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季羨林談人生 》
第97節:禪趣人生(2)
季羨林 Ji Xianlin
話扯得遠了,我還是"書歸正傳"吧!我在上面基本上談的是"自知之明"。現在再來談一談"偏見"。我的"偏見"主要是針對哲學的,針對"義理"的。我上面已經說過,我對此不感興趣。我的腦袋呆板,我喜歡摸得着看得見的東西,也就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哲學這東西太玄乎,太圓融無礙,宛如天馬行空。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今天這樣說,有理;明天那樣說,又有理。有的哲學家觀察宇宙、人生和社會,時有非常深刻、機敏的意見,令我嘆服。但是,據說真正的大哲學家必須自成體係。體係不成,必須追求。一旦體係形成,則既不圓融,也不無礙,而是捉襟見肘,削足適履。這一套東西我玩不了。因此,在舊時代三大學科體係:義理、辭章、考據中,我偏愛後二者,而不敢碰前者。這全是天分所限,並不是對義理有什麽微詞。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心理狀態。
現在楊女士卻對我垂青,要我作"哲學思考",侈談"禪趣",我焉得不誠惶誠恐呢?這就是我把來信擱置不答的真正原因。我的如意算盤是,我稍擱置,楊女士擔當編輯重任,時間一久,就會把此事忘掉,我就可以逍遙自在了。
然而事實卻大出我意料,她不但沒有忘掉,而且打來長途電話,直搗黃竜,令我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我有點慚愧,又有點惶恐。但是,心裏想的卻是:按既定方針辦。我連忙解釋,說我寫慣了考據文章。關於"禪",我衹寫過一篇東西,而且是被趕上了架纔寫的,當然屬於"野狐"一類。我對她說了許多話,實際上卻是"居心不良",想推掉了事,還我一個逍遙自在身。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正當我頗為得意的時候,楊女士的長途電話又來了,而且還是兩次。昔者劉先主三顧茅廬,躬請臥竜先生出山,共圖霸業。藐予小子,焉敢望臥竜先生項背!三請而仍拒,豈不是太不識相了嗎?我痛自譴責,要下决心認真對待此事了。我擬了一個初步選目。過後自己一看,覺得好笑,選的仍然多是考據的東西。我大概已經病入膏肓,腦袋瓜變成了花崗岩,已經快到不可救藥的程度了。於是决心改弦更張,又得我多年的助手李錚先生之助,終於選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這裏面不能說沒有涉及禪趣,也不能說沒有涉及人生。但是,把這些文章綜合起來看,我自己的印象是一碗京海雜燴。可這種東西為什麽竟然敢拿出來給人看呢?自己"藏拙"不是更好嗎?我的回答是:我在任何文章中講的都是真話,我不講半句謊話。而且我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一生並不是老走陽光大道,獨木小橋我也走過不少。因此,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我都嘗了個夠。發為文章,也許對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不無幫助。這就是我鬥膽拿出來的原因。倘若讀者--不管是老中青年--真正能從我在長達八十多年對生活的感悟中學到一點有益的東西,那我就十分滿意了。至於楊女士來信中提到的那一些想法或者要求,我能否滿足或者滿足到什麽程度,那就衹好請楊女士自己來下判斷了。是為序。
1995年8月15日於北大燕園
(此文為《人生絮語》一書序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 第2節:人生 | 第3節:再談人生 | 第4節:三論人生 | 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 | 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 | 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 | 第9節:緣分與命運 | 第10節:謙虛與虛偽 | 第11節:做人與處世 | 第12節:走運與倒黴 | 第13節:牽就與適應 | 第14節:知足知不足 | 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 | 第17節:三思而行 | 第18節:論壓力 | 第19節:論朋友 | 第20節:論恐懼(1) | 第21節:論恐懼(2) | 第22節:愛情(1) | 第23節:愛情(2) | 第24節:愛情(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