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传记 》 子金山侃史:曹操 喋血中原 》
六十七 十萬大兵殺過來
子金山 Zi Jinshan
袁紹决定出兵也不是那麽容易,內部人事方面的政治鬥爭相當激烈,這直接影響了袁紹的决策。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字顯思)、次子袁熙(字顯雍)、幼子袁尚(字顯甫)。
袁譚的品行有口皆碑,而且纍立戰功,那青州其實就是袁譚打下來的;幼子袁尚卻長得最帥,又加上袁紹的後妻劉氏極為偏愛袁尚,枕頭風當然常吹給袁紹,袁紹也驚嘆這小兒子的英姿美顔,便打算讓袁尚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但自古承嗣應先立長子,怎麽辦?袁紹便把自己老爹對自己用過的歪招用在了自己兒子身上(袁紹被過繼給自己的伯父):把袁譚過繼給了自己的哥哥為後,這下長子反而成了從子,沒有了繼承人的資格,又任命袁譚為青州刺史,使之遠離了冀州,下一步該要明確袁尚為繼承人了。
雖然沒有來得及明確袁尚的地位,但從他不顧沮授的勸諫分配四州來看,那意思是很明白的,冀州牧的位置就是留給小兒子的。這下文武官員們也就不可避免地暗分成了兩派,開始各為其主地相互拆起臺來。
就像現在有些國際上的所謂政治傢一樣:逢中必反,衹要中國政府出臺的政策,不管對錯,先否定了再說。那袁紹手下的謀士們也是如此德行,衹要是對方提出的建議,一概先指責攻擊再說。
幾個主要的謀士都已確定了自己將來效忠的對象,逢紀、審配選中的是袁尚;而辛評、郭圖,則擁護袁譚;這四位相互攻擊是不留任何餘地的,但未表態支持任何一方的田豐、沮授卻要遭受兩方面的同時攻擊,在打擊這二位的時候,還有一位重要人物摻和了進來,那就是袁紹本人!
當初在曹操遠征劉備時,竭力建議袁紹襲擊許都的田豐現在改變態度了,該打的時候沒打,現在曹操已經班師,駐軍官渡,而袁紹這時反而决定進攻許都。田豐堅决反對此時出兵:
“曹操既破劉備,許都不再空虛,安能避虛而擊實?況曹操用兵,出神入化,計謀變化無窮,毫無軌跡可尋;軍雖少難以輕視,應按兵等待時機。將軍現據山川而守險要,役四州之人力,地固若金湯,人四方雲集,宜外結英雄,內奬農桑,後選拔精銳,覓敵之軟肋,勤出而迭擊,亂黃河之南。敵顧右,我攻左;敵救左,我擊右,則敵必疲於奔命,人不能安。我無勞苦,敵已窘睏,不出三載,即可坐勝。現棄必勝之謀略,卻付成敗於一戰。萬一不期,後悔莫及也1
袁紹心說:前時勸出兵的是你,現在阻出兵的還是你,怎麽反過來正過去都是你的理?咱倆誰是主帥呀?决定不理睬田豐的勸阻,照常興師。
那田豐卻不顧袁紹的盛怒,竭力勸諫,袁紹實在受不了這位了,便以為敵宣傳、擾亂軍心的罪名,下令逮捕了田豐,腳鐐手銬,囚入獄中。
同時將那才子陳琳所撰之討曹檄文,傳遍天下各州郡,先從輿論上把曹操搞臭再說。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提十萬大軍、萬餘精騎進駐黎陽。大軍未動之時,沮授已預感到此行不妙,便召集全族,散光了自己所有的財産,本族衆人不解,沮授慨然長嘆:“此行功成,威無不加;戰事若敗,一切難保,痛哉1
兄弟沮宗不以為然:“曹操兵力脆弱,不堪一擊,你怕從何來?”沮授慘然而答:“以曹操之智謀偉略,又藉天子之旗旌號令,豈得易勝?我雖剋公孫瓚,軍實已疲憊。況主上驕傲,部將頑劣,此戰必瓦解我大軍。昔日揚雄有言:‘六國愚哉!為秦王而弱周主。’正應我今日情景。”
此時袁軍已與曹軍隔河相望。袁紹命大將顔良,率部渡河,圍攻東郡太守劉延所據守的白馬,沮授諫曰:“顔良性孤僻,雖然驍勇,但非帥纔,不應用其獨當一面。”
袁紹心裏暗暗冷笑:我之大將,又豈能是你輩所能盡知?隨即不理沮授所勸,仍派顔良率軍渡過黃河,威風凜凜地殺嚮了白馬。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 開篇八卦 | 一 一個極品怪物(1) | | 一 一個極品怪物(2) | 二 劉備創業兩字真訣 | | 三 餓虎遇到了小羊羔(1) | 三 餓虎遇到了小羊羔(2) | | 四 就這麽糊裏糊塗的敗了 | 五 煮了一鍋夾生飯(1) | | 五 煮了一鍋夾生飯(2) | 六 照準屁股來一腳(1) | | 六 照準屁股來一腳(2) | 七 挂長的參謀不易當(1) | | 七 挂長的參謀不易當(2) | 八 曹操與呂布的單挑 | | 九 你有高人,我有大傻(1) | 九 你有高人,我有大傻(2) | | 十 嘗了一回做俘虜的滋味(1) | 十 嘗了一回做俘虜的滋味(2) | | 十一 濮陽解圍靠“蝗軍”(1) | 十一 濮陽解圍靠“蝗軍”(2) | | 十二 沒了詩意的春天(1) | 十二 沒了詩意的春天(2) | | 十三 讓人眼暈的定陶戰役 | 十四 不服氣就接着較量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