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 》
第97節:第八章 大師在哪裏?(4)
凌志軍 Ling Zhijun
現在,李開復就要進入學生時代的最輝煌的階段了。
專傢們仍然不贊他的“胡闹”,羅傑·瑞迪也不能認可,但他與別人不同,他始終告誡自己的學生:“你如果有信心,就堅持做下去。”
他為自己的學生提供最好的機器,尋找最新的資料。到了暑假,學生要到公司去打工掙錢,羅傑·瑞迪說:“你們到外面打工,不如在這裏繼續你們的研究。人傢給你們多少錢,我也可以給你們。”
李開復和他的合作者,一個來自臺灣名叫洪小文的年輕人,一同工作在語音識別領域。每天工作大約16個小時:上午9點起床,到學校完成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中午回傢,從1點鐘工作到凌晨2點。每天如此,每周7天,一直持續了大約三年半。他和洪小文寫了很多論文,還寫了至少10萬行程序。
1987年5月,年輕人的世界出現曙光。李開復把語音係統的識別率,從原來的40%一下子提到80%。羅傑·瑞迪驚喜萬分,立即决定把這個結果帶到國際會議上。李開復大着膽子說:“這是我做的結果,我自己去講好不好?”瑞迪說:“當然可以,我讓秘書給你定機票。”
不消說,李開復的成果在會上引起了轟動。他的工作不僅具有技術的價值,而且把全世界語音研究領上一條新的道路。多年以後,裏剋·雷斯特說:“他是在一個領域裏面的先鋒,開拓者。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10年,到今天,全世界所有語音識別的研究,都是在他的開拓性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的。”
不過,在1987年初夏的會議上,李開復對這一切還不能滿意。“我還有一個重要想法沒有實現呢。”他說。他回到自己那個寂寞的小屋,繼續每天16個小時的工作。
真正激動人心的時刻,發生在1987年聖誕節前的那個早晨。李開復起床,照例去看電腦,語音識別率居然達到96%。他不信,以為是計算機搞錯了。再做一次,還是96%。他飛快地跑出去告訴洪小文,又飛快地跑回來告訴妻子。直到十幾年後,回憶起那個早晨,李開復還是抑製不住自己的興奮:“這是我從事研究以來最高興的一天。”妻子為他高興,提議中午二人到飯館去祝賀。那時候他是個窮學生,夫妻倆很少出去吃飯,可這頓飯,兩人花了20多塊錢。
這個早晨的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是對這個家庭,也是對計算機語音研究的整個世界。直到今天,全世界研究語音識別的專傢們,仍在使用李開復和他的搭檔洪小文當年開創的方法。李開復在自己的道路上歷經無數起伏跌宕,惟有1984年他和導師的那場對話令他始終不能忘懷。其刻骨銘心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那個激動人心的早晨。與其說他在為自己的成功高興,不如說他在慶幸自己遇到了羅傑·瑞迪。
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機會和羅傑·瑞迪一起回憶當年發生的那些事情。大師由衷地贊嘆學生當初的睿智以及敢於反對他的勇氣:
問:幾乎所有成功者的記憶中都會留下一個激動不已的瞬間。李開復總是念念不忘,他當年設想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語音識別係統的時候,你不贊成他的方法,但卻支持他繼續做,以致“不贊成你,但支持你”成為他今天指導其他人的一個信條。你認為在科研領域中,這樣的理念的確很重要嗎?
答:這個理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迄今為止的生涯中發生過兩次,一次是開復。他要用統計學的方法去做語音識別研究的時候,我當時不同意。事實證明,開復是正確的,他成功了。另外還有一個學生,也要做一個東西,我當時也不同意,但我說你要是堅持,就去做。事實證明,也是那個學生對了。他們兩個的成功都是很了不起的。我很高興我的學生當時沒有聽我的,很高興他們能有那樣的成功,很高興看到他們的成果。
問:我很奇怪一件事情。當學生比老師正確的時候,在很多情況下,會讓學生看不起老師,但是我發現李開復對你的尊敬依然非常強烈。這裏有一個問題,他說你的方法雖然不正確,但你給他指出的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我想知道,當方向正確,而找不到方法的時候,作為一個研究的指導者應該是怎樣的呢?
答:在這個問題中,沒有學生和老師的界限。他們是合作者,是共同的研究者。他們應該去鼓勵各種各樣的思想,做研究,沒有人能保證你一定成功,所以要非常靈活,應該鼓勵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寬容各種思想。開復這件事情,正好證明了這個道理。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師
你和高手在一起,就會覺得世界越來越大。
——張亞勤
1986年,張亞勤也來到美國,他在中國科大讀完本科,又取得碩士學位,然後去了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
“實際上,他有機會去麻省理工學院,”他的導師瑞曼德·比剋赫爾茨博士在14年以後這樣回憶當年的學生,“可是我和他相處不到一個星期,就意識到他非常特殊。他極其聰明,異常勤奮。他的知識遠遠超出自己的專業,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十分明顯。我立刻讓他參與圖像項目,試圖將他留住。”
張亞勤就這樣留在瑞曼德·比剋赫爾茨博士身邊了,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這是明智的選擇,不僅因為瑞曼德·比剋赫爾茨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更因為他對待一個傑出學生的那種態度。他瞭解張亞勤,在張亞勤的身上傾註了無數心血,師生之間的很多細節,直到很多年以後還留在老師的記憶中:“毫無疑問,他是最好的學生,給他講課和提供指導,對我來說是一種愉快。在我的記憶裏,在獲取博士資格的通信考試中——這是非常難的考試,他是唯一獲得滿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1) | 第2節:前言(2) | 第3節:第一章 “起跑綫”(1) | 第4節:第一章 “起跑綫”(2) | 第5節:第一章 “起跑綫”(3) | 第6節:第一章 “起跑綫”(4) | 第7節:第一章 “起跑綫”(5) | 第8節:第一章 “起跑綫”(6) | 第9節:第一章 “起跑綫”(7) | 第10節:第一章 “起跑綫”(8) | 第11節:第一章 “起跑綫”(9) | 第12節:第一章 “起跑綫”(10) | 第13節:第一章 “起跑綫”(11) | 第14節:第一章 “起跑綫”(12) | 第15節:第一章 “起跑綫”(13) | 第16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1) | 第17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2) | 第18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3) | 第19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4) | 第20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5) | 第21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6) | 第22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7) | 第23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8) | 第24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9)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