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九十八回水族各神聖來參 宗傢三兄弟發聖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岸上花根總倒垂,水中花影幾千枝。
  一枝一影寒山裏,野水野花清露時。
  故國幾年仍縉笏,異鄉終日見旌旗。
  凱歌聲息連雲起,水族諸神知未知?
  卻說旗牌官報道:“船頭下一道紅光燭天而起,紅光裏面涌出三位神道,都是朱衣象簡,偉貌豐髯,口口聲聲叫說道山呼、山呼,萬歲、萬歲,小的們不知是個甚麽神道,特來稟告元帥老爺得知。”三寶老爺原來擡出聖旨牌去,衹指望鬼怪妖魔不來作吵,哪曉得又驚動了這等一班有名神道。聽知得這一場兇報,沒奈何,衹得浼求天師,怎麽着發他們回去。天師到底是個慣傢,即說道:“二位元帥不要吃驚,我和你且坐到將臺上,看他怎麽來,卻怎麽回他去。”
  果然是二位元帥、一位天師,坐在將臺之上。衹見三位神道朱衣象簡,偉貌豐髯,聲聲叫道:“萬歲!萬歲!”天師問道:“三神朝謁,願通姓名。”第一位說道:“小神洋子江上水府顯靈至聖忠佐濟江王之神。”第二位說道:“小神洋子江中水府顯靈順聖忠佐平江王之神。”第三位說道:“小神洋子江下水府顯靈大聖忠佐通江王之神。”天師道:“三位水府何事到此。”三位水府說道:“聖旨在上,特來朝參。”天師道:“朝參已畢,請退。”三位水府應一聲“是”,一擁而去。
  道猶未了,船頭下又是一道紅光燭天而起,紅光裏面認出一位神道,又是朱衣象簡,偉貌豐髯,口口聲聲道:“山呼萬歲!”天師道:“來者何神?早通名姓。”其神道:“小神江瀆廣源順濟王楚屈原大夫是也。”天師道:“廟祀何處。”江神道:“江之源發於岷峨山下。小神之廟,立於成都府中。”天師道:“廟貌雄壯麽?”江神道:“舊時廟貌卑淺不稱,得宋文潞公重加修飾,煥然一新。”天師道:“文潞公何由到此?”江神道:“文潞公少時隨其父越任蜀州幕官,道過成都府,晉謁小神之廟。是小神先一晚吩咐奉祀官等收拾停當,灑掃祠庭,候宰相到此。奉祀官得之於心,明日伺候,果見文潞公到。奉祀官接之甚勤,且引導細觀畫壁,且言祠廟廢興之故。文潞公大驚,說道:『你這奉祀官何如此殷懃也?』奉祀官說道:『夜來江瀆靈神報說今日宰相下臨。相公異日之宰相,不敢不敬。』文潞公笑一笑,說道:『宰相非所望,但得宦遊成都,當令廟貌一新,不至若此卑淺。』慶歷中,文潞公果以樞密直知益州,聽事之三日,謁小神廟,凄然有感,心上正在躊躇,忽前奉祀官叩頭禮拜。文潞公嘆一聲,說道:『事物興廢俱有數,人生何處不相逢。』昔年多謝殷懃,今日果然宦遊也。』奉祀官說道:『他日必為宰相,豈止官宦遊我成都。』文潞公道:『原我說來宰相非所望,衹得宦遊成都,當令廟貌一新。此言豈敢自食!』實時下令鳩材飭工,計新祠廟。甫下令之明日,江水大漲,漫山漫嶺而來。漲頭上推下十抱之木有數千百根,竟奔小神之廟而止。未幾漲消。文潞公大喜,說道:『天從人願。』命工取之,充為廟材。物麯盡利,人官盡能,小神之廟遂雄壯甲於天下。這卻不是廟貌舊時卑淺,得文潞公一新!”天師道:“你今日來此何幹?”江神道:“聖旨在上,特來朝參。”天師道:“朝參已畢,請退。”江神應一聲“是”,一擁而去。
  道猶未了,船頭下又是一道紅光燭天而起。紅光裏面閃出一位神道,龐眉皎發,美髭髯,面如童少,博帶峨冠,連聲道:“萬歲!萬歲!萬萬歲!”天師道:“來者何神?早通名姓。”其神道:“小神九江八河之上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姓蕭名伯軒是也。”天師道:“尊神原來是太洋洲上蕭老官人。後面是哪個?”蕭公道:“後面是豚子蕭祥叔。”天師道:“再後面是哪個?”蕭公道:“再後面是小孫蕭天任。”天師道:“都是同時得道麽?”蕭公道:“小神生於宋,得道於鹹淳初年。”天師道:“尊神不消講得,平生剛正自持,言笑不苟,美美惡惡,裏閭鹹為之質正,宋鹹淳間為神。曾附童子,先事言禍福,動若發機。鄉民相率朝謁,立廟於新淦之太洋洲,福澤一方,萬代瞻仰。貧道附近在竜虎山,頗知顛末,衹不知令嗣君幾時得道?”蕭公道:“豚子生於元至正中,仕為靈陽主簿。靈陽劇盜潑天王劫縣庫藏,逼勒縣官,豚子不屈而死。上帝謂豚子生前忠正,死後剛方,命為神着於鄉,鄉人合祀於小神之廟。”天師道:“令孫幾時得道?”蕭公道:“小孫於洪武中,仕為白溝河巡檢司巡檢,死王事。上帝謂死雖非命,聰明正直,足以為神。目今尚水着聞。”天師道:“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為神也。可喜!可喜!”蕭公道:“過承誇奬。”天師道:“尊神來此貴幹?”蕭公道:“聖旨在上,特來朝參。”天師道:“朝參已畢,請退。”蕭公應聲“是”,領着子和孫一擁而去。
  去猶未了,衹見船頭下一道紅光燭天而起,紅光裏面又閃出一位神道,濃眉虯髯,面如黑漆,紗帽圓領,皂靴角帶,連聲叫道:“萬歲!萬歲!萬萬歲!”天師道:“來者何神?早通名姓。”其神道:“小神姓晏名成仔,官拜平浪侯,本貫臨江府清江鎮人氏。”天師道:“原來是晏公都督大元帥。”晏公道:“小神忝居天師桑梓,但上下之分相懸,不及請益。”天師道:“尊神平生嫉惡如探湯,少不善,必面叱之。鄉人起敬起畏,動輒曰:『得無晏君知乎?』貧道平日敬恭之有素者,衹不知尊神初仕居何官?”晏公道:“小神元初以人材所選入官,為文錦局堂長。元人暴虐,徵求無厭。局官舊管供應宮錦,有機戶濮二者,坐織染纍,鬻二女、一子賠償上官。小神憐其無辜,出俸資代之;不足,脫妻簪珥滿其數。濮得爺子完聚,日夜焚香告天。上帝素重小神剛正廉謹,遂命為神。小神承上帝命,奄忽於官,傢人初不之知也。小神死之日,即先暢騶導於裏之曠野,峨冠博帶,護呵甚嚴,裏中人見之愕然,莫不稱嘆,說道:『晏氏之子榮歸故鄉,人材官如此誇耀。』月餘,小神輿櫬而歸,裏中人且駭且疑。及至相語,則見之日,即小神官捨死之日也。裏中人始驚異。傢人啓棺相視,棺中一無所有,乃知小神屍解為神,立廟祀之。厥後小神頗奉職於九江八河之上,無少差失雲。”天師道:“久仰!久仰!今日到此,有何尊幹?”晏公道:“因為寶船中有聖旨在外,故此特來朝參。”天師道:“朝參已畢,請回罷。”晏公應一聲“是”,一擁而起。
  言猶未了,船頭下又是一道紅光燭天而起。紅光裏面閃出一位神道,金盔金甲,耀眼爭光。兼且人物長大,聲響如雷,連聲叫道:“萬歲!萬歲!萬萬歲!”天師道:“來者何神?早通名姓。”其神道:“小神姓風名天車,官拜沿江遊奕神是也。”天師道:“你何處出身?”遊奕神說道:“小神生於蜀之酆都。生下地來,有三衹眼,一隻觀天,凡遇烈風暴雨,無不先知;一隻觀地,凡有桑田滄海,無不先知;一隻觀人,凡有吉兇禍福,無不先知。因小神觀天、觀地、觀人無不先知,故此上帝授小神一個沿江遊奕之職,專一報天上之風雲,江河之變遷,人間之禍福。”天師道:“曾有何顯應?”遊奕神道:“宋丞相陳堯咨未遇之時,有遠遊,泊舟三山磯,先一日請謁,具告他來日午時有大風突至,舟行必覆,公宜避之,陳唯唯稱謝。到明日,自朝至中,天清氣朗,萬裏無雲。舟人纍請解纜,陳不許,舟人再三促之,陳說道:『緊行,慢行,先行,衹有許多路程,更待同行。』舟一時開發殆盡,片帆風飽,無限悠揚,舟人嗟嘆不已。甫及午牌時候,忽然西北上一朵黑雲漸漸而起,起到大頂上之時,大風暴至,折木飛沙,怒濤如山。同行舟收拾不及,不免沉溺之患,陳舟如故。舟人始信陳語,跽而致謝。陳心亦異小神之報,每欲謝無由。他日焦山下又見小神,陳揖小神近前緻禮,問小神故。小神具告他是沿江遊奕神,以公他日當做宰相,故奉告。陳說道:『何以報德?』小神說道:『貴人所至,百神理當接衛,不敢望報。但願求《金光明經》一部,乘其力,稍可遷秩。』陳唯唯。這正叫做:君子一言重於九鼎。陳他日專遣人送三部《金光明經》,詣三山磯投之。小神原日衹求一部,因得陳三部,連升三級,陳宰相得小神免一時沉舟之患,小神得陳宰相升平等數級之官。這一段情由,就是小神顯應。”天師道:“今日到此何幹?”遊奕神說道:“因為寶船之上有聖旨在外,特來朝參。”天師道:“朝參已畢,請回罷。”遊奕神應聲“是”,天師又說道:“尊神且慢去,貧道還有一事相問。”遊奕神說道:“有何事見教?”天師道:“你職掌遊奕,可曉得朝廷麽?”遊奕神說道:“朝廷一動一靜,神鬼護佑;一語一嘿,神鬼欽承。豈有不曉得之理?”天師道:“你既曉得,這如今萬歲爺可在南京麽?”遊奕神說道:“在南京。”天師道:“前日有信,聞說道朝廷營建北京,有遷移之意,果是真麽?”遊奕神說道:“是真。萬歲爺已曾御驾親臨北京城裏,這如今又轉南京來也。遷都之意已决,衹還不曾啓行。”天師道:“不曾啓行,還是貧道們有緣。”遊奕神拜辭而去。老爺道:“怎見得不曾啓行還是有緣?”天師道:“便於復命,不是有緣何如?”
  道猶未了,船頭上一道黑煙燭天而起。老爺道:“黑煙起處,又是個甚麽神道麽?”天師道:“多謝元帥老爺照顧,今日中間擡出聖旨牌去,接待了這一日江河上有名神道。今番卻又不是個神道,卻又有些確氣哩!”老爺道:“怎見得不是個神道?”天師道:“先前的神道,都是紅光赤焰,瑞氣祥煙,並沒有些黑氣,今番黑氣衝天,一定是個妖魔鬼怪也。”
  道猶未了,一聲響,一道氣,半邊青,半邊紅,上拄天,下拄地,攔住在船頭之下。元帥老爺吃了一慌,問說道:“這是甚麽?”天師道:“這卻古怪,是一段長虹。”老爺道:“這虹是些甚麽出處?”天師道:“虹即蝀,陰陽交接之氣,着於形色者。”王爺道:“古有美人虹,那是甚麽出處?”天師道:“那是《異苑》上的話,說道古時有一夫一婦,傢道貧窮,又值饑饉,食菜根而死,俱化成青紅之氣,直達鬥牛之墟,故此名為美人虹。蘇味道有一首詩可證?詩說道:紆餘帶星渚,窈窕架天潯。
  空因壯士見,還共美人沉。
  逸勢含良玉,神光藻瑞金
  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三寶老爺說道:“蝀便是真的,還望天師收起它去纔好。”天師道:“貧道不敢辭!”好天師,說一聲“不敢辭”,已經手裏捻着訣,一個訣打將去。天師的訣豈是等閑,盡是天神天將蜂擁一般去。一聲響,早已不見了那條蝀,恰好散做一天重霧,伸手不見掌,起頭不見人。老爺道:“這重霧又是個甚麽出處?”天師道:“霧是山中子,船為水革及鞋,苦沒有甚麽出處。”王爺道:“難道沒有甚麽出處?昔日黃帝與蚩尤對敵,九戰不能勝。黃帝歸於泰山,三日三夜,天霧冥冥。有一個婦人,人的頭,鳥的身子。黃帝知其非凡,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說道:『吾乃九天玄女是也。子欲何問,何不明言?』黃帝說道:『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何術以能之麽?』女人說道:『從霧而戰,萬戰萬勝,從霧而隱,萬隱萬匿。』這豈不是個出處麽?還有梁伏梃《早霧詩》一律為證:水霧雜山煙,冥冥見曉天。
  聽猿方忖岫,聞獺始知川。
  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沂沿。
  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三寶老爺說道:“蝀又散做一天重霧,都是些古怪,卻怎麽處他?”天師道:“還是貧道做他的對頭。”好天師,說聲“對頭”,早已又是一個訣打將過去。一聲響,那一天重霧,猛然間潑天大晴。船頭之下,恰好又是一棵老松樹,上沒了枝,下沒根腳,無長不長,無大不大,筆筆直站在帥字船前頭。老爺道:“今番又變做一棵老松樹,好惱人也!”王爺道:“大夫鬆是個貴物,怎麽反惱人哩!”天師道:“難道松樹就全是貴物?”王爺道:“有哪些不貴處?”天師道:“方山有野人出遊,看見一個虯髯使者,衣異服,牽一百犬追迫而去。野人問說道:『君居何處?去何速也?』使者說道:『在下傢居偃蓋山。此犬戀傢,不欲久外,故去速。』野人尾之,使者至一古鬆下而沒。野人仰視古鬆,果仰偃如蓋,卻不知野人白犬之故。忽一老翁當前,野人問其故。老翁指古鬆說道:『此非虯髯使者乎?白犬則其茯苓也。』野人大悟,知使者為古鬆之精。松樹成精,豈是個貴物?”王爺道:“唐明皇遭祿山之變,鑾輿西幸,時事可知矣!禁中枯鬆復生,枝葉蔥菁,宛如新植者。落後肅宗果平內難,唐祚再興,枯鬆呈祥,這豈不是貴物?”天師道:“天台有怪鬆,自盤根於宕穴之內,輪囷逼側而上,身大數圍,而高四五尺。磊砢然,蹙縮然,幹不假枝,枝不假葉,有若竜攣虎跛,壯士囚縛之狀,豈是個貴物?”王爺道:“庾頡嘆和嶠說道:『和君森森如千尺鬆,雖磊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豈不是個貴物?李德林有一律詩為證:結根生上苑,擢秀邇華池。
  歲寒無改色,年長有倒枝。
  露自金盤灑,風從玉樹吹。
  寄言謝霜雪,真心自不移。”
  三寶老爺說道:“二位再不消苦辯。衹今日之間,一條長虹散為一天重霧;一天重霧,收為一棵古鬆,中間一定是個鬼怪妖魔,這等搬鬥。似此搬鬥之時,怎得行船?怎得復命萬歲爺?”天師道:“元帥之言深有理,待貧道審問他一番,看他是個甚麽緣故。”天師實時披發仗劍,踏罡步鬥,念念聒聒。念了一會,聒了一回,提起劍,喝聲道:“你是甚麽妖魔?你是甚麽鬼怪?敢攔我們去路麽?你快快的先通姓名,後收孽障。少待遲延,我這裏一劍飛來,斷你兩段!那時悔之,噬臍無及!”那棵松樹果然有靈,一聲響,一長長有千百丈長。天師喝聲道:“唗!何必這等長!”那棵松樹一聲響,一大大有百十圍之大。天師又喝聲道:“唗!何必這等大。”那棵松樹長又長,大又大,好怕人也。天師披着發,仗着劍,喝聲道:“唗!你或是個人,就現出個人來;你或是個鬼,就現出個鬼來;你或是個對象,就現出對象來。你或是護送我們,就明白說我是護送;你或是要求祭祀,就明白說我要祭祀;你或是負屈含冤,就明白說我是負某屈、含某冤,要取某人命,要報某人仇。怎麽這等衹是不吐,起人之疑?”
  天師這一席話,說得有頭有緒,不怕你甚麽人不聳聽。那棵樹果然的有靈有神,能大能小,一聲響,一轂碌睡翻在水面上。天師吩咐旗牌官:“仔細看來,水面上睡着是個甚麽物件?”旗牌官回覆道:“是一條棕纜。”天師點一點頭,說道:“原來是這個孽畜!也敢如此無禮麽?”老爺道:“一條棕纜,怎是個孽畜?”天師道:“元帥老爺,你就忘懷了!我和你當原日出門之時,開船緊急,掉下了一條棕纜,今日中間成了氣候,故此三番兩次變幻成形,攔吾去路。”老爺道:“一條棕纜,怎麽就有甚麽氣候?”天師道:“一粒粟能藏大幹世界,一莖草能成十萬雄兵,何況一條棕纜乎!”元帥道:“既如此,凡物都有氣候麽?”天師道:“此亦偶然耳,不可常。”
  道猶未了,那棕纜在船頭之下,一聲響,劃劃刺刺,就如天崩地塌一般。天師提着七星寶劍,喝聲道:“唗!你這孽畜還是得道成神?還是失道成鬼?快快的現將出來!”一聲喝,狠是一劍。這一劍不至緊,天師衹指望斬妖縛邪,哪曉得是個脫胎換骨!怎叫做脫胎換骨?那條纜早已斷做了三節。斷做了三節,筆筆直站起來,就是三個金甲神,頭上金頂圓帽,身上金鎖子甲,齊齊的朝着天師舉一手,說道:“天師大人請了。”天師道:“你是何神?敢與我行禮。”三個金甲天神齊齊的說道:“小神們已受上帝敕命,在此為神。衹不曾達知人王帝主,故此在這裏伺候。”天師道:“你原是我船上一條棕纜,怎麽上帝命你為神。”三個齊齊的說道:“原日委是一條棕纜,在天師船上出身,自從天師下海去後,小神兄弟三人在這洋子江上福國澤民,有大功於世,故此上帝命我等為神。”天師道:“你衹是一條棕纜,怎麽又是兄弟三人?”三個齊齊的說:“原本是一胞胎生下來,卻是三兄弟,合之為一,分之則為三。”天師道:“你們既是為神,尊姓大表?”三個齊齊的說道:“因是棕纜,得姓為宗。因是兄弟三人,順序兒排着去,故此就叫做宗一、宗二、宗三。”天師道:“上帝敕命為神,是何官職?”三個齊齊的說道:“兄弟三個俱授捨人之職。”天師道:“原來是宗一捨人、宗二捨人、宗三捨人。”三個齊齊的說道:“便是。”天師道:“既是這等有名有姓的神道,怎麽變幻搬鬥?”宗一道:“無以自見,藉物棲神。”
  天師道:“尊神在江上有甚麽大功?”宗一捨人說道:“小神在金山腳下建立一功。”天師道:“甚麽一功?”捨人道:“金山腳下有一個老鼋,這鼋卻不是等閑之輩,他原是真武老爺座下龜、蛇二將交合而生者。蛇父、龜母生下他來,又不是個人形,又不是個物形,衹是彈丸黑子之大,一點血珠兒。年深日久,長成一個鼋,貪着天下第一泉,故此住在金山腳下。前此之時,修行學好,每聽金山寺中的長老呼喚,叫一聲老鼋,實時浮出水面上,或投以饅首,或投以果食,口受之而去。呼之則來,叱之則去。寺僧以為戲具,取笑諸貴官長者,近來有五七十年。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日有餘,動了淫殺之心,每每在江面上變成渡江小舸,故意沉溺害人性命,貪食血肉;又或風雨晦冥之夜,走上岸去,變成美婦人,迷惑良人傢美少年。百般變幻,不可枚舉。水府諸位神聖奏明玉帝,要驅除它,一時未便。卻是小神抖擻精神,和它大殺了幾陣。它有七七四十九變,小神變變都拿住它,卻纔驅除了它。驅除它卻不除了這一害,救多少人的性命,得多少人的安穩,這卻不是小神金山腳下建立一功?”
  天師道:“這是一功。第二位捨人有甚麽大功?”宗二捨人道:“小神在南京下新河草鞋夾建立一功。”天師道:“草鞋夾是甚麽功?”捨人說道:“草鞋夾從古以來,有個精怪。甚麽精怪?原是秦始皇朝裏有個章亥,着實會走路,日行千裏,夜行八百裏。是秦始皇着他走遍東西南北,量度中國有多少路程。他走到東海,斷了草鞋子,就丟下一隻草鞋在南京下新河,故此下新河有一所夾溝,叫做草鞋夾。那草鞋夾在那夾溝之中,年深日久,吸天地之戾氣,受日月之餘光,變成一個精怪。他這精怪不上岸,不變甚麽形相,專一隻在草鞋夾等待各????船齊幫之時,他也變成一隻????船,和真的一般打扮,一般粉飾,一般人物,故意的雜在幫裏。左一頭拳,右一腦蓋,把兩邊的船打翻了,他卻就中取事,利人財寶,貪人血肉。這等一個精怪,害了多少人的性命?騙了多少人的財物?再沒有人知覺。水府諸位神聖都說:『大明皇帝當朝,宇宙一新之會,怎麽容得這等一個精怪,在輦轂之下肆其毒惡?』計處商議要懲治於他,卻是小神不自揣度,和他大殺幾場。他雖然神通廣大,變化無窮,終是邪不能勝正,假不能勝真,畢竟死在小神手裏。這如今草鞋夾太平無事,卻不是小神建立一功?”
  天師道:“這也是一功。第三位捨人是甚麽功?”宗三捨人說道:“小神也在南京上面蝶磯山建立一功。”天師道:“蝶磯山是甚麽功?”捨人道:“蝶磯原是一個小山獨立江心,磯上一穴,約有千百丈之深,穴裏面有一條老蝶,如蛟竜之狀。那老蝶出身又有些古怪,怎麽古怪?他原是西番一個波斯鬍南朝進寶,行至江上,誤吞一珠,那顆珠在肚子裏發作,發作得波斯鬍衹是口渴,衹是要水吃,盆來盆盡,鉢來鉢盡,不足以充欲。叫兩個隨行者擡到江邊,低着頭就着水,衹說好吃一個飽。哪曉得那個波斯吃飽了水,一轂碌攛到水裏去了!攛到水裏去不至緊,變成一個物件,說他像蛇,沒有這等鱗甲;說他像竜,又沒有那副頭角。像蛇不是蛇,像竜不是竜,原來就叫做蝶。蝶即蛟竜之類,故此那個磯頭得名為蝶磯。蝶性最毒,專一在江上使風作浪,駕霧騰雲,上下商船,甚不方便。是小神略施小計,實時收服了它,放在穴裏,雖不害它性命,卻不許它在外面維持。這如今洋子江心舟船穩載,這卻不是小神一功?”天師道:“這是一功。三位捨人果然是除國之蠹,有護國之功;除民之害,有澤民之功。上帝敕命為神,理當如此。”
  三位捨人齊說道:“小神兄弟雖蒙上帝敕命,卻不曾受知人王帝主,故此在這裏伺候天師,相煩天師轉達。”天師道:“三位既有此大功,貧道即當奏上,請回罷。”三位說道:“既蒙天師允諾,小神兄弟奉承一帆風,管教今夜到南京,明早進朝復命。”
  畢竟不知這一帆風果否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