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東昏失德亡天下--蕭衍起兵以梁代齊(13)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徐曜甫再三苦勸,蕭懿執意不從。徐曜甫無奈,衹好拜辭而去,獨自逃命去了。
不久,蕭懿便被蕭寶捲鴆殺於府中。臨死時,他還對蕭寶捲派來鴆殺他的使者說:“傢弟雄纔大略,雍州兵強馬壯,知我已死,必然起兵報仇。我深為朝廷擔憂1
蕭懿有弟九人,除三弟蕭衍遠在襄陽以外,其餘的都跟隨長兄在建康供職。聽說蕭懿被殺,弟侄們紛紛躲藏起來。蕭寶捲下令在全城搜查,蕭傢因平時善結人心,所以沒有一人告發其下落者。衹有五弟蕭融隱藏之處被朝廷偵知,在蕭懿死後不久遇害。
四、蕭衍起兵
建武四年(497年)鼕。
室外繁星滿天,室內暖氣融融。
建康城內一座宅第內,兩個人酒興正酣。
上首的那位,三十五六歲年紀,身材修長,赤面長髯,朗目如電,眉宇間自有一股英豪之氣。下首的那位,正值不惑之年,五短身材,白淨面孔,眼睛雖然不大,卻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他們,便是蕭衍和他的舅父張弘策。兩人年齡相仿,自幼友善。從軍後,張弘策不離蕭衍左右,被依為心腹愛將。遇有大事,蕭衍總愛和他商量。
隆昌(南齊鬱林王蕭昭業的年號,494年)以來,國傢多事,人心思變。齊明帝蕭鸞即位以後,專事誅殺,時勢更為險惡,企圖乘亂而起者,更是大有人在。蕭衍便是其中之一。他一方面施展韜晦之計,盡量不露鋒芒。另一方面,又暗中積蓄力量,以便在適當時機奪取天下。
酒過三巡之後,兩人又議論起時局。
蕭衍道:“天下即將大亂,舅父能感覺到嗎?”
張弘策道:“何以見得?”
蕭衍道:“主上輔政以來,專事誅殺,勳舊大臣,人人自危。王敬則乃高、武舊將,受主上猜疑已久,遲早會起兵反叛朝廷。”
張弘策道:“王敬則一介武夫,素來少謀寡斷,如何能夠成就大事?”
蕭衍道:“誠如舅父所言,王敬則本是庸纔,必敗無疑,但其倡先作用卻不可低估。再說,主上已臥病多日,看來捱不過明年,駕崩之後,必定會令江祏、劉暄等掌權。但江祏孤僻,劉暄黯弱,無法操縱局勢,而太子又頑劣非常。這樣,君昏於上,臣黯於下,朝中必將大亂,死人將多於亂麻,蕭齊天下從此大勢去矣。梁、楚之間,必定會有英雄崛起。”
張弘策忙問:“你說的英雄今在何處?是在富貴者當中,還是在草民之中?”
蕭衍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話,雙目嚮他凝視許久,方纔笑道:“漢光武帝劉秀曾經說過:‘這個英雄,為什麽不能是我呢?’”
張弘策至此方知蕭衍用意,連忙拜伏在地,說道:“將軍雄略蓋世,纔兼文武,倘若乘亂起事,必成大業。弘策不纔,願效犬馬之勞,今夜請定君臣名分1
蕭衍連忙將他扶起,說道:“舅舅您不是要仿效鄧晨嗎?”(鄧晨為劉秀姐夫,曾與劉秀同見蔡少公。少公頗好圖讖治學,說:“劉秀當為天子。”有人說:“您說的是在朝為國公師的劉秀嗎?”劉秀開玩笑地說:“你怎麽知道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起來,唯有鄧晨心中獨喜。)過了一會兒,蕭衍又道:“今夜之事,請舅父勿對人言,你我暗中準備便是。”
從此,張弘策便成了蕭衍的第一謀臣,在蕭梁代齊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魏軍進攻新野(今屬河南),齊明帝派蕭衍率軍救援,同時發給密詔,令他管理雍州事務,以代替高、武舊將曹虎。張弘策聞訊大喜,對蕭衍說:“那天晚上說的話,今日果然應驗了。”蕭衍忙道:“且勿多言。”
永泰元年(498年)七月,齊明帝死,遺詔以蕭衍為雍州刺史。雍州位居漢水上遊,乃是南朝時控扼南北的軍事重鎮,糧草豐盛,兵多將廣,軍旅中的甲杖器械、舟船戰艦均居全國各州之首。蕭衍得此重鎮,自然高興異常。
蕭寶捲即位後,以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江祏、右將軍蕭坦之、侍中江祀、衛尉劉暄為輔政大臣,時稱“六貴”。蕭寶捲又寵任左右嬖幸茹法珍、梅蟲兒、豐勇之等八人,號曰“八要”。蕭衍聽說此事,對張弘策說:“政出多門,乃至亂之由。一個國傢如果有三個大臣同時掌權,尚且不堪其憂,何況今日“六貴”同朝?他們勢必互相共訐,看來大亂不可避免。當今之世,避禍圖福,惟有此地(指襄陽)。衹要勤行仁義,收買人心,修治武備,廣積糧草,便可養成勢力。衹是諸弟都在京城,我真擔心他們的安全啊!此事得與益州(蕭衍長兄蕭懿當時任益州刺史)好好商量一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序言(1) | 序言(2) |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