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太平御览   》 卷九百七十四 ◎果部十一      李昉 Li Fang

  ○枳椇(音只矩)
  《毛诗·嘉鱼·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枸,枳枸。)
  《诗义疏》曰:枳枸树,高大如白杨,所在皆有。子着支端,支柯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能令酒味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酒可薄。
  《礼记·曲礼下》曰:妇人之贽,椇、榛、脯、修。(郑玄注曰:椇,枳椇也。)
  《广志》曰:枳椇,叶似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一月熟,树乾者益美。出南方。大如指头。
  崔豹《古今注》曰: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核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木石,一名枳椇也。
  ○棎(音蟾。《南越志》:果名,似柰而酸)
  薛茔《荆扬以南异物志》曰:棎子树产山中,实似梨,冬熟,味酸。丹阳诸郡有之。
  ○蒳(音纳)
  《异物志》曰:蒳草树,果如栟榈而小。三月彩其叶,细破乾之,味近苦甘。并鸡舌香食之,益善也。
  顾徽《广州记》曰:山槟榔,大于大蒳子。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左思《吴都赋》曰:藿蒳豆寇。
  ○木威
  顾徽《广州记》曰:馀甘、甘蔗、木威,黄皮,其味殊苦。
  顾徽《广州记》曰:木威,高丈馀,子如橄榄而坚,削去皮以为棕。
  ○榞木
  《吴录·地理志》曰:卢陵南郡雩都县,有榞树,其实如甘蕉,而核味亦如之。
  ○朹(音求)
  《尔雅》曰:朹,檕(音计)梅也。(郭璞症曰:朹树似梅,子如指头,可食,赤色,似小柰也。)
  ○棪
  《尔雅》曰:娀孔,(音琰)(音速)其。(郭璞症曰:娀孔,实似柰,赤,可食。)
  《山海经》曰:堂庭之山,其上多娀孔木。(郭璞症曰:即也。)
  曹毗《魏都赋》曰:果则谷娀孔山楟。(音亭。)
  ○杨桃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似南方橄榄子,其味甜。常五月、十月熟。谑言:"杨桃无蹙,一赎三熟。"其色青黄,核如枣核。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子,生晋安侯官县。一小树得数十石,实大三寸,可蜜藏之。
  庾仲初《杨都赋》曰:杨桃、枇晁。
  ○杨榣
  《临海异物志》曰:杨榣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也。
  ○冬熟
  《临海异物志》曰:冬熟,如指大,正赤,其味甘,胜梅。
  ○猴闼
  《临海异物志》曰:猴闼子,如指头大,其味小苦,可食。
  ○关桃
  《临海异物志》曰:关桃子,其味酸。
  ○土翁
  《临海异物志》曰: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时甜酸,其色青黑。
  ○狗槽
  《临海异物志》曰:狗槽子,如指头大,正赤,其味甘。
  ○鸡橘
  《临海异物志》曰:鸡橘子,如指头大,味甘。永宁南界中有之。
  ○猴惣
  《临海异物志》曰:猴惣子,如指头大,与柿相似,其味不减於柿。
  ○多南
  《临海异物志》曰: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晋安侯官界中有之。
  ○王坛
  《临海异物志》曰:王坛子,如枣大,其味甘。晋安侯官越王祭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生处,遂名王坛。其形小于龙眼,有似木瓜。七月熟,甘美也。
  王彪之《闽中赋》曰:王坛侯栗。
  《杨都赋》曰:草则龙目、荔枝、王坛、丹橘。
  ○三廉(出熙安郡云母山,见《南越志》)
  陈祈畅《异物志》曰:三廉大实,实不但三。(虽名三廉,或有四五六枚。)食之多汁,味酸且甘。藏之尤好,与众果相参。
  ○鬼目(亦名几目)
  《尔雅》曰:符,鬼目。(郭景缚曰:匠箔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圆而毛,子如耳珰,赤色,丛生。)
  《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木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木子,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猎菖实,七月、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阯、武平、兴古、九真有之。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智,直尔不敢啖,可为浆也。
  《交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似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九月熟。又有草眯子,亦如之。亦可为糁。因其草似鬼目。
  ○甘蔗
  《说文》曰:藷,蔗也。
  《汉书·礼乐志·郊祠歌》曰:百味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应劭曰:柘浆,取柘汁以为饮也。)
  《吴录·地理志》曰:交阯句屚(音漏。)县甘蔗大数寸,其味醇美,异于他处。笮以为餳,曝之,凝如冰,破如博棋,入口消释。
  《江表传》曰: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餳。黄门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餳中,启言吏不谨。亮呼吏持餳器入门,曰:"杆器既盖之,且有油复,无缘有此也。黄门将有恨汝耶?"叩头曰:"常从臣求官莞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也!"问,具服,即於前加髡,鞭斥外付。
  《晋书》曰:顾恺之,每食蔗自尾至本。人或问之,曰:"渐入佳境。"
  《宋书》曰:庾仲文好货,刘雍自谓得其助力,事之如父,夏中送甘蔗。
  又曰:玄嘉末,魏太武征彭城,遣使至小市门致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
  《齐书》曰:宜都王铿善射,常以堋的趟惬,曰:"终日射侯,何难之有!"乃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世晷。
  又曰:范云,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粽,随尽复益。彪笑谓曰:"范散骑小复验之,一尽不可复得。"
  《梁书》曰:庾沙弥性至孝。母刘亡,好啖甘蔗,沙弥遂不食焉。
  《三国典略》曰:陆纳反湘州,分其众二千人夜袭巴陵。晨至城下,宜丰侯修出垒门,坐胡床以望之。纳众乘水来攻,矢下如雨。修方食甘蔗,曾无惧色,部分军旅,鼓而进之。遂获其一舰,生擒六十人。纳遂归保长沙。
  又曰:侯景至朱雀街南,建康令庾信守朱雀门。俄而景至,信众撒桁。始除一舶,见景军皆着铁面,退隐于门,自言口燥,屡求甘蔗。俄而飞箭中其门柱,信手中甘蔗应弦而落。
  《隋书》曰:赤土国,物产多同于交阯。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酒色黄赤,味亦香美。
  《永嘉郡记》曰:乐城县三州府,江有三洲,因以为名。对岸有浦,名为菰子,出好甘蔗。
  卢谌《祭法》曰:冬祠,用甘蔗。
  范汪《祠制》曰:孟春,祠用甘蔗。
  《扶南传》曰:安息国出甘蔗。
  《广志》曰:甘蔗,其餳为石密。
  《云南记》曰:唐韦齐休聘云南,会川都督刘宽使使致甘蔗。蔗节希似竹许,削去后亦有甜味。
  《神异经》曰:南方荒内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音干,音柘。)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阯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甘,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既甘;生取汁为饴餳,益珍;煎而暴之,凝如冰。
  《甄异传》曰:隆安中,吴县张牧字君林,忽有鬼来,无他,须臾,惟欲啖甘蔗,自称高褐主人,因呼"阿褐"。牧母见之,是小女,面青黑色,通身青衣。
  魏文帝《典论》曰:常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三兵。余与论剑,酒酣耳热。方食干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蒲佰。
  《栽萦正书》曰:岁比不登,凡不给之物,若干蔗之属,皆可权禁。
  《楚辞》曰:臑(乓切。)鳖炮羔有柘浆。(柘,蔗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诸柘、巴苴。(诸柘,甘柘。)
  张协《都蔗赋》曰:若乃九秋良朝,玄酎初出,黄华浮觞,酣饮累日。挫斯柘而疗渴,若潄醴而含蜜,清滋津於紫梨,流液丰於朱橘。
  曹植诗曰:都蔗虽甘,杖植地折;巧言虽美,用植地灭。
  张载诗曰:江南都蔗,酿液澧沛,三巴黄甘,瓜州素柰。凡此数品,殊美绝快,渴者所思,铭之裳带。
  李伯仁《七款》曰:副以甘柘,丰弘诞节,纤液映豺,旨於饴蜜。
  虞翻《与弟书》曰:有数头男,皆如奴仆。伯安虽痴,诸儿不及。观我所生,有儿无子。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两弟,有似人也。去日南远,恐如甘蔗,近抄即薄。
  应璩《与尚书诸郎书》曰:檀氏园,葵菜繁茂,诸蔗瓜芋,亦离尚萌。未知三生,复何种植?
  冯衍《杖铭》曰:杖必取材,不必用味;相必取贤,不必所爱。都蔗虽甘,犹不可杖;佞人悦已,亦不可相。
  ○甘藷
  《南方草木状》曰:甘藷,民家常以二月种之,至十月乃成卵,大者如鹅,小者如鸭。掘食,其味甜。经久得风,乃淡泊耳。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
  陈祈畅《异物志》曰:甘藷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肪。南方人专食之,以当米谷。蒸炙皆香美。宾客酒食亦施设,有如果实也。
  ○燕薁(音郁)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食郁及薁。(薁,蘡薁也。)
  《毛诗题纲》曰:葛藟,一名燕薁藤,好生河浒边,得水润而长。喻王九族,蒙王恩惠,以育子孙。今王无泽于族人,不如葛藟生河浒边也。
  《广雅》曰:燕薁,蘡舌也。
  《广志》曰:燕薁,似梨,早熟。
  《魏王花木志》曰:燕薁,实大如龙眼,黑色。《说文》谓之婴薁,《诗疏》一名车鞅藤。《豳诗·七月》曰:"食郁及薁"。此名燕薁。
  潘岳《闲居赋》曰:梅香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
  曹毗《魏都赋》曰:英梅杨李,若留郁棣。
  ○廉姜
  《广雅》曰:荦葰,(相维切。)廉姜也。
  《湘州记》曰:始安县空龙山、精了山出廉姜。
  《食经》曰:廉姜法:蜜煮乌梅,去滓,比滓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
  刘祯《清虑赋》曰:仰称韭,俯拔廉姜。
  《太平御览》 宋·李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
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
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
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
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
卷十六 ◎时序部一卷十七 ◎时序部二卷十八 ◎时序部三
卷十九 ◎时序部四卷二十 ◎时序部五卷二十一 ◎时序部六
卷二十二 ◎时序部七卷二十三 ◎时序部八卷二十四 ◎时序部九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