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歐陽修集 》
捲九十七 奏議捲一
歐陽修 Ouyang Xiu
◎諫院進札子十二首
【論楊察請終喪製乞不奪情札子〈慶歷二年〉】
臣近見丁尤人茹孝標,居父之喪,來入京邑,奔走權貴,營求起復,已為禦
史所彈。又聞新及第進士南宮觀,聞母之喪,匿不行服,得官娶婦,然後徐歸,
見在法寺議罪。孝標官為太常博士,覲在場屋粗有名稱,此二人猶如此,則愚俗
無知、違禮犯義者何可勝數矣!蓋由朝廷素不以名教奬勵天下,而禮法一隳,風
俗大壞。竊以風化之本,由上而下。
伏見起復竜圖閣待製楊察,纍有章奏,乞終母喪,而朝旨未允。夫臣子之行,
惟孝與忠。察以文中高科,官列近侍,而能率勵頽俗,以身為先。陛下宜麯賜褒
嘉,遂成其志,使遷善化俗,自察而始。豈可不通人情,膠執舊弊,推祿利之小
惠,廢人臣之大節。臣謂近侍奪情,本非軍國之急,不過循舊例、示推恩而已。
今察以節行自高,志在忠孝,知貪冒祿利為可恥。若朝廷抑奪其情,使其於身不
得成美行,而於母有罔極之恨,豈足謂之推恩乎?方今愚俗無知,違犯禮義,至
使繁獄訟、嚴刑罰而不能禁止。脫有一人欲守名教而全忠孝以勵天下者,又為朝
廷不許,則風俗之弊,其咎安在?伏乞早降恩旨,許其終喪,不獨成察之志,亦
以為朝廷之美。取進止。
【論韓琦范仲淹乞賜召對事札子〈慶歷三年〉】
臣伏見自西鄙用兵以來,陛下聖心憂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傾心聽納。
今韓琦、范仲淹久在陝西,備諳邊事,是朝廷親信委任之人。況二臣才識不類常
人,其所見所言之事,不同常式言事者,陛下最宜加意訪問。自二人到闕以來,
衹是逐日與兩府隨例上殿,呈奏尋常公事,外有機宜大處置事,並未聞有所建明,
陛下亦未曾特賜召對,從容訪問。況今西事未和,邊陲必有警急,兼風聞北虜見
在涼甸與大臣議事,外邊人心憂恐。伏望陛下於無事之時,出禦便殿,特召琦等
從容訪問,使其盡陳西邊事宜合如何處置。今琦等數年在外,一旦歸朝,必有所
陳,但陛下未賜召問,此二人亦不敢自請獨見。至如兩府大臣,每有邊防急事,
或令非時召見聚議,或各令互述所見,或衹召一兩人對見商量,此乃帝王常事,
祖宗之朝並亦如此,不必拘守常例也。取進止。
【論罷鄭戩四路都部署札子〈慶歷四年〉】
臣伏睹敕除鄭戩知永興軍,仍兼陝西都部署。自聞此命,外人議論,皆以為
非,在臣思之,實亦未便。竊以兵之勝負,全由處置如何。臣見用兵以來,纍次
更改,或四路都置部署,或分而各領一方,乍合乍離,各有利害。惟夏竦往年所
任,鄭戩今日之權,失策最多,請試條列。
臣聞古之善用將者,先問能將幾何。今而不復問戩能將幾何,直以關中數十
州之廣,蕃漢十萬之兵,沿邊二三千裏之事,盡以委之,此其失者一也。或曰戩
雖名都部署,而諸路自各有將,又其大事不令專製,而必稟朝廷。假如邊將有大
事先稟於戩,又稟於朝廷,朝廷議定下戩,戩始下於沿邊,衹此一端,自可敗事,
其失二也。今大事戩既不專,若小事又不由戩,則部署一職,止是虛名。若小事
一一問戩,則四路去永興皆數百裏,其寨柵遠者千餘裏。使戩一一處分合宜,尚
有遲緩之失;萬一耳目不及,處置失宜,則為害不細,其失三也。若大小事都不
由戩,而但使帶其權,豈有數十州之廣,數十萬之兵,二三千裏之邊事,作一虛
名,使為無權之大將?若知戩可用,則推心用之;若知不可用,則善罷之。豈可
盡關中之大,設為虛名,而以不誠待人?其失四也。今都部署名統四路,而諸將
事無大小不稟可行,則四路偏裨各見其將不由都帥,則上下相效,皆欲自專,其
失五也。今都部署是大將,反不得節制四路,而逐路是都帥部將,卻得專製一方,
則委任之意大小乖殊,軍法難行,名體不順,其失六也。若知戩果不可大用,但
不敢直罷其職,則是大臣顧人情,避己怨。如此作事,何以弭息人言?其失七也。
料朝廷忽有此命,必因韓琦等近自西來,有此擘畫。琦等身在邊陲,曾為將
帥,豈可如此失計?臣今欲乞令兩府之臣,明議四路不當置都部署利害。其鄭戩
既不可內居永興而遙製四路,則乞落其虛名,衹令坐鎮長安,撫民臨政,以為關
中之重。其任所係亦大,而使四路各責其將,則事體皆順,處置合宜。今取進止。
【論乞令宣撫使韓琦等經略陝西札子〈慶歷三年〉】
臣竊聞已降中書札子,抽回韓琦、田況等歸闕。昨來琦等奉命巡邊,本為西
賊議和未决,防其攻寇,要為禦備。今西人再來,方有邀請,在於事體,必難便
從,邊上機宜,正須處置。仍聞韓琦、田況合有奏狀,言邊防有備,請朝廷不須
怯畏,每事麯從。竊以勝敗之間,安危所係,料琦等如此奏來,則邊事可知,自
有枝梧,不致敗誤。臣謂且令琦等在彼撫遏,則朝廷與賊商議,自可以持重,不
須屈就。今議方未决,中道召還,則是使賊知朝廷意在必和,自先弛備。況事無
急切,何必召歸?其召韓琦札子,伏乞速賜指揮抽回。且令琦等在彼經略,以俟
西賊和議如何。取進止。
【論葛宗古等不當減法札子〈慶歷三年〉】
臣伏見近日贓吏葛宗古、王剋庸、滕宗諒等相繼贓污事發,內葛宗古情理尤
惡。臣伏睹去年朝廷命賈昌朝等減省天下冗費,上自陛下供禦之物,至於皇后、
宮嬪飲食已來,盡皆減節。蓋謂調度至多,公私已乏,故陛下以身先天下,自行
減刻,要供軍費。凡為邊將者,所得一錢一帛,宜思此物自生民困苦之中取其膏
血,陛下憂勞之際減自聖躬,如此得之,宜作如何使用。今乃盜朝廷賞勞蕃夷之
物,贍養求食婦人全家骨肉,及供自己傢口,並營造工作、私傢冗用之類。量其
如此用心,豈是愛君憂國、忘身破賊之人?何足愛惜?若律文已重,即乞盡行,
更不減法。若舊法尚輕,仍望特加重斷。其滕宗諒、王剋庸,若事狀分明,亦望
早賜勘鞫,正行國典。
竊慮議者為宗古等方任邊陲,宜從寬貸。臣非不知駕馭英雄難拘常法,如太
祖委用李漢超等。蓋漢超能捍寇戎,不為邊患,功大過小,理可優容。諸將守邊
未有尺寸之效,而先已逾違不法,外恃敵在,而欲望朝廷屈法姑息。今朝廷未曾
行寬假之惠,而此三人不法如此,若更寬之,則今後邊臣不復可以法製矣。臣思
邊上公使必欲使將臣不拘常法者,若用之陰養死士,招延布衣,利啖敵人,賞勞
將校,如此之數皆不必問其出入,可恣所為。或其性本闊略,偶不點檢,誤用於
私傢,原其本情,亦可輕恕。若宗古等故意偷慢減刻宴犒蕃夷、軍士之物入已者,
有何可恕之理,特減從輕?有何可贖之功,得以屈法?若此三人不行重斷,則邊
臣知元昊常在,則可以常為不法,臣恐玩寇弄兵,事無了日。今取進止。
【論燕度勘滕宗諒事張皇太過札子〈慶歷三年〉】
臣昨日風聞張子奭未有歸期消息,賊昊又別遣人來。必恐子奭被賊拘留,西
人之來其意未測,邊鄙之事不可不憂,正是要藉將帥效力之際。旦夕來傳聞燕度
勘鞫滕宗諒事,枝蔓勾追,直得使盡邠州諸縣枷杻,所行拷掠皆是無罪之人,
囚係滿獄。邊上軍民將吏見其如此張皇,人人嗟怨,自狄青、種世衡等並皆解體,
不肯用心。朝廷本為臺官上言滕宗諒支用錢多,未明虛實,遂差燕度勘鞫,不期
如此作事,搖動人心。若不早止絶,則恐元昊因此邊上動搖、將臣憂懼解體之際,
突出兵馬,誰肯為朝廷用死命嚮前?
臣忝為陛下耳目之官,外事常合采訪,三五日來,都下喧傳邊將不安之事。
亦聞田況在慶州日,見滕宗諒別無大段罪過,並燕度生事張皇,纍具奏狀,並不
蒙朝廷報答。況又遍作書,告在朝大臣,意欲傳達於聖聽,大臣各避嫌疑,必不
敢進呈況書。臣伏慮陛下但知宗諒用錢之過,不知邊將憂嗟搔動之事,衹如臣初
聞滕宗諒事發之時,獨有論奏,乞早勘鞫行遣。臣若堅執前奏,一嚮遂非,則惟
願勘得宗諒罪深,方表臣前來所言者是。然臣終不敢如此用心,寧可因前來不合
妄言得罪於身,不可今日遂非,緻誤事於國。臣竊思朝廷於宗諒必無愛憎,但聞
其有罪,則不可不問。若果無大過,則必不須要求瑕疵。衹恐勘官希望朝廷意旨,
過當張皇,搔動邊鄙。其滕宗諒,仗望速令結絶。仍乞特降詔旨,告諭邊臣以不
枝蔓勾追之意。兼令今後用錢,但不入己外,任從便宜,不須畏避。庶使安心放
意,用命立功。其田況纍次奏狀並與大臣等書,伏望聖慈盡取詳覽。田況是陛下
侍從之臣,素非姦佞,其言可信。又其身在邊上,事皆目見,必不虛言。今取進
止。
【再論燕度鞫獄枝蔓札子〈慶歷三年〉】
臣昨日風聞燕度勘滕宗諒事枝蔓張皇,邊陲搔動,曾有論奏,乞降詔旨安諭
邊臣。今日又聞度輒行文牒劾問樞密副使韓琦議邊事因依,不知燕度實敢如此否?
若實有之,深可驚駭。竊以韓琦是陛下大臣,係國傢事體輕重。今燕度敢茲無故
意外侵陵,乃是輕慢朝廷,舞文弄法。臣每見前後險薄小人多為此態,得一刑獄,
勘鞫踴躍,以為奇貨,務為深刻之事,以邀強幹之名。自謂陷人若多,則進身必
速,所以虛張聲勢,肆意羅織。今燕度本令衹勘滕宗諒使過公用錢,因何劾問大
臣議邊事?顯是節外生事,正違推勘敕條。況樞密使是輔弼之任,宣撫使將君命
而行,本藉重臣,特行鎮撫。今若無故遭一獄吏侵欺,而陛下不與主張,則今後
奉君命而使者皆為邊鄙所輕,為大臣而作事者反畏小人所製。故燕度論於國體,
便合坐以深刑;責其俗吏,亦自違於條製。罪須行遣,情不可容。今樞密副使尚
被侵陵,則以下將帥無辜遭其枝蔓者不少,據其如此作事,此獄必無平允。其滕
宗諒一宗刑獄狀,乞別選差官,取勘結絶。其燕度,亦乞別付所司,勘罪行遣。
取進止。
【論乞不勘狄青侵公用錢札子〈慶歷三年〉】
臣風聞邊臣張亢近為使過公用錢,見在陝西置院根勘,其勘官所取,幹連人
甚衆。亦聞狄青曾隨張亢入界,見已勾追照對。臣伏見國傢兵興以來,五六年所
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而已。其忠勇材武,不可與張亢、滕宗諒一例待之。
臣料青本武人,不知法律,縱有使過公用錢,必不似葛宗古故意偷謾,不過失於
檢點,緻誤侵使而已。方今議和之使正在賊中,苟一言不合,則忿兵為患,必至
侵邊。謹備過防,正藉勇將,況如青者,無三兩人。可惜因些小公用錢,於此要
人之際,自將青等為賊拘囚,使賊聞之以為得計。伏望特降指揮元勘官,衹將張
亢一宗事節依公根勘,不得枝蔓勾追。其狄青縱有幹連,仍乞特與免勘。臣於邊
臣本無干涉,豈有愛憎,但慮勘官衹希朝廷意旨,不顧邊上事機,將國傢難得之
人與常人一例推鞫,一旦乏人誤事,則悔不可追。伏乞朝廷特賜寬貸。邊臣知無
功之將犯法必誅,要藉之人以能贖過,則人人自勵,將見成功。取進止。
【論體量官吏酷虐札子〈慶歷三年〉】
臣等風聞朝廷近降指揮與諸路轉運使,令體量州縣官吏酷虐軍民者。臣料朝
旨如此,必是因韓綱酷虐,近緻光化兵士亂作,故有此指揮。竊以昨來光化兵變,
雖因韓綱自緻,其如兵亦素驕,處置之間,須合中道。韓綱自當行法,驕兵亦合
討除,如此兩行,方始得體。今若明行號令,遍約官吏,則驕兵增氣,轉更生心,
長吏畏避,無由行事。其所降與轉運司文字,竊慮朝夕之間,傳播中外,扇動群
小,引惹事端。然已失之令既不可追,伏乞速降指揮與諸路轉運使,令密切稟行,
不得漏泄,所貴別不生事。取進止。
【論募人入賊以壞其黨札子〈慶歷三年〉】
臣竊聞京西賊盜日近轉多,在處縱橫,不知火數。所患者素無禦備,不易枝
梧,然獨幸賊雖猖狂,未有謀畫。若使其得一曉事之人,教以計策,不掠婦女,
不殺人民,開官庫之物以賑貧窮,招愁怨之人而為黨與。況今大臣不肯行國法,
州縣不復畏朝廷,官吏尚皆公然迎奉,疲民易悅,豈有不從?若兇徒漸多而不暴
虐,則難以常賊待之,可為國傢憂矣。以此思之,賊衆雖多,尚可力破,使有一
人謀主,卒未可圖。臣前因王倫賊時,曾有起請十餘事。內一件,乞出榜招募諸
處下第舉人及山林隱士、負犯流落之人,有能以身人賊算殺首領,及設計誤賊陷
於可敗之地者,優與酬奬。所貴兇黨懷疑,不納無賴之人以為謀主。當時議者,
頗以為然。伏乞采臣此意,速降指揮與杜杞,令所在張榜,使賊聞知。所貴投賊
之人,懷疑不納,但無謀主,尚可剪除。取進止。
【論宜專責杜杞捕賊札子〈慶歷三年〉】
臣伏見昨張海等賊勢初盛之時,京西未有得力官吏,遂自朝廷差臺官蔡稟催
督捉殺。後來已別選杜杞充京西轉運使,委以一路之事。兼近日差出兵馬甚多,
分為頭項不少,部分進退,須要統一,指蹤號令,不可二三。竊慮杜杞、蔡稟不
相協同,各出異見,凡指揮諸事,使諸將難從,一失事機,反成敗誤。自兵士差
出,今已多時,然未聞奏報與賊鬥敵及殺獲次第。竊慮官兵互相回避,空作往來。
或恐進退之間,號令不一,緻茲逗遛,未見成功。今雖賊奏稍稀,然亦未見殺獲
之數。睏獸猶鬥,不可不虞,寇死命窮,恐未易敵,合早除剪,仍須督責。況蔡
稟是應急差出,杜杞乃選材用之,責任之間,宜專在杞。兼聞蔡稟自到京西,處
置多未合宜,近聞欲枷一巡檢,致使兵士喧噪,幾至生變。苟或如此張皇,竊恐
別緻生事。其蔡稟,伏乞早賜指揮抽回。衹委杜杞一面催捉,庶得專一,早能了
當。取進止。
【論江淮官吏札子〈慶歷三年〉】
臣聞江淮官吏等各為王倫事奏案,已到多時,而尚未聞斷遣。仍聞議者猶欲
寬貸。臣聞昨來江淮官吏,或斂物獻送,或望賊奔迎,或獻其兵甲,或同飲宴。
臣謂倫一叛卒,偶肆猖狂,而官吏敢如此者,蓋知賊可畏而朝廷不足畏也。今若
更行寬貸,則紀綱隳壞,盜賊縱橫,天下大亂,從此始矣。何以知之?昨王倫事
起,江淮官吏未行遣之間,京西官吏又已棄城而走,望賊而迎。若江淮官吏不重
行遣,則京西官吏亦須輕恕。京西官吏見江淮官吏已如此,則天下諸路亦指此兩
路為法。在處官吏皆迎賊棄城、獻兵納物矣,則天下何由不大亂也?
臣伏思祖宗艱難,創造基圖;陛下憂勤,嗣守先業。而一旦四夷外叛,盜賊
內攻,其壞之者誰哉?皆由前後迂繆之臣因循寬弛,使朝威不振,綱紀遂隳。今
已壞之至此,而猶不革前非,以寬濟寬,何以救弊?如晁仲約等,情法至重,俱
合深行,議者無由麯解。或聞以謂自是朝廷素不為備,不可全罪外官。假如有殺
父與兄者,豈可衹言自是朝廷素無教化,而不罪殺親之人?又如有人掠奪生人男
女、金帛,不可衹言自是朝廷素無禮讓,而不罪劫人之賊。迂儒不可用,可笑如
此!李熙古豈獨是朝廷素有備之州?傅永吉豈獨是朝廷素練之兵?蓋用命則破賊
矣。今朝廷素無禦備,為大臣者又不責之守州縣者,合有罪又寬之,天下之事,
何人任責?竊緣韓綱是大臣之傢,父子兄弟並在朝廷。權要之臣皆是相識,多方
營救,故先於江淮官吏寬之,衹要韓綱行遣不重。今大臣不思國體,但樹私恩。
惟陛下以天下安危為計,出於聖斷,以勵群下,則庶幾國威粗振,賞罰有倫。其
晁仲約等,乞重行朝典,乞不寬恕。取進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 居士集捲一 | 捲二 居士集捲二 | 捲三 居士集捲三 | 捲四 居士集捲四 | 捲五 居士集捲五 | 捲六 居士集捲六 | 捲七 居士集捲七 | 捲八 居士集捲八 | 捲九 居士集捲九 | 捲十 居士集捲十 | 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 | 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 | 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 | 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 | 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 | 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 | 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 | 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