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故道白雲 》
第94節:獅子吼(1)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61.獅子吼
在同一個雨季裏,阿難陀因提出了一個關於緣起的問題,以致佛陀對比丘們宣講緣生法的十二種因緣關係。
他解說:"緣起之法理至為深奧。你們不要以為單憑一般言說開示便可以得其要領。比丘們,優樓頻蠃迦葉尊者能夠入正法之道,都是因為聞得緣起之法。我們之中備受尊重的捨利弗尊者也是因為聽到一首有關緣起的偈語而入正道。你們需要每一刻都觀想緣起之法性。當你們看到一片樹葉或一滴雨點時,觀想所有令這塊葉和這點雨可以存在的遠因近緣。你們必須知道這世界是千絲萬縷的因緣所互相牽引交織而成的。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任何生滅之法都是與其他所有的生滅之法相連。一中含多,多中含一。沒有一,便沒有多。沒有多,便沒有一。這就是緣起法的奧義。如果你們洞悉萬法的性體,你們便可以超越生死所引起的所有煩惱。這樣,你們纔可以衝破生死的巨輪。
"比丘們,緣生法的連鎖關係有很多層次,大致可分為四類--主因之正緣、增上之助緣、相續無間之行緣和心生物象之攀緣。
"主因是世法現象生起的必須條件。例如,一粒米就是一棵稻的主因。幫助增加這粒米生長成稻的種種因素就是助緣。在這個例子裏,這些助緣包括了陽光、雨水、泥土等。
"相續無間的行緣是導致物象生起的過程中,潛伏進行着每刻微細因緣相續的因素。沒有這不斷進行着的過程,又或過程中受到幹擾而中斷的話,稻便生不成了。所有提及的物象世法都其實是心識所産生的。米、稻、陽光、雨水、泥土等,全都是因心法攀塵所生起的。心所以也就是世法生起的基本因素之一。
"比丘們,苦惱是因為有生有死纔存在的。那什麽引起生和死?是無明。首先,生與死都衹是心智産生的概念。這些概念是無明的産品。當你們深切透視世法萬象之後,你們便可以降伏無明,因而超越生死的概念。超越了生死之念,你們便能降伏煩惱。
"比丘們,有死之念因為有生之念。這等妄念都是來自有獨立個體的'我'這個妄見。有我的妄見來自執取。執取的産生是因為愛欲。有愛欲是因為我們看不清感受的真性。看不清感受的真性是因為我們被睏於六根六塵的接觸之中。我們被睏於六根六塵的接觸之中,是因為我們的心並不清澈平和。我們的心並不清澈平和,是因為我們的心有起行動念。心的起行動念,是因無明所致。這十二種因緣關係相互牽引,彼此密切聯繫。在一種因緣關係中,可以見到其他十一種關係。當中缺少了一節,其餘的十一節也便不會再存在。此十二因緣就是死、生、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無明。
"比丘們,無明乃十二因緣之始因。幸好觀照緣起的法性,可以使我們能夠摒除無明,超越煩惱。一個覺悟的人可以在生死之海的洶濤駭浪上跨過,而不墮溺其中。一個開悟的人利用十二因緣之法如同車輪。一位覺者雖住於世而不落其間。比丘們,不要逃避生死。你們衹需把自己提升到生死之上。超越生死是'真正偉大者'的成就。"
在數日後的一個研法會上,摩訶迦葉尊者提醒僧衆,佛陀已多次宣講緣起之法,因而此法可被視為正覺之道的核心教理。他又重申佛陀曾以一撮蘆葦來比喻緣起法。佛陀當時說過,世法的存在並非因為有個創物主,而是因緣而生的。無明引緻起心動念,而這些行念又再復産生無明,正如蘆葦相互倚傍而立。一枝蘆葦倒下,其他的就都相應而墮。這是宇宙萬象的真相--多從一生,一從多起。我們觀察得夠深入,便可見到一中有多,多中含一。
在這同一個雨季,幾個婆羅門合謀,意圖誣告佛陀與一個女子發生關係而令那女子懷孕。他們找到一個名叫輕斜的年輕貌美婆羅門女子,告訴她婆羅門的急劇失勢是因為許多年輕人被佛陀教唆成為他的弟子所致。為了保護她的信仰,輕斜便答應與他們合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 | 第2節:1.為步行而行(2) | 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 第4節:2.牧牛(1) | 第5節:2.牧牛(2) | 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 | 第8節:4.受傷的天鵝(1) | 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 | 第11節:5.一碗乳汁 | 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 | 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 | 第15節:7.白象之奬 |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 | 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 | 第18節:9.慈悲之路 |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 | 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 | 第21節:11.月下之笛 | 第22節:12.金蹄(1) | 第23節:12.金蹄(2) | 第24節:12.金蹄(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