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 明报·大家大讲堂   》 第97节:傅聪:演奏艺术及东西文化(5)      钱穆 Qian Mu

  中国讲民主,人民还未够进步。但是人权--最基本的人权这却是不能够抹杀的。
  潘:日耳曼也出现过残忍、黑暗、恐怖的时代。
  傅:但是日耳曼人不如中国人聪明,他们的残忍差远了,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屠杀几百万犹太人,是很恐怖,但他们总算只是杀害少数民族--我们中国却是汉人自己杀汉人,杀多少呀?"大跃进"一饿死就是几千万呀。
  这个访问我本来不想谈政治的,谁知道自然而然又涉及政治的话题,或者因为这原是最切身的问题,亦是最令人痛心的问题。好像那天我跟一个朋友谈到民主与人权,我就说人权是必须的,民主却未必。中国人讲民主,还未够资格!看看台湾,开会打架的那个德性!再看看英国议会一句粗话都没有!还有那种辩论,那种风度,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民主呀。
  中国讲民主,人民还未够进步。但是人权--最基本的人权这却是不能够抹杀的。
  陆:刚才您说大自然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残酷的一面,那么"天人合一"这句话不是很有点笼统吗?
  傅:大自然确实是很神秘的东西。整个宇宙当然也是。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我也不懂。有时候我会很同意佛家的说法:生命的确是很惨的,虽然生命从某个角度看也实在很美。我们看海洋里面各种各样的鱼,多美呀!美到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残忍起来的时候又残忍到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我不理解,尽量尝试淡然观之。我相信假如没有音乐,我也一定会去追寻别的艺术,去寄托我的精神世界。
  我爸爸从前的严格要求对我当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坦白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我有很多的包袱。
  潘:关于艺术的个性问题,您一向非常重视。但是从《傅雷家书》,我们又可以看到您父亲对您要求很高,所谓望子成龙,那么这会不会影响到您的艺术个性呢?
  傅:他说的主要是儒家的东西,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有很多道理,他不说,我也明白,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啰啰嗦嗦地说。其实有些地方我比他还要厉害。对于艺术的执著我绝对不比我爸爸差一分。当然他整天提醒我,我很感谢他,也不敢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例子。有个从上海出来弹钢琴的年轻人,他看了《家书》那本书,跟我说,"啊呀,这样的爸爸,伟大是伟大了,可怎么吃得消!"所以我跟你讲,千万不要把我爸爸变成是个圣人,圣人是受不了的。
  潘:但从事文化艺术的人,要到达一定的境界,最初是不是一定要接受严格训练呢?抑或必须根据中国传统的要求,譬如包括人格、道德等?
  傅:我想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只要是个"人物",不一定只是艺术家,他能够有某种成就,自必然会有一定的操守。我爸爸从前的严格要求对我当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坦白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我有很多的包袱。譬如有很多的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他说的道理都是儒家的东西,很多的清规戒律。当然他的清规戒律并不是世俗的,低级的,而是很高层次的,但仍有清规戒律的成分在。
  我爸爸虽然咄咄逼人,但他欣赏钱钟书与杨绛,明白他们"高",可以接受他们的批评……
  最近我弟弟给我寄了两本杨绛的新书:《将饮茶》、《洗澡》。我看了好喜欢。我真是喜欢杨绛。杨绛的文章就跟我爸爸完全相反。她不会咄咄逼人。但是她同样懂。所以我说艺术不一定规定要走这条路子,那条路子。假定我走的路跟我爸爸完全一样,我就会有一个局限。我由我,我走我的路子。尤其是后来的发展。你们不要看了《家书》便老是把我框在这个圈子里头。我离开《家书》已经30年啦!
  杨绛纪念我爸爸的文章也很有意思。她提到我爸爸称赞她翻译的文章,说翻译得很好。大概杨绛谦虚了一下,我爸爸就很严肃地说:"我难得称赞一个人的呀!"然后杨绛她虽然没有说半句讽刺的话,但是从她的语气你可以感觉到她是有点IRONY反讽的味道。我非常欣赏这个!我觉得这个很妙!但我爸爸虽然咄咄逼人,他其实很佩服杨绛。他的性格里头,他整个人其实也有一种 CHARISMA,是个很CHARISMATIC的人,就是说很有领袖的本质,有一种群众魅力,可以迷倒一大群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1)第2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2)
第3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3)第4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4)
第5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5)第6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6)
第7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7)第8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8)
第9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9)第10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10)
第11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11)第12节:余英时:学术何以必须自由(12)
第13节:李约瑟:中国与西方(1)第14节:李约瑟:中国与西方(2)
第15节:李约瑟:中国与西方(3)第16节:李约瑟:中国与西方(4)
第17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1)第18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2)
第19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3)第20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4)
第21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5)第22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6)
第23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7)第24节:余英时对话刘梦溪: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8)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