。詩必須通過比興手法寓有諷刺時政的作用。所謂“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否則,但有美麗的佳句,而不起諷諭作用,無益於治道,那就衹是“嘲風雪,弄花草”的無聊作品而已。他說自己在年輕時,做過許多詩,朋友都以為好。其實還沒有認識到作傢的任務,年長做官以後,與人談話,常常關心時事;讀書史時,多研求政治得失。於是,纔知道文章應當為時代而作,詩歌應當為時事而作。這些話,就是說文學創作必須能夠反映時代和社會。白居易的詩論,已接近了近代西洋文學中現實主義的理論,但另一方面,也還是繼承並發揚了“六義”的傳統詩教。
從韓愈到白居易的詩論,雖然如洪鐘震雷,驚動當代。但在同時代詩人的實踐中,可以說沒有起多大的作用。溫飛卿、李商隱反而把綺辭麗句推上了高峰。賈島、姚合,仍然依靠風雲花草,才能成詩。這時的詩傢,已不必再研求四聲的粘綴和八病的避忌,他們所註意的是搜集許多可以摹仿、抄襲學習的佳句。編成一本摘句圖,作為自己的“枕中秘”。例如齊已有《玄機分別要覽》一捲,摭錄古人詩聯,以風、賦、比、興、雅、頌為分類法。姚合有《詩例》一捲,亦是摘取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李洞有《詩句圖》一捲,取賈島警句五十聯及其他唐人警句五十聯。鄭𠔌有《國風正訣》一捲,亦是摭取諸傢詩聯,分為六門,註明其比興意義。這些書現在都不傳了。現在衹存皎然的《詩式》五捲,張為的《詩人主客圖》一捲。這兩種書,仍是以摘選佳句為主。總之,從中唐後期至唐末,詩學研究都集中在律詩的句法。
司空圖的《詩品》一捲,是唐代詩論中突出的著作。他用二十四首四言詩描寫二十四種詩的境界,或說風格,例如他描寫“典雅”的詩境雲: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緑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詩寫得很好。但要從這樣一首詩中體會典雅的詩境,至多也衹是一種象徵性的詩銘,我以為不能算是文學批評。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日
①“島瞰”是個外來語,中國原來沒有。它是bird—eyeview的譯語。如鳥飛空中,俯瞰大地,雖見全形,實在衹是一個輪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王績:野望 |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楊炯:從軍行 | 4.五七言絶句四首 | 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 8.雜言歌行三首 | 9.陳子昂:感遇詩(上) | 10.陳子昂:感遇詩(中) | 11.陳子昂:感遇詩(下) | 12.王梵志詩 | 13.初唐詩餘話 | 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 | 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 | 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 | 18.高適:燕歌行 |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 | 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 | 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 22.邊塞絶句四首 | 23.五言絶句四首 | 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